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四合如意 > 第551章 脱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谢玉琰看向小厮,两个小厮上前将那商贾重新按在椅子里。

“都踏踏实实地坐着吧,”谢玉琰道,“没到半个时辰呢。”

在这之前,没有人能离开这里。

商贾脸颊通红,他求助地看向陈益修,可现在陈益修也想不出好法子来扭转局面。

他们去年从韩泗手中买了瓷器,没有带出京城,而是放在堆垛场的库中,等到京城市面上瓷器短缺,趁机抬高行市……这些谢玉琰说的一点都没错。

瓷器从东边挪到了西边,几乎没有费什么人力物力,就赚了大笔的银钱。

但去年只是小试牛刀,他们原本准备今年榷场开了之后,再大干一场。

到时候大量的瓷器要运去榷场,再加上他们有意的囤积,瓷器的行市兴许能翻上一倍。

如此一来,他们既赚到了银钱,又打了市易务的脸。

要知道朝廷成立市易务,本就是要平抑市价,可到头来没能达到目的,那么推行的市易法自然也要遭受质疑。

没想到韩泗倒了,谢玉琰又查到了这些……

谢玉琰接着道:“你们聚集这么多人,逼着瓷行交出瓷器,不就是想看着我继续高价购入瓷器吗?”

“到时候哄抬市价的人,就是我了。”

耀州来的张三郎抬起眼睛,惊讶的神情从目光中一闪而过。

与张三郎相比,屋子里有许多商贾没有听明白这话的意思,好在谢玉琰立即开口解释了。

“怎么?不明白?”

“瓷库瓷器不足,你们带走的瓷器,有一些是我花银钱收来的,只要有契书送到瓷行,我就要买瓷器充入瓷库。到时候你们带走瓷器,却不让瓷器流入行市。这样一来,短时间内,瓷器就会被我‘买’的越来越贵。”

“到时候被告去市易务的人,就是我了。”

“你们又赚了银钱,又将我拉下行老之位,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样处心积虑地算计我,我要不要回敬给诸位?”

屋子里登时一片哗然。

有几个商贾只是想要赚些银钱,才会跟随陈益修等人一同前来逼迫行老,他们并没有想到这一节。

面色最难看的当属张三郎,张三郎觉得谢氏这话,根本那就是说给他听的。关凤林和陈益修找到他们张家的时候,许诺的不是银钱,而是行老之位。

他们说谢氏为了能稳住眼下的情形,一定会犯错。

谢氏犯的错,就是无意识地哄抬了瓷器的行价。

当然张家没有答应,现在就伙同他们一起对付谢娘子,只是跟着过来看看情形,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错误的。

这事不说出来,张家还能私底下有所筹谋,一旦搬到了明面上,张家若是继续坚持,就要和谢娘子撕破脸皮。

再怎么说,谢娘子也已经登上了行老之位,想要将她拽下来要有合适的借口。

乍看起来,她不过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女眷,她的夫家杨氏一族,在大名府也就是个寻常商贾。

这样的人似是很好对付。可仔细想想,这样的人能掌控瓷行,才是真正的可怕。

没有手段,焉能如此?

他们张家只看到了有利于自己的一面……而忽视了危险。单凭这一点,他就得心生警惕。

张家为了行老之位,到了失智的地步。

如果再继续糊涂下去,可能会发生不好的事。

想到这里,张三郎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向谢玉琰行礼:“谢行老,我乃耀州张家人,此次来京城并非要向瓷行购买瓷器,我们手中也没有这样的契书。”

谢玉琰不说话,张三郎只得继续往下说:“我们本是为了榷场的买卖,要与瓷行商议后续的安排。”

“但入京之后,听说了更换行老之事……心中也起了疑惑,不知谢行老到底是何等人物?因此混在人群之中,前来查看情形,如今看来行老廉洁持正,着实令人敬佩。”

“张家没有立即言明身份,冒犯了行老,委实不该,我在这里代张氏一族向行老赔礼,还请行老责罚。”

说着,张三郎又是深深一揖。

谢玉琰看着张三郎,没有拒绝这礼数,也不开口安抚,而是问道:“张家只有你自己入京了?”

“不是,”张三郎有些意外,这位行老居然连客气都省了,一举一动显得格外坦然。能恐吓住人,也能受得起礼,这样的人当真是深不可测,“家父脚程慢一点,尚在汴京城外,我这就去迎父亲,然后与父亲一同登门拜见行老。”

谢玉琰点点头:“我离开瓷行之后,你也可以自便。”

张三郎不禁又是一愣,谢娘子的举动再次出乎他意料,他已经这般伏低做小,谢娘子却依旧没有给张家脸面,没有立即放他走。

他不禁皱起眉头,谢娘子这样做,是料定张家必然死心塌地听她号令?

到底是她太有本事,还是有些自大?

张三郎虽有不满,却还是规规矩矩坐下来。人越是生气、不满的时候,越要“大度”,不能被自己的情绪所掌控,他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谢玉琰身边的于妈妈,仔细看了看那张家人,张家人可能觉得大娘子不讲情面,故意打压,其实大娘子才不会在他们身上花费这个精神。

大娘子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眼下那张椅子,就是张家人该待的地方。能被说动前来帮忙,在大娘子心中,也就是不堪用的小喽啰,与下面那些商贾没什么两样。

以后张家人就会明白,他们要做的,并不是在大娘子面前彰显张家的地位,而是要让大娘子看得上他们的能力,驱使他们做事。

张家人都没能走出瓷行,更何况其他人。这样想着就又有几个商贾坐不住,他们纷纷起身行礼。

“行老,我不曾赁堆垛场,去年我是来瓷行买了瓷器,但……是真的运出了汴京,”商贾说到这里,又补了一句,“我是贿赂过韩泗,不过只是经韩泗的手,将瓷器的价钱压低些,这样也能多赚些银钱。”

“我也没有囤积居奇,这次是被人蒙蔽,才会来逼迫行老。”

商贾说着看向陈益修,虽然没有明言受谁蒙蔽,但又有谁不清楚?

“我知晓是谁赁的堆垛场。”

又有一个商贾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