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四合如意 > 第539章 心散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益修愣在那里,屋子里更是鸦雀无声。

谢玉琰接着道:“不过,我也能理解大家的心思,瓷库是韩泗弄出来的,换了我做行老,兴许会有变动,钱财还是应该落袋为安。”

“我与韩泗不同,你们在韩泗那里得到的好处,在我这里未必能拿得到,但我有的,韩泗也没有。这就为何有人愿意舍弃手中的契书,先一步离开汴京。”

“而有人抱着契书不放,守着手中的那份好处。”

“我之所以没有明言,也是给些时间,让大家看清楚眼下的情势。韩泗不是在瓷行推举时输给我的,他是触犯大梁律法下了大狱,为了抓他们这些人,那天晚上汴河上死了多少人?甚至惊动了高僧前去超度,这么多血和人命换来的结果,谁能抹掉?”

“所以无论是谁想要韩泗回来是不可能了。”

“想替换我做这个行老,也得看你们的本事。”

谢玉琰说完话,屋子里的商贾们纷纷变色,有些人眼睛中闪烁着几分怒气,要不是碍于谢玉琰表露出的威严,就要发放出来。

新行老到来,不都应该安抚人心吗?承诺不会亏待大家,等到地位稳固之后,才会向那些不安分的人下手。

但谢玉琰却好像从一开始就没准备藏着,简直就是野心勃勃,可谁也不敢反驳,因为已经从谢玉琰的话语中闻到了血腥的味道。

谢玉琰接着道:“想坐稳行老之位,就要让大家得些好处,韩泗手中的好处是如何来的,我们都清楚了,想要回到韩泗那时候,那就只能接替韩泗做过的活计,你们谁想要?”

韩泗的好处是私运盐、茶来的。

谢娘子言下之意,他们这些人还惦记着这些。

这次不等陈益修说话,就有商贾急着道:“我们没想要那些东西,我们就是……说契书上的买卖。”

“对,只是契书上的买卖。”

谢玉琰没理会这些,接着道:“你们闹这一出,是想得利还是想要地位?又或者两者兼有?得利好说,不过就是分些银钱,汴京这般繁华,你们手中又有买卖在,在加上榷场开了,正正经经做买卖,不怕没有收获。”

“至于要行老这个位置,你们这么多人,位子只有一个,冒着危险捧着别人,值不值得只有你们自己知晓。”

陈益修感觉到,许多目光向他这边看来,他登时有种如坐针毡的感觉。

谢玉琰说到这里,看向众人,脸上露出一抹笑容:“韩泗是个犯人,我是新任行老,你们觉得拿着韩泗签的契书,会比我给你们的契书更踏实吗?”

屋子里依旧静寂,却有几个商贾悄悄抬起头对视一眼。

“有件事干脆就一起说了,”谢玉琰道,“新契书也不是人人都能拿到,到了瓷行提交契书的商贾,我只给十日功夫思量,日子到了依旧不想换的,日后也不必换了。”

这话一出,陈益修登时有种不好的预感,总觉得谢玉琰这句话格外重要,他这晃神儿的功夫,有人迫不及待地问出口。

“行老的意思,不换新契书,旧契书就没用了吗?”

谢玉琰道:“自然不是,你们契书都有年限,长则四年,短则两年,不换契书,就以上面签订的数目、价钱为准,再也不能更改,直到约定之日止。”

“不过……机会只有一次,你们回去要仔细看好,决定之后,就算再反悔,也别来寻我。”

这么一说,商贾们心里都没了底,总觉得手中那份契书有问题。

会不会有什么地方他们没看明白?

可现在谁也没法说出自己的疑问,只能回去仔细将契书读几遍。

谢玉琰说完了话,站起身:“该说的我都说完了,日子到了就去瓷行,到时候不管契书改不改,你们都能拿到货物。”

改契书,就少拿些货物,这个他们都知晓,但是……

陈益修看准时机道:“不改契书,能带走足额的货物?”

谢玉琰目光笃定,只说出一个字:“能。”

等到谢玉琰离开许久,堂屋里的商贾才纷纷站起身准备离开。

来的时候,众人簇拥着陈益修,现在三三两两聚在一处,显然是想要偷着商议对策。

“方才行老的话说的很明白,”离开院子,陈益修就忍不住道,“就算不换契书,也一样给足额的货物,既然如此,我们也就不用担忧了。”

“就是不知晓瓷库的货物够不够?”

陈益修话音刚落,就有个商贾道:“行老都说有,那就是有了。”

陈益修眉头紧皱,他们是上门逼迫谢玉琰的,谢玉琰三两句话,众人就将香水行忘记了,反而琢磨起要不要签新契书。

陈益修道:“没说给咱们香水行,你们也要签?”

商贾们停顿片刻,陆续道:“自然不能。”

“对,不能签。”

“除非给咱们香水行。”

陈益修舒了一口气:“还有几天能思量,大家也不用着急。”

众人离开码头后,各自散去,眼看着陈益修离开,几个商贾聚在一处低声道:“真的准备不签了?契书也不看了?”

“自然要看,”另一个道,“看契书也不是要签新契书,仔细看看怕什么?最好跟新契书比一比。”

重要的是,这新契书也是随便给签,他们已经错过了香水行,再耽搁下去,新契书也要没了。

……

谢玉琰回到屋子里,张氏上前道:“他们有人不签新契书,真的就让他们带走足额的瓷器?”

谢玉琰颔首。

张氏知晓谢玉琰让人去购置瓷器:“那咱们买的够不够用?”

“不够,”谢玉琰道,“韩泗为了靠着榷场买卖谋利,签了太多契书,如果他们都找来,我买多少都不够,再说我购置瓷器的消息总会传出来,瓷器也会水涨船高,我们没那么多余钱贴补。”

张氏有些焦急:“那……该怎么办?”

谢玉琰笑道:“只要能应付眼前,等到后面的人都愿意换新契就好了。”

张氏不知道要应付多少人:“我手里还有些银钱,若是不够你就拿去用……”

谢玉琰摇头道:“他们契书上约定的瓷器价钱,是去年初的市易价,如今榷场开起来,瓷器价钱早就涨了上去。”

“再者,他们要的瓷器,有许多都是大窑所出,我让小山将这阵子香水行赚来的银钱带走了大半,收回来的瓷器也有限。”

张氏哪里清楚这些,毕竟杨家瓷窑就是个没名气的小窑。

谢玉琰道:“所以,光靠我一个人不够,得拉更多人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