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还有多远?”

狄峰端着手中茶盏,不慌不忙饮了一口。

“回将军话,尚有一百余里,快的话,两天就能到。”

“嗯。”狄峰点了点头:“传我军令,全军戒备,进入战斗状态,明日开始,全城戒严,任何人不得出入。”

“是!”

宋石离开后,原凤凰城守将段占山站了出来。

在狄峰还未退守至凤凰城时,他是这里的头。

“狄将军,对方至少四十万兵马,我等只有二十万守军,不知狄将军有何应对?”

凤凰城是卫国帝都前的屏障,能成为这里的守将,本事自然不一般。

再加上他戍守凤凰城多年,多少对这座城池有了情感。

“段将军,东南北三面城门,他们都无法进攻,咱们二十万兵马,守一个西城,还能守不住?”狄峰笑着反问。

“将军不可大意,刘苏诡计多端,手段层出不穷,加上现下炎梁合兵,有杨牧卿和沈伯章这两位谋士辅佐,谁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惊人举动?”

“惊人举动?”狄峰冷笑一声:“段将军放心,刘苏的惊人举动,我已经领略过了,这次,绝对不会让他再得逞。”

他若有深意说了一句。

段占山听完,只能闭上了嘴。

他心中自然清楚,这里谁说了算。

但他也明白,凤凰城出了事,谁来担责。

段占山只想尽了自己本分。

对各将领分配完守城任务后,狄峰见储怀铭急匆匆进了殿中。

储怀铭,便是他在广华城的祭酒。

“启禀将军,刚刚斥候再度来报,刘苏他们,刚出宁丘城五十里,便安营扎寨,似乎不继续前行了。”

“你说什么?他们不走了?”狄峰大感意外。

“正是,炎梁两国人马,确实立了营,且不再行军。”

闻言,狄峰眉头紧皱。

“这刘苏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

萧万平的举动,彻底把狄峰搞懵了。

其实萧万平此举,只是想让密信来的时间,显得合理一些。

要知道姜不幻所在,距离宁丘足有两千余里。

若炎梁一发兵,狄峰没两天就收到姜不幻密信,让他将归无刃和周双变押送至朔风。

这根本就做不到。

即使用军鸽,宁丘和青松来回,至少也得八天时间。

但碍于假密信内容,萧万平只能做出发兵事实,才不会引起狄峰怀疑。

如此,便只能从宁丘发兵,但中途停留上几天了。

储怀铭思索半晌,出言道:“殿下,我倒有个猜测。”

“你说。”狄峰脑海里一团乱,只能听听别人的意见。

“刘苏此举,是想让我们不攻自乱。”储怀铭自信说道。

“不攻自乱?”狄峰似乎领略到了他的意思。

“不错。”

储怀铭一声冷笑,恍若完全洞穿了萧万平的意图一般。

“他们发兵,想借此让我们凤凰城全城戒严,但他们却不急着行军,如此,时间一久,城中百姓生活失去保障,必定大乱。”

“届时,他们想攻破凤凰城,就容易得多了。”

听完储怀铭的解释,狄峰心中一动,微微颔首。

“如果是这点,倒也不值得担心。”

他们早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

大战一起,他们至少能保证一个月之内,城中百姓不会饿着。

况且他们只有二十万人,后方还是强大的朔风城,粮草根本不成问题。

反而是炎梁大兵,四十万人马,光一天吃喝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数字。

他们很难打持久战。

宋石此刻已经回到了殿中。

听完储怀铭的话,他眉头一锁。

“末将倒觉得,拖时间反而不利于他们,刘苏此举,恐怕意不在此。”

“在下附议!”段占山同意了宋石的说法。

“若他们故意拖延时间,完全可以到凤凰城外安营,围而不攻,何必刚出宁丘五十里,便停了下来?”

听完两人的话,狄峰再度重重点头。

“此言在理,刘苏必定又有什么诡计。”

他心中隐隐不安。

储怀铭也被两人说服了,不再坚持自己的看法。

“可他们究竟想做什么呢?”

沉默片刻,狄峰瞳孔骤然一缩。

“难道,和营救归无刃和周双变有关?”

段占山立刻反对:“将军多虑了,两人看押如此严密,他们半路停下,和救他们能有什么关系?”

众人也跟着点头。

“这确实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关系。”储怀铭这次也赞同了段占山的说法。

旋即,宋石出言:“将军,末将觉得,不管如何,咱们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上上之策。”

“嗯。”狄峰长出一口气,紧接着再道:“宋石。”

“末将在!”

“他们既然停下,那便改下军令,全军戒备,但依旧不全城戒严,告诉百姓,尽量多地囤积生活所需,随时可能封锁所有城门。”

“明白!”

“还有,命斥候严密监视敌军一举一动,待离东城五十里,即刻全城戒严。”

虽说府衙储备足够,但狄峰还是想让百姓自己尽可能多地囤积生活物资,以防万一。

毕竟战火一起,进展如何谁都说不准。

“领命!”

...

接下来时间,萧万平命大军走走停停,一日行不到二十里。

虽说看上去有行军迹象,但硬是拖上了七八天,还未到达凤凰城的警戒线。

邓起在前军,他不知道缘由,见杨牧卿这种行军方式,他不由回到中军。

出言问道:“军师,这都走了七八天了,为何如此?”

“邓将军,别问,依照军令行事便可。”杨牧卿回了一句。

邓起看了一眼对面的炎国军队,他们也和己方一样的行军方式。

他心中自然清楚,这是早已商量好的。

“可这样拖时间,对粮草补给来说是个弊端,咱们毕竟是攻城一方,时间拖得越久,对我们越发不利。”

“邓将军放心,粮饷方面,我和沈兄,早已有了万全安排。”

听到这话,邓起无奈闭上了嘴。

“既如此,谨遵军师之命!”

杨牧卿再道:“你也不必疑惑,告诉将士们,明天就能到达凤凰城西二十里处。”

二十里,意味着凤凰城的警戒线已经突破,正式宣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