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在抗日卖军火 > 第950章 发展规划(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参谋长指尖在桌案上轻轻敲着,目光扫过参会众人:“我的建议分三步来整。第一步,先搞全面排查,让各部队、警局、联防队自己上报问题,同时派工作组下去暗访,把欺压百姓、侵占民财的人都揪出来,不管是谁,一律先停职审查。

第二步,重新梳理人员成分,伪军俘虏里屡教不改的、老警察中劣迹斑斑的、联防队里的帮派骨干,该清退的清退,该移交司法的移交,绝不能手软。”

“第三步得抓教育,定期给他们上课,纪律这根弦永远都紧着。”

经济部副部长百川这位前山西王赶紧补充道,“光清退没用,还得让留下的人明白‘军民一条心’的道理。可以把老百姓请到部队里来开座谈会,让他们说说受的委屈,再组织学习军纪条令,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规矩刻进脑子里。

另外,得建立举报机制,让老百姓能随时监督,发现问题能及时反映。”不得不说这位前山西王反应快,其实也是他不得不表明态度,因为现在的警察、警备部队里面有不少都是他曾经的手下。

二爷刚开始一直没说话,这时也缓缓开口:“整肃军纪,关键在‘严’和‘公’。严,就是不管牵涉到谁,哪怕是立过功的人,犯了错也得依法处理,不能搞特殊;公,就是处理结果要公开,让老百姓知道咱们是真的在为他们办事,不是走过场。

还有,后续补充人员的时候,得把好入口关,优先招那些根正苗红、口碑好的老乡,从源头杜绝问题。”

林毅跟着补充:“我还有个建议,咱们可以搞‘军民联防示范点’。选几个问题少的县,让守备部队、警察、联防队跟村民一起搞生产、搞训练,平时帮老乡干活,遇到情况一起应对,既能增进感情,也能让队伍在实践里守纪律。另外,给每个单位配个‘军纪监督员’,专门盯着日常作风,发现苗头就及时纠正。”

老将听着众人的发言,脸色渐渐舒展:“就按这个思路来办。参谋长,你牵头成立军纪整肃领导小组,三天内拿出具体方案。张部长,你协调物资,保障工作组下去的经费和物资,我们要重拳出击,在各地尽快把这些害群之马清除出我们的部队中。”

“是!” 众人齐声应下,原本略显沉重的会议氛围,因为明确的部署变得清晰起来。

参谋长清了清嗓子,将手中的农业报表摊开在桌案上,目光扫过参会众人,语气比之前多了几分凝重:“说完军纪整顿,咱们再谈谈我们的大农牧业计划。

今年河北、山东、河南的旱灾和蝗灾,大家都有目共睹 —— 咱们前前后后调了三千万斤粮食、五百万斤肉食去救灾,可这里面八成是从我们买来的,咱们自己辖区产的还不到两成。

现在秋收刚过,粮食勉强够周转,但根据气象部门和老农的经验,明年这些地方大概率还会有灾,到时候再靠买,一是不一定能买到足够的量,二是价格肯定要涨,咱们得提前做准备。”

其实参谋长没有说的是有旱灾是林毅说的,但是参谋长对于林毅的一些预测或者说是先见之明都很重视。

参谋长顿了顿,指尖在报表上的 “亩产数据” 一栏点了点:“咱们控制区的耕地有两亿多亩,看着不少,但平均亩产才两百多斤,比南方高产地区差了一半还多。

倒是畜牧业有点基础,山西北部、绥远、北疆、北海的牧场,每年能出栏几十万头牛羊,除了我们的生产建设部队外大多是牧民自己养,冬天天一冷,牛羊死亡率很高,损耗太大。所以接下来,既要想办法提高粮食产量,也得把畜牧业的规模和存活率提上去。”

参谋长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安静。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目光最终不约而同地落在了经济部副部长百川身上。

坐在后排的第八集团军参谋长悄悄用胳膊肘碰了碰身旁的司令员,低声说:“要说搞地方治理,百川部长可是老行家,之前在山西管过农业,说不定有办法。” 旁边的海军司令张司令也微微点头,眼神里带着期待看向百川。

百川被这几十道目光盯着,脸上泛起一丝尴尬,他清了清嗓子,放下手里的搪瓷缸,苦笑着开口:“大家都看我干嘛?虽然说我以前在地方待过,但大农牧业计划这么大的事,还得靠大伙一起想办法啊。”

“百川啊,你就别谦虚了。” 老将放下手里的华子,脸上带着笑意,声音洪亮地说道,“在座的谁不知道,你早年在山西主政的时候,就把地方上的农业、工业打理得井井有条。

那时候你在汾河边上修水渠、推广新粮种,让周边几个县的亩产翻了一倍还多;后来搞实业,办的面粉厂、纺织厂,也让老百姓多了不少活路。现在咱们要搞大农牧业计划,你这经验可比谁都管用,大伙盯着你,就是想听听你的想法。”

众人纷纷附和,后勤部部长张万和更是直接说道:“百川部长,你以前在山西推广的‘水旱轮作’法子,能不能用到河北、河南、山东那边?这些请你多指点指点。”

百川见众人如此信任,也不再推辞,他挺直身子,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早年在山西搞农业的经验。“既然大伙这么信得过我,那我就说说我的想法。”

他翻开笔记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先说粮食种植,刚才张部长提到的‘水旱轮作’,其实在河北、河南的低洼地区很适用 —— 夏秋种豆类,利用黄河水灌溉,冬天种冬小麦,既不浪费土地,还能提高亩产。

不过这得先修水渠,我建议从黄河支流入手,先修几条主干渠,再分支出支渠,这样既能覆盖更多耕地,也能减少工程量。”

他顿了顿,指着笔记本上的记录继续说:“还有粮种,我早年在山西试种过新麦种,也就是169号小麦,耐旱、抗虫,亩产比普通小麦高两成,咱们可以在河北、山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