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准备租两个相邻的平房,就来了一个穿着像干部的人,卖他的家的小院住单位分的房子,文父一听羡慕极了,在想他这辈子有没有机会去住楼房。
文娟一点也不羡慕,一点隔音都没有,成天鸡毛蒜皮的,等到了粮食短缺的那三年,吃点东西都要有人盯着,还是自家住小院好,而且这时候买的连地皮都是自家的。等到再等个二三十年,推倒重盖一个小洋房多美。
想着想着,不自觉的流出口水,脆生生的询问价格,没想到价格也挺美。差不多父亲一年的工资钱,听说是机床厂今天刚应聘上了的,又抱了一个可爱的小娃娃。又将了10块钱。
听说他们要卖人参筹钱,当即就说让司机开车送他们,如果人参合适他就换了省的麻烦。
文娟没想到家里还有这好东西,果然她这个老来女是真爱。不过这辈子已经下定决心,不会让老两口后悔。
回到村里文父让媳妇安排做饭,他去一下村会计家,把自己的说一说,村会计决的村长也不香了。猛然抬头看着这老小子,怀疑人生的想他怎么知道自己想着村长的位置。
王技术员让跟来的人看了一下人参,确定有用,不仅抵了房子钱,还多给了400块,文父不舍的撇开眼。又在王技术员的帮助下,快速的交接好。
当天夜里发了一场高烧,还好文娟发现的及时。板个小脸,在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可是想到以后的结局,和原主的愿望,将一切烦恼甩出脑袋。她还小,做成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第二天上午来到学校,把三个大儿子一起进了省城,认认门。
王技术员先把人送到说好的小院,紧接着去办手续。忙忙活活一上午全都搞定,效率之快,不由咋舌。
中午回家接上,坐在饭桌上,还有一种不真实感,这就成了城里人了。除了文娟,其他人还在恍惚。
别说人多力量大,下午两点多家里就拾掇的利利索索,一家六口锁上门,出去熟悉一下环境。
走了四十多分钟才到工厂大门,看到还在排队的队伍,文杰和文峻蠢蠢欲动。
“爹,你说去报名怎么样,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就可惜了。”老二文峻点头应和,只有文昊着急不已,恨不得原地长年龄。
文娟不发一言,反正都是他们的选择,自己满意就好,但还是忍不住提醒一下学历的重要性。
毕竟两个哥哥很有可能会考上中专,那样实在是太可惜了。不过还是老一辈的想法,稳妥着来,报名试试。
一个进了宣传部,一个进了人事科。
文娟大为不解,难道离开了村子一家人运气都变好了,瞧瞧这岗位,除了母亲这个面点累些,其他都是办公室。
等文父和两个哥哥转正后一个月差不多一百左右,再加上母亲的每个月的37.5块,在这年代妥妥的招人嫉妒的那挂。年头一长还会涨工资,逢年过节还有福利,不敢想,真的不敢想。
家人又兴奋了一晚上,吃早饭时都顶着黑眼圈。
中午饭点家里门响了,都在想这是谁这么不讲究,开门一看竟然是村里人,大概有10人左右,领头的就是李会计现在的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