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枕边人的方桂兰,居然知道自家男人的小动作,但男人们总是好面子的,直接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作为母亲的于母,知道儿子十分辛苦,更是用心的带大孙子。能过上这么好的,城里生活,做梦都没想过。
不过看小儿子越过越好,还有些惦念着农村的两个儿子。
方桂兰说对婆婆十分了解,但有时候情绪变化还是能捕捉到的。无意中发现了老太太的心事。
正好趁着轧钢厂扩建的机会,把于大勇的两个哥哥想办法安排到了轧钢厂,更是让老太太要求,让两家人直接放弃分到的土地,变成城里户口。
老大家住进了聋老太太的房子,老二家住进里易中海家的房子。
自从老于家搬进四合院,周围的人都觉得老于家命好,更是不由感慨,谁也没想到方桂兰居然有这么大的能耐。
早知道就好好的相处,没准儿以后会求上门儿呢,一个个后悔不已。
尤其是阎埠贵,总感觉错失了一个亿,没想到都会捶胸顿足,摇头忆往事。
他长得就有些多,以前要被吃绝户的人也算是立起来了。再一次觉得除了寡妇外,敢离婚的女人也不好惹。
相对于两个开心的儿媳妇儿,老太太那叫一个心痛哦。差点脱口而出让两个儿子还是在农村种地得了。
但想到小儿子家的好生活,咬咬牙狠狠心,没准儿其他两个儿子也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呢。不了豁出自己的老脸,让儿子儿媳妇儿帮衬一下。看在这一年多,自己尽心尽力照顾他们一家人,两个大儿子又十分孝敬儿的份儿上。
这个城里儿媳妇儿应该不会反对。
老太太是个十分有分寸又感恩的人,她可是记得小儿子以前的苦。因为家里穷,20多岁了都没讨上媳妇儿,好不容易定了两次亲,准儿媳妇每次都会在快进门时,都会莫名奇妙的没了。
成了远近闻名克媳妇的人,以为小儿子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还能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看着睡得正熟的大孙子,不由得露出笑容。然后,一脸幸福的去给儿子儿媳妇做晚饭去。
没有张翠花和易中海的四合院,是十分和谐的。
唯有一家十分窝火,贾东旭每每看到对面出入的人,都会恨得牙痒痒。
总会把易中海拉出来溜溜,不仅把她妈给拐走了,居然连房子都不给他留着继承。活该是个老绝户,等他回来的。
完全不想承认,易中海把他妈带走,也给他解决了不少负担,那样该显得他有多不孝顺。
远在三线支援建设的易中海打了个大大的喷嚏,还以为自己感冒了呢。
这会儿的他,有些后悔来这么远的地方支援建设了。吃的没有四九城过得好,喝水也困难。
还不如和张翠花去农村避避风头,等过两年人们淡忘了他的事,在回城里找工作。要是有些想当然了,做的再好,想调回去都十分的困难。
日子咋就过成这样了呢,想不通的他,全部快到了聋老太太,聋老太太害她。
突然想起,方桂兰的好,自从娶了张翠花就没有过上一天平静的生活。想到死了的老贾,觉得张翠花有些邪性,下意识忽略了,老贾的死是他和聋老太太在背后搞鬼。
张翠花这会儿被打的还下不来炕,这回是真的被打怕了,再也起不起回四九城找自家儿子的想法。
呜呜呜......呜呜呜......
只能是蒙着背在被窝里撕心裂肺的哭泣,心里还不停的呼叫着老贾。
邻居知道她生病了,也不敢去看她,不仅胡搅蛮缠,还是个爱占便宜的小人,邻里邻居们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可惜了易师傅,那么好的人怎么找了个这样的媳妇。
这一切,远在四九城的方桂兰不知道,毕竟小蜜蜂监视不到那么远的地方。
而且自聋老太太下线之后,已经许久没用小蜜蜂了。
她觉得大家的评论有些太片面了,不是4合院儿乱不乱贾张氏说的算,直觉告诉她没有贾张氏,聋老太太和易中海也会培养出其他贾张氏。
至于何雨柱,虽然没有了暴脾气,但还是那个惦记人家媳妇儿的小伙子。就不知道会不会继承了何家的基因,看上以后的秦寡妇。
怎么说呢,贾东旭两口子,实在是太贪心了。哪怕是没有了张翠花,秦淮茹的户口依旧没有办成城里户口。
这不进入了票证时代,两口子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棒梗这个盗圣,还每天哭喊着要肉。
尤其是每家做肉的时候,都会可怜巴巴的坐在别人家门口,可能是没有一个可以撑腰的好奶奶,不敢撒泼耍赖,但完全继承了秦淮茹的圣母白莲,不明事理的人总以为院子里的人欺负小孩子呢。
于家人就是如此,方桂兰好心的提醒了一下,可惜左耳听右耳冒,在方桂兰看不到的地方,依旧我行我素。
如果不是阎埠贵好心的提醒,都还被蒙在鼓里。
方桂兰那叫一个气呀,于是小蜜蜂再次上线,得又发现了不少问题。
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以前院子里对贾家有意见的人,似乎都忘记了以前的恩怨,私下里没少帮助贾东旭秦淮茹。
对于棒梗,孩子还小吗?情有可原。
呵呵!弄得像她就是个斤斤计较的人。
还好这家婆婆知道自己不喜贾家,外人怎么挑拨,依旧安安静静的关心大孙子,这才让他心情好了不少。
她就坐等这些人被坑,她也算是看开了,只要不舞到自己面前,何必生那么大气呢,她还想健健康康,长长久久的活着呢。
阎埠贵也算是个人间清醒的人,对于贾家的人都避而远之,更是叮嘱自己的三个儿子和小闺女,尽量不要跟棒梗一起玩儿。
一看就知道那小子不是个好的,方桂兰不知道阎埠贵怎知道,但对于和自己一个在线上的人,就没有那么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