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田园生活录 > 第101章 小年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还没亮的时候,姜川就起来做准备。

豆腐馅的藕合做起来很简单,少量的葱花和生姜切成碎末,然后把豆腐块放进盆里碾碎。

倒入事先准备好的葱花和姜末,再加入少量食盐,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均匀,相当于一个低配版的小葱拌豆腐。

接着把泡好的藕瓜削皮,注意一定要挑选两头的藕节完整的,要不然泥会进到藕孔里面去。

直接扔掉太浪费,用筷子通又麻烦,所以在买的时候就要看好。

然后就是把藕切成片,注意不要太薄,要不然吃的时候会影响口感。

切好按顺序摆放,这样再放豆腐的时候,前后两片藕才会一样大。

和面的时候在里面打两个鸡蛋,加水搅拌到不那么沾筷子就行了。

肉馅的藕合直接用准备炸丸子的肉馅就行。

这些东西说起来容易,但架不住量多,一通折腾下来,单单搅拌馅子跟切藕片就能让姜川抡到胳膊疼。

完事以后把粥熬上,剩下的准备工作一会有人过来帮忙,他得多做几碗饭。

搬开火炕尾巴上的面盆,掀开盖子盆里的面团已经膨胀了一大半。

用手扒开面团,内部呈絮状微微拉丝,一股甜香味充斥整个鼻腔,看样子发酵的非常完美。

吃过早饭姜川到村里转了一圈,于敬业他们正在水塘边忙活着。

“老于你们开始的挺早。”

于敬业没有回头,听声音就知道是谁。

“马上就过年了,鱼可是大家桌上的主菜,咱们可不能掉链子。村里特意订了包装袋打氧机和封口器,就是为了保证鱼的鲜活。”

姜川用眼睛扫视一圈,果然在电表小屋旁边看到了于敬业说的东西,走过去拿起一个袋子,感觉像是聚乙烯材质的。

“行啊于哥,你这都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上去了。”姜川扬起手里的袋子抖了抖问道。

于敬业有些闻言翻了白眼,“咱们虽说注册了合作社,但大多数是生产人员,这种对外销售沟通的活也就我们几个能干。”

“再说马上就要过年了,万一有人相中了村里的鱼,打我电话就行,你回去能好好休息。”

说到这里姜川也没有了再接话的意思,专心看着水面上的动作。

这次捕捞为了保证鱼的鲜活,抛弃了传统的拉网工作。而是选择了一种升降网。

原理就是把一个加装了橡胶管的大网兜展开撒进水里,在网兜区域投放些饵料诱鱼,等鱼的数量聚集到一定程度以后,打开气泵往橡胶管里充气。

这样整个网兜就会从水底升到水面,那些鱼儿自然也就一网成擒。

收鱼的时候只要在水面下再加一根管子,并向一个方向拉扯,就可以人为减小网内空间,再用抄网把鱼转移到水箱里就行。

这种方式捕捞上来的鱼,不会过度挣扎,品相基本完整。

而且冬天捞的鱼比夏天捞的生命力要强很多,活的也更久。

有了这些加持之后,客人来村里选好鱼,我们称重然后放到袋子里加一半的水,打氧封口,回家只要拆开袋子正常养着,这鱼活到过年是没问题的。

关于这个捕鱼方式好像还上过某个发明节目,具体是记不清楚了。

还有一个简化版的我们平时在小河边有可能就会看到,一根杆子一根绳在绑个网兜,中间吊着饵料袋,时不时拉起来看看。

辞别于敬业他们,姜川又来到了湖边的集市区,这次的年底集市预热的挺热闹,早期大家玩雪吃大鹅睡热炕的时候,南山村的人就有意识的宣传过。

客人多了,商家自然也会闻风而来,除了南山这里四个村子在湖边开门做生意以外,同样吸引了许多其它地方的人来摆摊。

对于这些人,南山村持欢迎态度,比如把这里看做一个商场,这些摊位就是入住商家,提供的服务越是丰富和周到,商场的人气也就越高。

所以村里会尽量给大家提供便利,同时维持秩序,当然了像什么缺斤短两,以次充好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那样只会败坏村里的名声。

“婆婆来的这么早”

走进石家的铺面里,绾平婆婆笑呵呵的招呼姜川坐下。

“你小子不是一向喜欢赖床吗?今天也挺早。”

“这不是有事嘛,一会师父要在家里蒸些年糕和花馍馍,我也想炸点肉丸子啥的,施展不开一会把油锅支到外面。”

跟老头斗了两句嘴姜川就离开了,出门时请石大爷给留包茶叶两坛酒,打算过年回家带给他爹。

“小川等等,”绾平婆婆叫住姜川,递给他一个包袱。“你要的东西婆婆已经做好了,你一起带上,找个合适的机会,婆婆看好你。”

看的出来老太太挺开心,“好嘞婆婆您费心了。”

刚走出门就听见桃花村那边的房子里,传出来一些讨论和赞美的声音,好奇的姜川打算进去看看。

刚进门就看到茯苓先生和几位老爷子,围在一张桌子前面写对联,每写完一幅还要给旁边的人鉴赏一下。

学渣姜川知道自己没这个能耐,也就没往前凑活,当然了要说弄到一幅好对联,他还是有兴趣的。

“公孙阿姨,这段时间一直忙的也没去看您,中午就在家里吃吧,我多准备几个菜。”

正琢磨着怎么弄一幅好对联的姜川,突然发现李雨萱的母亲也在屋里,连忙上去打招呼。

“你这孩子又见外了,男孩子嘛忙点正常。”

“村里新来的书记给我们整合了一下,我会剪窗花,你延福叔做桃木平安牌,又上山请了茯苓先生帮忙写对联。”

“说我们这个组合正好给春节装点门面,要给大家讨个开门红。”

杜宇的脑子确实好使,人家村里也有这个便利,再看看那祖孙三代的名字,爷爷叫李延福,中间一代叫李长寿,孙子叫李双喜,简直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那雨萱那边?”

“雨萱那边你放心,我把他哥嫂提前叫回来帮忙了,一会你过去打个招呼提前认认人。”

听到姜川问起自家母儿,李母笑意更甚,对他是越看越顺眼。

“好嘞阿姨,我先过去趟,一会我就在旁边炸肉丸子,有什么事您喊我就行。”

随后姜川又跟李延福寒暄几句,出门的时候还把双喜给叫走了。

“你小子还溜达呢,一会人就上来了,还不赶紧干活。”

出门拐弯就看到了萧从汉正跟几个响竹村的村民一起架锅烧水,看样子是要把腊肉香肠蒸上,应该是打的让游客先尝后买的主意。

“我回家搬东西马上来,在你旁边给我留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