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旁边的工作人员们可就遭罪了,明明肚子饿得咕咕叫,还得举着机器认真拍摄,镜头扫过满桌佳肴时,不少人都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那“咕咚”声在安静的间隙里格外清晰。

柳涛见了,忍不住小声对刘裕说:“你看他们,估计都快馋哭了。”

刘裕往工作人员那边瞥了一眼,低声笑道:“那就没办法了,我只做了这么多。”

一桌人吃得热火朝天,连聊天都顾不上,偶尔抬头对视一眼,眼里全是“这菜太好吃了”的默契。

这场由美食开启的录制,在满室的香气和满足的咀嚼声里,变得格外温馨动人。

半个小时的功夫,满桌菜肴已经见了底,连最后一点糖醋汁都被蔡韶汾拌着米饭吃得干干净净。

她放下碗筷,毫不顾忌形象地往椅背上一靠,双手在圆滚滚的肚子上揉了揉,长舒一口气:“哎哟,撑死我了!裕哥,你这手艺简直是‘犯规’,我今天至少多吃了三碗饭!”

陈法荣也跟着揉着肚子,平日里优雅的模样消了大半,眼里全是满足:“可不是嘛,我多少年没吃这么痛快了。就这道东坡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比我在香江老字号吃的还地道,裕哥你这是藏着一手啊!”

朱荫笑着点头,拿起纸巾擦了擦嘴角:“说真的,现在能静下心来研究厨艺的年轻人不多了,更别说做得这么好。裕哥,你这本事要是转行开饭店,绝对火遍全国。”

洪馨还在回味龙井虾仁的清香,咂咂嘴道:“我最爱那道虾仁,茶叶的鲜和虾仁的嫩混在一起,一点不腥,反而清爽得很。以前总听人说裕哥多才多艺,今天算是见识到了,不光戏演得好,导得好,连做饭都这么绝,让我们这些‘老姐姐’都自愧不如。”

宋玉祁和董磊也连连附和,端起水壶给每个人续上热茶:“裕哥这手艺,真是没话说,我们刚才在旁边看着就馋得不行,现在吃完更是觉得,以前的饭都白吃了。”

刘裕笑着摆摆手:“各位就别捧我了,就是家常菜,你们不嫌弃就好。”

茶香袅袅升起,冲淡了席间的油腻,饭后的谈话环节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朱荫捧着茶杯,率先打开了话匣子:“说到做饭,倒让我想起刚入行的时候。那时候哪有现在的条件,吃的是盒饭,有时候赶进度,一天就啃两个馒头。我第一个角色是个丫鬟,就两句台词,紧张得手心冒汗,导演一喊‘开始’,我连自己叫啥都忘了。”

“我比你强点,”陈法荣接过话茬,眼里带着回忆的笑意,“第一个角色是个路人甲,就一个镜头——在街上走过去。结果我太紧张,走到镜头前顺拐了,导演骂得我狗血淋头,说‘你是来演戏的还是来演小丑的’?后来硬生生NG了十几次,才总算过了。”

蔡韶汾听得直笑:“谁还没点黑历史啊。我早年在tVb跑龙套,什么角色都演过,女鬼、媒婆、甚至男扮女装的小贼。有一次拍淋雨的戏,十一月的天,冷水从头顶浇下来,冻得我浑身发抖,台词都说不利索,导演还在监视器后面喊‘再哭重点!情绪不到位!’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凭着一股傻劲儿熬过来的。”

洪馨叹了口气:“那时候虽然苦,但大家都认一个理——想出头,就得靠演技。哪怕是个配角,也得琢磨怎么演得让人记住。不像现在,有些年轻演员,进了组连剧本都不看,台词全靠后期配音,更别说琢磨角色了。”

刘裕:“人心浮躁,这是大环境造成的,当然人的原因也有,好在我们公司没有这样的艺人。”

陈法荣忍不住插了句:“确实,我前阵子拍一部剧,遇到个女演员,全程就说‘’,我们这些搭戏的都懵了,不知道怎么接。导演也不管,就说‘后期会配的’,搞得我们演得特别别扭。”

洪馨也点头:“还有的演员,进组带八个助理,拍个走路的戏都要助理扶着,太阳稍微大点就喊着要休息,哪像前辈们那时候,冬天跳冰湖,夏天穿棉袄,说上就上。”

话题渐渐转到了当下的行业乱象上,刘裕一直静静听着,这时才缓缓开口:“其实不止演员,有些导演也一样让人失望。我见过不少所谓的‘导演’,进了组就像个摆设,分镜不会画,灯光不会调,演员演得不对,他只会喊‘卡’,问他哪里不对,他说不出个所以然,最后全靠副导演和摄影师撑着。”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更离谱的是,有的导演连剧本都没吃透,演员问他角色动机,他支支吾吾说不明白,只会说‘你就照着我上次说的演’。这种人能当导演,不是靠关系就是靠资本,拍出来的东西能看吗?简直是糟蹋资源。”

柳涛在一旁点头附和:“我之前拍一部电影,导演是个新人,据说是投资方塞进来的。全程拿着个对讲机,只会说‘开始’和‘停’,拍感情戏的时候,男女主都哭不出来,他就在旁边说‘你们哭啊,怎么不哭’,一点引导都没有,最后没办法,只能滴眼药水。”

“还有那些‘数字演员’,”刘裕的语气重了几分,“说起来真是丢人。台词记不住,就说‘’,甚至还有说‘Abcd’的,把行业的脸都丢尽了。你说你是新人,记不住台词可以理解,提前背一背,或者现场提词都行,可连这点敬业心都没有,凭什么吃这碗饭?”

他看着众人,眼神里带着恳切:“我们这行,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就两个字——‘敬畏’。敬畏剧本,敬畏角色,敬畏观众。以前的老演员,拿到剧本能翻得卷边,每个标点符号都琢磨;以前的老导演,为了一个镜头的光影,能等三天的太阳。现在呢?快节奏,高回报,人心都浮了,总想走捷径,可艺术这东西,哪有捷径可走?”

陈法荣深有感触:“裕哥说得对。我年轻的时候,跟谢前辈搭戏,他都快六十了,大冬天拍落水戏,不用替身,自己‘扑通’跳下去,上来冻得嘴唇发紫,还笑着说‘没事,这条过了就行’。那股子劲儿,现在的年轻人真该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