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 第659章 齐桓公探病问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清晨,公子重耳命令壶叔整理车辆,内侍竖骰须已经收拾好金帛玉璧等值钱盘缠,正要准备集合出发。

就只见狐毛、狐偃兄弟二人又惊慌失措跑来,狐偃道:“公子,不好了,我父亲送走信使之后,在宫门口守护的人发现,寺人披第二天中午就带着刺客起身出城直奔翟国。

他害怕咱们还没走远,恐遭寺人披刺杀,于是又派人火速赶来,让我们立即动身,一刻耽搁不得,因为这次来的全是武功高强的杀手,只怕咱们这些人都不是他们对手。”

公子重耳听闻大吃一惊,咒骂道:“寺人披这个王八蛋,怎么这么快就来了!

这孙子,上次我父亲派他到蒲城抓我,让他三天赶到,他两天就到了。

这次让他三天后出发,他丫挺的一天半就来了,真是个疯狗,倘若有一天他落入我的手中,定然将其碎尸万段。”

狐偃道:“哎呀!行了……别在这里说没有用的话,赶紧跑吧!”。

这时候外面有人来回话,有一波人看穿着打扮不是善类,正四处打听公子住处。

狐偃于是顾不得让公子重耳穿戴收拾,立即告诉虎叔和骰须,咱俩兵分两路,虎叔和骰须赶紧拿着东西朝北去,我们朝东出城,城外再汇合。

于是狐偃拉着重耳,赶紧与狐毛步行出城。

到了城外集合之处,远远看到壶叔赶着牛车过来,狐偃问他马车呢!

虎叔道:“别提了,我刚刚收拾好马车,然后回去准备拿些公子的衣服 ,谁知道出来后,那竖骰须拿着金银玉器和细软盘缠驾着马车不知去向,只怕是带着钱财跑路了”

哎……他妈的,老子回去找到他在宰了他,狐毛火冒三丈,就要回去找竖骰须算账,被狐偃拦住道。

“大哥,现在金银不重要了,保命要紧,咱们立即出发,在晚被寺人披找到都得死”。

这时候赵衰、胥臣,魏犨,颠颉等人也都陆续赶来,只能跟在重耳车后步行,一行人立即朝着东北方向逃窜。

而寺人披重金找好了刺客杀手,提前动身前去翟国行刺,那是因为他知道,晋惠公对自己不满,自己得不到新国君宠幸,日子将会很难过,甚至有性命之忧。

如果这次刺杀成功,那么就会重新得到国君信任,于是他决定提前前去翟国刺杀重耳,以达到出其不意。

让他没想到的是,太傅狐突早就派人盯着他们,这才提前半天来到翟国送信,公子重耳等人才得以逃脱。

寺人披来到翟国之后,扑了一个空,公子重耳等人早就逃走,寺人披无奈之下只得回去和晋惠公复命。

晋惠公气得要死,钱也花了,人也跑了,于是就要处死寺人披,寺人披赶紧跪地祈求晋惠公饶命,并且把之前晋献公赏赐给他的珍玩宝物,金银玉器全部献出,希望晋惠公放他一条命。

晋惠公看到如此之多的宝物,里面甚至还有一块龙涎香,晋惠公很是开心,于是饶过寺人披,只是不再重用寺人披,寺人披于是被下放到膳房管杂物事。

公元前645年十月,管仲病重多时,已经超过三个月没有上朝,此时王子成父,高傒等人先后病逝,齐国大批人才离世,使得齐桓公处理朝政很是吃力。

齐桓公只得任命开方暂时代理管仲处理朝政,开方于是开始提拔自己亲信,因为他与齐桓公夫人葛嬴关系好,于是做了公子潘的老师,就想着有朝一日能和太子昭争夺储君之位。

因为开方一直以来和寺人貂关系密切,寺人貂又是齐桓公最为宠幸的内官,所以他们两个联手,一内一外迅速掌控了齐国朝堂。

齐桓公看到管仲病重,这如今老臣死的死,病的病,顿时没了主心骨,于是亲自来到管仲府邸探望管仲病情。

齐桓公见到管仲后,管仲瘫在床上已经无法起身,只能拱手施礼,齐桓公赶紧来到床前,拉住管仲的手道。

仲父,您要好生将息身体,寡人不能没有你呀!

管仲颤颤巍巍道:“人生最为无奈之事,就是这生老病死,谁都逃避不了,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齐国大业”。

齐桓公道:“仲父,既然如此,那我说句不好听的话,倘若仲父离我而去,这国内国外该注意什么?”。

管仲道:“君侯,如今齐国有两个隐患,第一就是您已经册立太子昭为储君,但是他却不是嫡长子。

这不按照宗法制册立储君,始终会是个安全隐患,我看宋襄公为人最为仁厚,并且宋国支持齐国霸业这么多年,我们可以将太子昭托付给宋襄公,以防将来齐国出现争夺储君的乱局”。

齐桓公点头赞成,说我马上会见宋襄公,以便托付齐国之事。

这第二条就是对外,上次伐楚表面上我们赢了,实则我们并没有让楚国屈服,楚国早晚会卷土重来。

齐国要联合鲁国,郑国,宋国 陈国联合抗楚,甚至甚远在西边的秦国,晋国都要尽可能拉到齐国阵容,这样才能使得齐国霸业继续维持下去。

齐桓公点头称自己会按照仲父吩咐去做,然后询问。

那么您要是走了,齐国相国之位由谁继位,谁来主政齐国朝局合适。

管仲看了看齐桓公,然后叹了一口气道:“唉……如今王子成父,高傒,,宁戚已经去世,我齐国人才凋敝啊!”。

齐桓公道:“仲父,我的老师鲍叔牙可是您的好友,他为人正直无私,我觉得可以让他继任相国”。

管仲摇摇头道:“鲍叔牙为人就是因为太正直,做任何事情都是铁面无私,发现别人有一点错误都不依不饶。

这点固然可贵,但是只可任命他为掌管律法的大司寇,但是却不适合做相国。

为相国者,当以国事为重,需要为国君制定大政,率领群臣,充分利用他们的特长,激励他们为国君效命。

所以不但要重用忠臣良将,有时候也需要用奸邪之人,办一些见不得场面的事情,鲍叔牙是绝对不会这样做。

再说了,鲍叔牙年岁也很大了,恐怕难以支撑长久”。

齐桓公道:“那我看隰朋应该不错,仲父时常夸奖隰朋,说他聪明能干,每次出使列国,举行会盟都是他处理各种事务,他出任相国一定可以。”

管仲还是直摇头道:“隰朋倒是个聪慧之人,虽然他能言善辩,机智过人,但是却不是有大战略眼光的人。

一直以来,都是由我来精心策划并拟定各式各样的政令,然后将这些重要的任务交付给宁戚和隰朋去具体实施与执行。

他们二人对于我来说,就如同我的双眼和双耳一般不可或缺。因为即便我身处家中,也能够通过他们准确地了解到外界所发生的种种事情、人们所说的话语以及各种传闻消息。

这种默契配合堪称天衣无缝,使得我们的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国家得以稳定发展。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如今宁戚已然离世,这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倘若某一天连我自己也不幸故去,那么仅剩下隰朋一人苦苦支撑。

那时候的他,将会像一棵孤独的大树,失去了其他枝干的相互扶持,难以独自承受风雨的侵袭。毕竟,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当整个躯体都消亡之时,那双原本敏锐的眼睛和灵敏的耳朵又怎能继续发挥作用呢?

所以说,如果真到了那个地步,恐怕我们曾经建立起来的良好局面也会随之土崩瓦解。

君侯还得再重新找寻新的人才 填补齐国朝堂才行。管仲说完上气不接下气,躺在床上喘着粗气。

齐桓公甚是着急,于是道:“仲父,我还有一人推举为相,此人有安邦定国之才……”。

欢迎阅读下一章,榻前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