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好像这么说也不对。
那钱原本就不是哥俩劳动所得,被老爷子约束好像也没问题。
想到这,杨庆有有点不知该怎么形容好了。
“行了,你慢慢吃,顺道在家看着点儿家里的小子们,我们该去上工了。”
说罢,杨庆丰起身拍拍屁股,进屋把碗往桌上一丢,冲着他媳妇说道:
“别管老二了,他爱吃不吃,待会饿了让庆有再喂就是了,要不该迟到扣工分了。”
“知道了,知道了。”
二嫂不耐烦道:
“就差两口了,你先走。”
杨庆有见状无奈的笑了笑,转过头继续喝稀饭。
老三家也差不多,三嫂怀孕了依旧得去田里上工,没得假请,顶多队长照顾她一下,给安排些轻生活。
至于杨庆丰家和小婉差不多的老二,就只能被丢家里,让老杨头和壮壮照顾。
农村人过日子嘛!
自然要比城里职工要苦些。
一年到头,甭管刮风下雨,都得去地里忙活,除非过了农忙。
可那又如何?
在家闲着时,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得留着粮食应付农忙时的体力活。
不过北方小孩的童年倒比南方更惬意。
不用打猪草,更不用喂家禽。
眼皮子底下自然管的严,大型牲畜都归生产队管,一般农户家里倒有三四只老母鸡,可那玩意儿哪用孩子们专门喂啊!
大人下工时,顺手带回点儿就够老母鸡吃的了。
于是乎,一旦大人们上工后,像壮壮那么大的孩子,便撒了欢的瞎溜达。
满生产队逛,成群结队的下河摸鱼,地里偷瓜,树上摘桃,要多野有多野。
至于家里的弟弟。
壮壮才不会管,有老杨头罩着,玩就是了。
期间杨庆有也在村里转了两圈,奈何村里留守人员全是老弱病残,跟他们压根聊不到一起去,于是乎,他只能老实在杨庆丰家待着,帮老杨头看孩子。
期间丫没少嘟囔,在京城得看孩子,好不容易探回亲,结果来了还得看孩子。
都快成专职保姆了。
“不是我跟你吹,想当年,要不是家里孩子多,老二老三年纪小,还有你这么个累赘,老子也去打游击了。”
“吆!您老还有那魄力呐?”
“魄力个屁。”
老杨头坐门口树下,一边摇着扇子给孩子扇着风,一边摇头道:
“主要是打游击能吃饱饭,哦,对了,那会儿你还没出生,主要是老二老三年纪小,我得忙着种家里的地,还得抽空去给地主家打工,就这才将将把几个孩子喂活,至于我,哪里舍得吃呀!天天饿着肚子,精瘦精瘦的,就羡慕那些去打游击的,虽说是脑袋别裤腰带上,说不定哪天就没命了,可能吃得上饭啊!走到哪都有老乡送吃的。”
杨庆有闻言好奇道:
“那咱们家送过没?”
“送过。”
老杨头嘿嘿嘿的自顾自乐了半天,才略带忧愁的回杨庆有的话。
“当年家里虽说吃不饱,可毕竟地窖里还有点存粮,你大姐,那会儿都十二三了,不对,应该还大点,得有十四五了,胆子大的很,只要游击队来了,她就敢偷家里的粮食,跟村里几个臭小子一起去报名参军,当然了,人家嫌她小,又是女娃,每次都拒绝她,奈何丫头死心眼,人家都说不要了,她还是次次去,即使每次回来都挨你大娘揍,但没用,她就是不长记性。”
“您不会也打过吧?”
“怎么可能。”
老杨头仰着脑袋语气坚决道:
“你大娘什么觉悟?我什么觉悟?我能干那种事?后来丫头到了年纪参军,还是我帮着打的掩护,否则就凭她那点能耐,能瞒得过你大娘?”
“您老牛逼,这么说大哥去当兵,也是您帮着打的掩护了?”
“放屁。”
老杨头突然翻脸道:
“你大姐不去就得被你大娘逼着早早嫁人,我当然没道理拦着,你大哥能一样吗?那兔崽子忒没良心,前脚拍着胸脯告诉我,一定在家安稳过日子,过了年就听话去相亲,结果我特么就信了,就在大年三十晚上,老子就那么一次,好不容易得空喝了点小酒,那兔崽子当晚就跑了,大年三十啊!气的你大娘一整年都没跟我好好说过话。”
杨庆有..........
貌似在记忆中没留下任何痕迹的大哥大姐,都虎的很啊!
也奇了怪了。
按理说,这二位离家出走时,杨庆有也应该有个四五岁了。
可记忆中,对二位一点印象都没有。
难道是当年太小了?
或者说当年就是个小傻子,还没开窍?
看着说起大儿子,又气又心疼的老杨头,杨庆有哭笑不得的安慰道:
“那只能说我大哥觉悟高,不过说起来,也多亏我大哥那样的有志青年多,咱们才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不是?倒不是说他就一点错没有,当年走,要是堂堂正正走就好了,也不至于我大娘落下病根。”
“行了,行了,不提他娘俩了。”
老杨头虽然一脸的唏嘘,但还是摆摆手转移话题道:
“按理说你回来了,明儿应该让老二带你去给你爹上个坟,但现如今大伙正在如火如荼的搞破除封建迷信,这时候大张旗鼓,拎着好吃好喝的去上坟,就有点没眼神头了,等会老二老三下工回来,我带你去你爹坟上溜达溜达,你磕个头意思意思得了。”
“行,我没意见。”
杨庆有点头道:
“再说了,我也支持废除封建迷信,才刚吃饱饭几年啊!就搞那些浪费粮食的行为确实不合适。”
“嗯,你明白就好。”
老杨头应了声,转而又聊起了公社里的八卦。
谁谁谁被批斗了,谁谁谁家儿媳妇偷人被抓了,哪个下放到公社里干活的人以前当过什么什么官,等等各种风言风语。
以至于杨庆有回来的头一天,算是长了见识。
这农村的瓜啊!
一点不比南锣鼓巷少,而且貌似个个保熟。
傍晚时去祖坟那儿溜达完回来,在杨庆丰那儿,杨庆有一一确认了白天听到的八卦,虽细节上有出入,但故事大致方向却没错。
只是吧!
杨庆有这次回来的不巧,说好今儿为了庆祝杨庆有回来,说好要改善改善伙食的。
结果,下午下工后,杨庆收骑自行车带着三嫂去了趟公社,就买回来两条鱼。
至于别的荤腥。
提都别提。
不逢年过节,公社压根就没杀猪一说。
不过还好,第二天是五天一次的大集,杨庆有倒可以去集市上溜达溜达。
运气好,说不定能捡个漏,给老杨家添点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