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过去的“父母官”之一,熟知江夏地理的诸葛瑾自然留在了军中。
作为诸葛家现在的“族长”,诸葛瑾自然要为家里安排好一切。
比如最近他安排了自己的弟弟和荆州的世家黄家的联姻。
秦王的大业基本已经成定局了,以秦王的雄才大略,自然不会让荆州的世家大族染指太多荆州的权力,不然很有可能,时间一长,荆州刺史就变得和过去的刘表一样,被荆州的世家大族所裹挟。
但是荆州人在秦王的大业之中出了很多力,至少那些讨伐江东的水军没有荆州人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如果换不了荆州人,就只能掺沙子。诸葛瑾很是清楚,将来他很长的时间,都会留在荆州。
为了更好的发展,诸葛瑾决定将自己家族迁移到了荆州。
和地方上的豪族不是只有对抗的,在天下大势稳定的情况下,政治上的倾轧才是接下来的主旋律。
一味的杀伐和压制必然是不可能的,对抗和合作交织,才是接下来荆州治理的主旋律。
诸葛瑾早就替自己的弟弟,更为准确的说是诸葛家找好了姻亲。
荆州黄家黄承彦的女儿,虽然说传言黄家的女儿长的不怎么样,但是在联姻中,这是最小的问题。秦王不是还有一个贵不可言的妃子来拉拢益州人吗?
在诸葛瑾的眼中,黄家可是最合适的联姻对象了。
黄承彦的黄家是江夏黄家的远亲,四舍五入之下,可以看成是过去刘表的亲戚之一,和当地荆州的世家大族可以说得上一些话。
但是,远亲的关系又离那些盘根错节的当地世家大族有些距离,不会被同化成当地的世家大族。
这是诸葛瑾深耕荆州的第一步。
为了让自己那个聪慧的弟弟更了解荆州的局势,他早就将军中的一些可以让自己弟弟知道的事情告知了自己的弟弟,比如,这一次张白骑是如何用兵的,那些荆州人在战场上表现的如何,是不是真心向着秦王等等。
不过,接下来,诸葛瑾收到的一封信让他的心中有所担忧,因为他的弟弟认为,如果秦王不采取一些行动,那么张白骑必然会被陆逊所破。
对于这样的判断,诸葛瑾一开始的时候不是很相信,虽然他的弟弟很是聪明,但是他的弟弟可是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甚至这一次获得的信息也不全,他的弟弟根本就不知道,刘备诈降的行为早就被聪明睿智的大将军所看穿。
甚至就连陆逊想要放火也猜了出来,不然孙乾为什么想要让张白骑的军队用铁索联结起来。
只是这些事情他那个弟弟不清楚,大将军甚至还做了很多的准备,她决定会战时候的军船已经全部分开,所有的铁链都是可以切断的。
当年讨伐孙家的时候,秦王可是对于孙家之人擅长放火有着特殊的提醒的,张白骑甚至对于防火有着特别的准备。
张鲁的四个得意弟子,邪马台女王卑弥呼的妹妹,号称最强的邪马台巫女,还有过去张角身边的黄巾法师,都已经在张白骑的军中了,他们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决战的时候“操纵”风向,至少不能让对手“操纵”风向,毕竟,只要风的方向不对,纵火绝对纵不起来。
只是,诸葛瑾的弟弟在信中已经提到了刘备是诈降的事情,甚至很直白的写到了陆逊会利用刘备的诈降被看穿的事情。只是诸葛瑾他并不相信,大将军是如此愚蠢的,在防备火攻的情况下还是会被火攻。
尽管如此,他还是拿着书信交给了张白骑。
张白骑看完书信后并没有多说什么,她只说了一句话就让诸葛瑾安定下自己的心思,“我已经将情况报告给了秦王了。”
当张白骑的书信到了董仲颖手上的时候,董仲颖正在和自己麾下的名士进行文雅的活动,一边赋诗,一边观看着歌舞。
大敌当前,没有任何人认为董仲颖的行为不妥,因为在其他人看来,秦王这么做只是为了搞好和那些名士的关系,毕竟有时候打天下容易,但是治理天下却很难。
如果不是有那些跳舞的“小姐姐”在,董仲颖绝对会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无聊的举动。
因为那些名士会突然拉起其他的名士和他一同跳舞或者吟诗作赋。
甚至这些名士的举动会打断那些“好看的小姐姐”舞蹈,还有不少名士大言不惭的表示,这些舞蹈有什么好看的,他们愿意跳舞给秦王表演。
这让董仲颖有些无奈。
酒喝了不少,甚至有个名士还拿出了五石散出来和众人分享。
只是这个倒霉的名士直接被董仲颖叉了出去,如果不是众人求情,说不定他将有幸成为第一个被董仲颖主动砍掉脑袋之人。
这样的小插曲并没有打扰到董仲颖的兴致,因为这些名士开始赋诗赞扬董仲颖的威望,讽刺袁术的螳臂挡车之举。
他们完成了几轮赋诗后,竟然全部下场,邀请秦王应和一首。
面对这样的情况,董仲颖如同过年被邀请表演节目的小孩子。
不表演节目,对不起那些压岁钱,这些名士所在的家族可是出钱又出力,摇旗又呐喊的为秦王加加担子。
表演节目,董仲颖可真不会,他只能搜肠刮肚的想着上辈子学过的诗歌。
董仲颖的脑海之中不由想起了赵亮的诗句,于是他脱口而出:“万里车书尽会同,江南岂有别疆封。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这首大气磅礴的诗词得到了在场名士的一致好评。
“要遭!”董仲颖不由的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在给张白骑的回信之中,只写了两个字,“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