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与此同时,京城《华夏日报》的新闻编辑室里,气氛却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压抑与焦灼。空气中混合着油墨的清香与咖啡的苦涩,往日里键盘敲击的急促声和编辑们讨论的热烈声此起彼伏,而此刻却被一种沉重的静默所取代,只剩下偶尔几声不安的低语,像石子投入深潭,激不起半点涟漪。

总编老李,这位在新闻战线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兵,此刻正紧锁眉头,他的目光如同两束探照灯,在面前铺展的“号外”和电脑屏幕上闪烁的页面之间来回穿梭。手中的“号外”纸张带着刚出炉的微温,油墨的香气萦绕鼻尖,上面是触目惊心的洪灾大幅报道和慷慨激昂的社论,字里行间凝结着报社上下连夜奋战的心血。然而,与他对面的电脑屏幕上,新浪网那不断跳动更新的灾情页面以及一张张高清、直接、仿佛带着泥土和水汽的现场照片,却无情地撕裂了他的心防。每一张照片都像一把尖刀,深深刺入他身为新闻人的自豪与骄傲,也让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老李,咱们的号外……刚印出来,油墨味儿还没散呢,新浪那边连救灾账号都登出来了,捐款链接也一并挂上了……”一位资深编辑,头发已然花白,眼中布满了血丝,他小心翼翼地凑近,低声耳语,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与一丝深深的无力感,仿佛被巨浪拍打在礁石上。“他们……太快了,简直像一阵风,刮得我们措手不及。而且照片也太……直接了,那种现场感,是我们传统媒体很难企及的。”他的话语如同铅块般沉重,落在老李的心头。

老李没有回答,只是沉默着,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焦虑,更有不甘。他拿起桌上的老式座机,指尖轻颤地拨通了驻皖江记者的专线。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忙音,接着是小王略带沙哑的声音:“喂,老总?”

“小王,你那边最新情况怎么样?”老李的声音低沉而急促,带着一丝压抑的怒火和焦躁。

“老总,我……我还在指挥部等通稿呢,领导说……”小王的声音有些犹豫,似乎在顾虑什么。

“等什么通稿?!”老李的声音猛地拔高,如同一声惊雷,震得旁边的编辑们都忍不住一颤。“去现场!去溃口!去灾民安置点!别等通稿了!去拍照片!去写见闻!我们要的是第一手资料,是老百姓的真实声音!人家网站都跑到我们前面去了,难道我们还要墨守成规,甘居人后吗?!”老李的话语像一把锋利的刀,斩断了传统媒体的桎梏,也点燃了心中的熊熊烈火。

……

浩瀚电讯总裁办公室,宽敞明亮的落地窗外,京城繁华的街景在暮色中渐渐模糊,只剩下零星的灯光,如同散落在墨色丝绒上的碎钻。然而,办公室内的气氛却与窗外的静谧截然相反,紧张而压抑。郭霭明,这位在商界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总裁,此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舆论风暴。她桌上的电话几乎没停过,铃声此起彼伏,如同催命符般急促而刺耳。

她刚放下了一个来自港岛总部的询问电话,耳边似乎还回荡着对方字句中蕴含的担忧与责备,然而,还没等她喘上一口气,电话铃声又急促地响了起来,震得她心头一跳。这一次,来电显示是宣传部。她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地接通了电话。

“郭总裁!你们新浪网关于皖江洪灾的报道,怎么回事?!”电话那头,宣传部一位姓张的处长,声音如同冰冷的利剑,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和明显的怒气,直接劈头盖脸地砸了过来,没有一丝寒暄与客套。

郭霭明紧握着话筒,指尖因用力过度而微微泛白,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而专业:“张处长,我们是在第一时间传递灾情信息和救援动态,希望能呼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投入到抗洪救灾中去……”她的解释如同薄雾,试图遮掩住风暴的中心。

“传递信息?你们传递的是什么信息?!”张处长根本不给她任何喘息的机会,声音猛地提高,如同滚雷般在空气中炸开,震得郭霭明耳膜生疼。“那些照片!断壁残垣!泥泞中无助的群众!还有那个‘豆腐渣工程’的帖子!影响多恶劣?!现在是非常时期!需要的是稳定人心!是众志成城!是凝聚力量!不是渲染恐慌,不是传播那些未经核实、不负责任的猜测!”他的话语如同重锤,一下下敲打在郭霭明的心脏上,让她感到呼吸困难。

郭霭明心中猛地一凛,如同被冷水浇头,瞬间清醒。她立刻意识到张处长所指的,正是郑浴玲之前向她汇报的那个在bbS【社会热点】版块里冒出来的热帖——《皖江大坝:谁为“豆腐渣”买单?》。那个帖子,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内容极其尖锐,直指工程质量问题,虽然没有提供确凿的证据,但言辞激烈,用词犀利,充满了愤怒与质疑,煽动性极强。更可怕的是,跟帖者众,情绪迅速发酵,短短时间内便成为了网络上最热门的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安。

“张处长,灾情报道我们绝对秉持真实、客观的原则!所有照片都反映的是前线真实情况,目的就是为了唤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援助,汇聚起抗洪救灾的强大力量!至于bbS上的那个帖子……”郭霭明大脑飞速运转,在短短几秒钟内权衡利弊,试图寻找最合适的应对策略。她语气稍缓,但依旧坚决,“那是用户自发的言论,我们已经在第一时间加注了‘内容未经证实’的标识,并启动了内部核查程序!一旦发现是谣言,我们会立刻删除,并对发布者进行封号处理!我们……”她试图解释新浪的立场和处理机制。

“标识?核查?”然而,张处长根本不给她说完的机会,语气反而变得更加严厉,如同寒冬的凛冽北风,刮得人骨头生疼。“郭总裁,舆情如火!瞬息万变!等你们核查完,谣言早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引发了无法预估的负面影响!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你们作为平台方,责任重大!必须立刻、马上,删除所有未经官方证实、可能引发恐慌和负面联想的帖子和图片!尤其是那个‘豆腐渣’的帖子!立刻删除!并且,首页专题必须加上醒目的‘官方权威信息发布平台’链接,引导网民关注官方渠道,获取准确的信息!这是要求,不是商量!”张处长的话语掷地有声,不容置疑,每一句都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了郭霭明的心上。

“啪!”电话被重重地挂断,发出刺耳的声响,仿佛宣告着一场无声的硝烟战争。郭霭明握着冰冷的听筒,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白,她的心跳如鼓,急促而沉重。一边是汹涌的民意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她深知新浪作为互联网媒体的责任,要为公众提供最快、最真实的灾情信息;另一边却是沉重的监管压力,来自官方的严厉要求,以及可能引发的不可预测的政治后果。两种力量在她心中激烈碰撞,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挣扎与煎熬。

她深吸一口气,那口气仿佛带着千钧重担,又缓缓呼出,带着一丝无奈与疲惫。眼神中却闪过一丝坚韧与果断。她拿起内线电话,声音虽然低沉,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断:“接郑浴玲!立刻!”她知道,这场仗,她必须打,而且必须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