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东洲往事 > 第18章 开疆拓土(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得到了高昌王的首肯后,河西郡北扩的步伐迈得更快了。以前只是给流民们一个大致的方向,让他们自行前往,等开发完了土地再登记造册。如今由牟清泉牵头,要将河西郡内土地不够的农民成建制地迁往北方。然而迁移那么多人口,必须先探明土地情况,究竟有多少地方是可以被开发的,划分好各家各户所属的地界,再将人口迁移过去。高昌国民只知道自己西邻高山,东南两面都是他国领土,往北究竟有多大的纵深,谁也不知道。曾经有人沿着圣山一路往北,走出好几百里地也没有看到头,于是折回来对国人说“圣山绵延向北没有尽头”。对于这种说法,大家都表示怀疑,于是卫信忠提议组建一支远征队,一路向北探索风土情况。

听到这个消息,高无疾第一个报名。杜襄成不满道:“无疾,你小子才来了几天?屁股还没坐热就想开溜了?队伍整好了?士兵训练好了?”

高无疾陪着笑脸道:“郡尉大人,我来了有小半年了,队伍由似瑾带着,这方面她比我在行,不会出问题。况且,我已经把会的东西都交给她和底下的兄弟姐妹了,河西郡现在有我没我差不离。”

郑安雅不解地问道:“无疾,北边是未知之地,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危险,你确定要去吗?我知道你作战英勇、武艺高强,可那毕竟不是战场,你要面对的也未必是敌军。恶劣的天气、复杂的地形还有未知的疫病等等问题,都有可能被你遇到。”

高无疾道:“公主,您说的这些我都想过了,我还是想出去走走。”

“为什么?在这里过安生的日子不好吗?”

高无疾用手抚了抚鬓发,正色道:“公主,有的人活一辈子只要有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就足够了,而我不一样。我想看看山有多高、地有多广,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究竟方圆几万里?陆地的尽头到底是什么样子?都说北边极寒,南边极热,这极寒和极热又能到什么程度?这世上还有没有跟我们长得完全不一样的人?前人说圣山向北没有尽头,我不信,她们不过向北走了几百里,如今那些流民们差不多也走到了那个距离,如果再往北几百里呢?如果真的如她们所说的,北边真有那么广袤的土地,为何没有形成一个国家?我就是要亲眼看一看它究竟会不会到头。”

卫信忠向他行了一礼:“我一向知道你志存高远,只道你想领兵打仗求得高官厚禄、封妻荫子,不成想你的心性竟如此之高,是我狭隘了。”

高无疾被他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说:“卫子谬赞,海阔天空是我所求,封妻荫子亦是我所求,怎奈我孤身一人,没有妻子可荫啊。”

众人大笑不止。卫信忠道:“无疾想婚配了?不是我夸海口,以你如今的才能和地位,放眼整个河西郡,神族的姑娘咱不敢高攀,人族的姑娘还不是随你挑?看上哪家的告诉我,我帮你。”

高无疾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卫子又拿我寻开心,我每天都泡在军营里,哪里有功夫认识外面的姑娘!”

段知书也笑道:“你整天跟我们混在一起,不会是看上哪个五大三粗的神族女子了吧?”

众人再度哄堂大笑,高无疾却不吭声了。段知书见他不说话,只道是玩笑开大了,便说:“我方才说话有些不妥,希望你不要介意。你想去探险,我准了,就由你来带队,队员也由你来挑。需要什么东西就找似瑜去要,想调什么人就找清泉,我们几个一定全力支持你。”

高无疾胡乱应了几声便出门了。

郑安雅见他神色有些怪异,悄悄拉着杜襄成跟着他出去,正想问个清楚,却见杜襄成示意她噤声,又指着一处让她看。郑安雅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却见高无疾正站在墙根下与一个女子说话,声音很轻,听不见他们在嘀咕些什么,但两个人凑得那么近,又说明他们的关系非同寻常。再细看那女子:中等个头,身材瘦削,身穿文官的制服,不是牟清泉又是谁?她吃了一惊,回头看着杜襄成,无声地问:“他们俩?”

杜襄成点点头,拉着她离开了。

见离得远了,郑安雅才敢小声说:“难怪我刚才见高无疾神色不对劲,原来真让夫子说着了,只是没想到那个人居然是清泉。”

杜襄成道:“他俩彼此有意,我们本应替他们高兴。只是这事儿要成,怕是不易。”

郑安雅也点点头,说:“是啊,本来我们和人族之间的风俗差异就很大,清泉可是未来的牟氏族长,牟太尉恐怕不会同意她与人族交往。”她叹了口气,忽然又想起了什么:“我说襄成姐姐,你是不是早就知道这件事了?也不告诉我!”

杜襄成笑道:“我也是不久前才撞见的,开始还不敢相信,去问了似瑜才确定的。”

“似瑜早就知道了?”郑安雅撇了撇嘴,说:“也是,她俩关系最好了。”

杜襄成见她有些不高兴,便安慰道:“咱们这几个小辈里面只有她们两个是文官,性格也相投,自然比别人要亲密些。”

“那咱俩关系好是因为咱俩都喜欢舞刀弄枪的?”

“难道不是吗?再加一个似瑾。”

“好吧,你说的有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就在远征队紧锣密鼓地筹备之时,牟清泉与高无疾的恋情还是传到了牟太尉的耳朵里。她急匆匆将牟清泉叫回去,两人闭门谈了许久,等她们从门里出来时脸色都不大好看。事后姐妹们问起,牟清泉说牟太尉勉强同意了他们交往,但高无疾只能作为她的走婚阿注,不能公开结为夫妻。

“我已经很满足了。”牟清泉叹道:“阿咪真的不是迂腐的人,她没有嫌弃高无疾的出身,只是担心人族命短,怕他死了以后我会很痛苦。”

“等他百年之后,你自可另觅良人,也不会痛苦很久。”段知书道。

“是的,”牟清泉道,“我也是这么回她的。我对她说,‘你只知道他死了我会痛苦,但我若时常能见到他却又不能和他在一起,这种爱而不得的感觉同样让会我感到痛苦。更何况,前一种痛苦是没有遗憾的,而后一种则是带着遗憾的。既然两边都是痛,就让我选择没有遗憾的那种吧。’”

郑安雅忍不住插嘴道:“可是他会老啊。过不了十几二十年,他就会变老,脸上爬满皱纹、头发花白、耳聋眼花、腿脚也不灵便,到那时候你真的不会嫌弃他吗?”

“也许会吧,这也正是他担心的事情之一。”

“呃,之一?这么说还有之二之三?”郑安雅问。

“是的,他毕竟是渤海国人,凡事都要尊礼。在他看来,走婚这种方式无异于无媒苟合,他很难接受。还有将来的孩子问题,我们如果要孩子,他这辈子只够我生一胎,孩子跟谁姓、入哪家族谱、进哪家祠堂,这都是问题。”

“这么多问题,听着都累。”郑安雅往后一倒,躺了下来。

“他也觉得心烦,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说我们俩还是分开一段时间比较好。这次他报名远征队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要我说这事儿不难处理,”房似瑜道,“不都说入乡随俗吗?这是在高昌国,当然按照咱们高昌人的规矩来,我们高昌人走婚是常态啊,这有什么?我不也是走婚的?”

小辈们这才想起房似瑜是她们中唯一一个有男人的,纷纷附和。

牟清泉却摇头道:“话虽如此,但如果他实在无法接受,我也不好勉强他,真把人逼急了他跑了怎么办?你赔我一个啊?”

见她开始说笑,众人知道她没那么难过了,也开始调笑起来。房似瑜道:“我都说过了我没有兄弟怎么赔给你?就算有,那也不是给你留的,我阿咪肯定跟宝贝似的留给咱们公主。”

郑安雅扔了她一把瓜子壳道:“又说我,襄成姐姐也单着,怎么不先安排给她?”

杜襄成拿酒碗敲着面前的案几,说:“你是公主,有好的自然先紧着你了。再说了,房丞相就算现在立马生一个儿子,也得再过两千年才能婚配。不像某些人家,有现成的留着呢,就等着公主您成年的那一天。”说罢,朝着牟清泉挤眉弄眼。

牟清泉知道,她们又在拿她弟弟牟明月寻开心,她也不反驳,任由她们调笑去。牟明月是牟太尉的儿子,与牟清风是孪生姐弟。他已有一千九百余岁,比郑安雅年长约两百岁,是四大家族中唯一一个与她年龄相仿的男孩。他长相清新可人,性格温柔,是许多高昌人心目中的理想夫婿。

郑安雅怕牟清泉不自在,便站起来冲着杜襄成嚷道:“又说我,又说我!我再怎么着也还要再过两百多年,你可是已经成年了的,还不赶紧找个阿注去?”

众人又一次哄堂大笑,郑安雅这话虽然听起来像气话,到底也没有说错,小辈中房似瑜早已有阿注,连孩子都有一个了,眼下牟清泉也有了高无疾,成年的人当中可不就剩下杜襄成了?

杜襄成把酒碗一放,叹道:“你当我不想找?实在是找不着,我不喜欢那些小鸡仔似的男人,我还没把他们怎么着呢,不是这里扭到就是那里疼了,唧唧歪歪的,烦死了。”

段知书笑道:“要不就找个门第低一点的、乖巧柔顺的男人成婚,让他伺候你不好吗?如今不同以往了,走婚的和结婚的都有。”

杜襄成道:“像您的夫君这样的?哎,仔细想想倒也不错,每天回到家有人等我回去,还有热菜热饭等着我。只是我跟这种人实在没话可讲,你看看那些人回到家里,女人说的男人听不懂,男人说的女人又不感兴趣,两口子大眼瞪小眼,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吃了吗’、‘累不累’、‘睡觉吧’,还不如一个人自在。”

众人听了又是一阵大笑。

注:杜襄成是尝试过走婚的,只是事后发现不满意,没有发展成为固定的走婚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