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延宁一见顾老夫人便将老人哄得眉开眼笑,心情舒畅。

顾老夫人笑道:“小宁嘴巴真甜。我家淮谨就是闷葫芦一个,以后都不知道能不能哄好媳妇。”

李延宁这才意识到,顾淮谨比他还大一岁,也是可以相看的年纪了。

他顿时八卦道:“淮谨长这么好看,可是众多大家闺秀心目中的绝佳夫婿,他只是面冷心热,该是会疼人的,不知哪家的姑娘有这个福气能嫁给我们顾大才子?”

顾老夫人道:“真有这么好,我就能少操点心了。他的婚事还得跟他父亲商量商量。”

顾淮谨突然开口道:“我的亲事我自己做主,不必他插手。”

顾老夫人道:“胡闹,婚姻自古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事儿由不得你胡来。”

世家的婚姻向来不自由,充满利益计算,联姻的比比皆是。李延宁瞧着祖孙俩之间的气氛不对,顾淮谨皱着眉明显不赞同的样子,赶紧开口道:

“淮谨现在该以学业为重,等进士及第,京州里多得是名门闺秀可以选择,您说对不对啊老夫人。”

顾老夫人一想也是,等进士及第,孙儿也才二十出头岁,正是好当头,寻一门好亲事不难,便不再多说:“你说的也对,男儿当以前程为重,儿女私情可以暂放一放。”

拜访完老夫人,两人去顾淮谨书房的路上,李延宁见他兴致不高,故意打趣问:“顾少爷不会已经心有所属,现在想要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吧?”

顾淮谨用看傻子的目光看李延宁:“你可有遇见什么适龄女子?”

李延宁笑容一僵,他仔细想来,悲催地发现,长这么大,除了大姐,他还真没见过什么适龄的女子。

这是古代啊,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就是农村的姑娘,到了相看的年纪也会被大人拘在家里。

顾淮谨又问:“李公子可是心有所属了?”

李延宁:“……”好吧,他连适龄姑娘都见不到,顾淮谨也一样,哪来的心有所属?

李延宁又问:“那你干嘛抗拒相亲?”

顾淮谨面无表情道:“我只是抗拒两个陌生人因为家族利益而硬凑在一起聊聊此生。我更抗拒,他为了自己的前途,牺牲我的亲事……”顾淮谨越说越气愤。

李延宁听懂了,他本质还是抗拒他的父亲。虽然不知道他们父子俩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关系这么僵,但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豪门世家尤其多。等顾淮谨想分享了,他会当个好听众。

两个人到了书房,畅聊各自的近况。李延宁跟他讲了自己锦州的经历,顾淮谨果然对木轨道感兴趣,还让李延宁画给他看。

顾淮谨则将这几个月的府学情况简单介绍给李延宁听,还将自己的笔记借给他,李延宁毫不客气地收下。

在顾家用了饭,李延宁才回家。

隔天,李延宁一大早起来,将自己收拾妥当,去府学进学了。作为院案首,却跑去当甬官的文书先生,在一些自视甚高家境优渥的秀才眼里,这是为了钱财不顾学业,是自甘堕落的表现。

也有一些人认为人家是院案首,有这个资本任性妄为。有更甚者觉得他白占一个名额而不来学习,该把名额让出去给更需要的人。

总之,李延宁还没入学,关于他的各种言论都有。

李延宁来府学报到,第一次走进府学大门,迎面而来的是圣人塑像。房屋装修精美典雅,院落布置处处透露着精致优雅,走廊上悬挂的都是府学学子的优秀文章和书画作品。

一路走来,李延宁都感觉自己的审美水平提高了一些。府学果然是人才济济的地方。

悠州的府学是面向悠州各个府招收学子。院试是各府自己举行,前五名有资格直接入学府学。

院案首并不能为他带来什么光环。悠州有六个府,这里光就今年的院案首就有六个了,加上之前的……

如果把州当做李延宁前世的省份,府就是省内的市,府学就相当于把一个省内各个市的前五名集中在一起学习的学校。

三年后这些人再去参加乡试(即全省考试)竞争少数的举人名额。这难度一下子就大了很多。虽说也有花钱买名额进府学的,可各府前五名却是实打实考进来的。

再看墙上的书画和诗歌作品,他心里的压力已经成倍增长了。李延宁进了乙班,跟县学一样这里也分乙班和甲班。不过府学还多了一个弟子班。乙班是基础班,次次月考都名列前茅者进甲班,甲班的优秀者有机会被夫子选进他的弟子班。

府学的夫子比较多,各个擅长的领域不同,老师选弟子,学生也在选老师。这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但是据顾淮谨所言,真收弟子的夫子很少,因为这种正式拜师收徒的传统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

夫子对徒弟要倾囊相授,指导他考中进士甚至有些还要教授为官之道。而弟子也要奉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宗旨。因此能进弟子班的学生很少。而大多数夫子也不收这样的徒弟。

李延宁随着府学管事办好入学流程,领了课本后,去了乙班,开始正式学习。

虽然背后对李延宁有些议论,但没人像赵玄之一样,低情商的当面嚷嚷。李延宁又开始过早起读书练字、练功射箭,白天学习,散学后忙家里生意的生活。

在饭店一切准备就绪时,叶柔和李青鹤也搬来了东临府。早在李延宁买下东临府的宅子和铺子时,叶柔便知道有这一天。

秀越县的和兴食肆是他们夫妻的心血,现在交给杨芳华和李青松打理。镇上的食肆就让李延兰看着。

叶柔第一次来东临府,和李延宁第一次来的时候一样,看什么都新鲜。到李宅时,虽然知道儿子买了一座三进院,但看到气派的大门时还是惊讶了一下。

进家门后,房间院落处处透着古朴典雅的气质,下人们见到老爷、夫人纷纷行礼,叶柔内心有些局促,但并不表露出来。

儿子说了,以后这个家就由娘亲说了算,儿子越来越厉害,以后功成名就了,身为他的娘亲绝不能给他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