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围都是恭喜声。李延宁的神志才渐渐回笼,情不自禁地扬着笑脸。阿福第一次见到这么傻气的李公子。还是他们少爷淡定,高兴与不高兴脸色都一样。

顾淮谨也高兴,虽然不是第一名有些遗憾,但第一名是自己的好兄弟也就不遗憾了。没人比他更了解李延宁有多自律刻苦。

在众人道喜之际,李吉和李康这时候才跑上来说少爷中了。他俩见少爷早知道了,

还是从别家的小厮那里听到的,顿时惭愧不已,觉得自己没办好事儿。

其实也不怪他俩,“李延宁”和“胡鹏程”六个字还是两人早上现认的。

李延宁心里乐得冒泡,这么多年,他第一次有松口气的感觉。秀才,他来这个世界最初的目标实现了。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等级森严的时代里,中了秀才,见县官可不跪,一般案件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还能免除一家的差徭等权利。

在物质福利方面,华朝给秀才免了五十亩的田税,每个月还可以从县衙领取一两银子的补贴,以及一升米粮,偶尔还可以得到肉、糖、盐等物资。

李延宁想既然他能考第一名,那他今后再努力一把,或许举人、进士、甚至是当官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他情不自禁地笑着,他都能想象到家人们听到他中了的消息时该是多么高兴的样子。不行了,他好想赶紧回家,他好想看看他爹娘还有家人们为他骄傲的神情了……

茶馆老板也出来亲自跟他们道贺,免了三人的茶水费。

李延宁回应着众人的道贺,拉着顾淮谨和胡鹏程先出来了。

李延宁激动道:“我现在恨不得立马回家!”

顾淮谨嘴角挂着笑容道:“鹿鸣宴不参加了?”

李延宁道:“鹿鸣宴可是读书人的荣耀宴会,怎么能不参加?”

鹿鸣宴是地方长官为宣扬地方教化,为中试士子举行的重要仪式,与会者除了地方官员,还有学政和考官等。

既然他想在科举之路上更进一步,拜个好老师是很有必要的。

要是能得到学政或其他考官的赏识,指点一二学问,也是巨大收获了。

这么一想,他又期待起鹿鸣宴了。李延宁得了第一的消息很快传出去,很多人都想见见这位院案首。

可惜李延宁不想这个时候出什么风头,正躲在家里忙着训练下人。家里的生意摊子要铺开了,仅靠爹娘两人是忙不过来,买回来的下人中必须训练出来几人协助父母。

他想在自己进府学前将食肆的生意开起来。钱可比几场虚头巴脑的文会,认识几个不知所云的文人要实在得多。

他到东临府这段时间实在太低调了,既没住客栈暴露消息,也没公布自己的住址,所有人都找不到他。

胡鹏程和顾淮谨都知道他的性格,也不勉强他。大家对这位院案首更加好奇了。

鹿鸣宴在放榜后的第三日午时,李延宁穿着秀才的儒巾襕衫,头戴一顶方巾,袍袖飘飘,更衬得他身姿挺拔,儒雅俊逸,一种高雅的世家公子之气看呆了李吉。

他不禁大赞道:“少爷这么穿太好看了!一定是整个东临府最好看的秀才!”

李延宁用扇子点了点李吉的头,笑道:“你才见过几个穿儒巾襕衫的秀才?”

李吉道:“反正我觉得少爷最好看!”

李延宁出了大门,上了马车,要出发时,李征的娘子莫娘正拿着伞追出来道:“少爷,这几日午后总是会下一会儿雷阵雨,这会儿天有些阴,莫要忘记带伞。”

“还是莫娘细心。”李延宁掀开车帘瞧着天确实有点阴沉。

李吉接过伞挠挠头道:“谢谢莫姨,我差点忘记了。”

莫娘又细细交代一番:“马车里放了水和解酒药丸,若是少爷喝酒不舒服记得服侍他用下,锦盒里是一些点心,若是少爷饿了先垫垫肚子……”

“知道了莫姨,你放心,我会把少爷照顾好的。”

李延宁的马车开始向府衙驶去。

此时的鹿鸣宴大厅里已经来了不少人,顾淮谨和胡鹏程已经到了,身边围了一圈人。

在场考上秀才的人中只有李延宁年纪最小,又是第一名。很多人听说他十三岁时是县案首,现在十六岁是院案首,年纪如此小就有这样的成绩当真扎眼。

这几日大家都邀请不到他本人,各种消息甚嚣尘上。有说他貌丑不能见人;有说他高傲不可一世,不屑出来;有说他才高八斗,自视甚高,看不起他们这些人办的小小文会;还有人说他家贫,没钱来文会……总之各种离谱的八卦都有。

此时就有一些来得早的秀才聚在一起,看着远处被人围住的顾淮谨道:“顾家公子果然一表人才,他的诗赋更是一绝。在下很早就想结交了,就是他太过低调,不常见到。”

“诗写的好有什么用,还不是第二名。”也有人酸溜溜道。

“再低调有院案首低调?李延宁长什么样都没几个人见过。”

“在下听说他貌丑的很,不愿见人。”

有相貌一般的秀才道:“考试以才学见真章,相貌并不那么重要。”

华朝虽然还没有到颜值至上的程度,但貌丑之人确实会影响会试和殿试的排名,尤其是殿试,实在貌丑之人是不会出现在殿试上,考官也怕污了圣眼被怪罪。相貌在乡试和院试倒没那么重要。

有秀才道:“考试确实是以才学见真章,但话说院案首的诗……恕在下才疏学浅,不懂欣赏,只觉得工整有余,灵气不足。”

院试前五名的试卷都会粘贴出来给大家看。第一名的试卷自然最受瞩目。

也有人很欣赏李延宁的文章,耿直地维护起来:“李延宁的诗不算出色,但也比在场很多人的诗好不知道多少。况且他的策问、经义、论都让人耳目一新。”

“在下认为诗才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才学,若是连诗都写得平庸,怎么担得起第一名?”

说话的这位郑秀才,他自认为诗歌一绝,最爱附庸风雅,原以为自己能摘得院案首,放榜前还跟心仪的表妹夸夸其谈,承诺得了头名便去娶她。

现在却落得榜尾,表妹不但不嫁还暗讽他不如李延宁一个农家子。郑秀才便嫉恨起素未谋面的李延宁,现在有机会他自然逮着李延宁的诗就嘲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