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延峰考上童生后,来家里求娶李延兰的人家更多了,李青松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烂了。

经过多方考量后,李青松定下了镇里的粮食铺蒋家的小儿子,亲事就定在下半年秋收后。蒋家是镇上比较出名的乡绅,家里良田百亩,镇上有三间铺子。他家只有一个儿子,还是和李延峰同一批考上的童生。

李青松也去打听过蒋家的家风和蒋家儿子的为人,风评很好。蒋家儿子叫蒋江,长得不错,是个白面书生,彬彬有礼的。

李延峰和李延宁还特地去见过这个蒋江,两人都觉得此人一心只读圣贤书,有些迂腐,但好在为人真诚谦和,人品没什么问题,也没有不良嗜好。再则他家境好,一心向学,勤勉自律,在整个景和镇都算是顶配了。

李青松和杨芳华是比较尊重李延兰的想法,能定下来,说明大姐同意了,李延宁便不再多言。蒋江迂腐不知变通,但是大姐心思活络,也算互补。

李延宁和李延峰算放心下来。见完未来姐夫回来,两人在家门口碰到了黄梧。

李延峰:“黄梧哥,你怎么来了,有事吗?”

黄梧支支吾吾地:“没,没什么事,就是收完干货到处走走。没什么事我先走了。”

可走出去几步又停住,他犹豫了一下问道:“听说你姐姐定亲了?”

“是啊,前几天刚定下来,怎么了?”

黄梧的神情一瞬间就落寞了,强颜欢笑道:“没事,恭喜啊。定的哪户人家?”

“是镇上蒋家的儿子。”

“蒋家啊……”黄梧小声念叨着离开了。

“黄梧哥怎么了?奇奇怪怪的。”李延峰道。

李延宁见黄梧这失魂落魄的样子,微微皱眉。他该不会喜欢大姐吧?

黄梧跟着叶明收山货,时常来村尾,勤快的黄梧经常会顺手帮他家和大伯家做点事情,扛个重物,传个话什么的。

他见过大姐不奇怪,喜欢大姐这件事儿出于李延宁的意料,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大姐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姑娘。

李延宁去找了李延兰。李延兰现在可忙碌了,年前又酿制了一批豆瓣酱和酱油,现在定亲了,又要绣嫁衣。

此时李延兰正在院子里翻酱。

李延宁道:“姐,在忙呢。”

“你回来啦,饿不饿?厨房里煨着大骨头汤,来一碗?”

“我还不饿。刚刚在门口遇到黄梧哥了。”说完,李延宁观察着李延兰的表情。

李延兰手里动作不停,问:“他来有什么事儿吗?”

李延宁见姐表情自然,松了口气,看来是黄梧自己一厢情愿。

“不知道,可能找大伯吧。我刚刚和哥去见了蒋江。”

听到蒋江的名字,李延兰的神色倒是有些不自然:“你们去找他干什么?”

“当然是看看未来姐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啦!”

“看完了,感觉怎么样?”

“长得还行,没有我帅。”

“你就自恋吧。”

“姐,你喜欢蒋江吗?”

李延兰低头搅着酱道:“不知道,我才见过他一面……”

古代亲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的父母尊重她的想法,可她有些茫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和什么样的人过一生。

娘亲跟她说起蒋家的时候是极满意的神情。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蒋家算是她目前能够到的顶配了。而且她见过蒋江,长得不错,还有功名……于是她便同意了。

盲婚哑嫁的婚姻机制中,嫁的幸福的有,嫁的不幸的更多。婚姻对女子来说是一次豪赌,她也不知道自己赌得对不对。

李延宁不由得想到自己十八岁之后也会遇到同样的境况。由父母介绍,认识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孩子,兴许也像大姐和蒋江这样见过一次面就要订婚,然后婚后再培养感情。

男人的选择性和自由度还高一些,而女孩子嫁错,一生都会悲剧。

李延宁道:“眼缘很重要,你们第一面的感官都不错,感情培养培养就有了。蒋江说他年后也会去县学进学,要不我和哥找个机会约他来家里玩,到时候你们再见见面?”

定亲后的男女双方在亲人的陪伴下可以互相见面,不算失礼。

李延兰却皱着眉头拒绝了:“算了,老一辈的说,成婚前见面太多不吉利。反正亲事都定下来了,以后有的是一辈子的时间培养感情,不差这半年。”

“那好吧。”李延宁只好作罢。

“你和延峰就少操心我的事了,我还想好好过我最后的闺中生活。”

“好的姐,以后你想去哪里,都跟我和哥说,我们陪你去。”

“这可是你说的!”李延兰笑靥如花。

李延宁去年一年的每次月考都名列前茅,开春一入学便升入了甲班。胡鹏程也堪堪抓住了入甲班的最后一个名额。两人和顾淮谨再次成为同窗。

李青松和胡瑞也花了钱将李延峰和胡万里送入县里进学。

为了就近照顾两个孩子,李青梅和胡瑞在秀越县买了一个铺子卖豆腐。之前李延宁陆陆续续教李青梅和胡瑞做腐乳,发豆芽,做豆腐皮以及豆花。

胡家的豆腐铺在景和镇远近闻名,后来在秀越县开了一段时间后,因着新颖的豆制品生意也很红火。两人忙不过来,还雇佣了两个帮工磨豆腐。

景和镇上的豆腐铺交给胡瑞的爹。胡大爷老当益壮,带着侄儿把店铺打理得井井有条。胡瑞夫妻才安心在县里开新店。

开春后,万物复苏,到处春意盎然,整座千雾山仿佛活了一般,花动一山春色。

山上的竹子恨不能一天就拔高几寸。李延宁觉得造纸可以提上日程了。

虽然他剪辑过竹纸的视频,对步骤了如指掌,可到底没有亲手制作过,比例、细节等还不是太清楚。

所谓实践出真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延宁既然决定了要造纸,二月初的休沐日,他便早早起床,换上轻便的短褐,带上干粮和水,前往千雾山砍嫩竹。

现在千雾山的路好走多了。他从小受叶明训练,已经是个优秀的猎人了。独自一人上山,叶柔也不会担心。

李延宁在竹林里砍下十几根毛竹,捆成一捆,顺着山泉拉到山下。

在山下的溪边削去毛竹的外皮后,再给竹子开片、拷打。最后劈成成年人的手臂长短,绑成一捆,放在流动的溪水中浸泡二十几天,泡出竹子纤维。

二月下旬的休沐日,李延宁在溪边挖了一个小池子,将毛竹从水里捞出来,先撒一层石灰在池底,再铺一层竹子进去,在竹子上再撒一层石灰,按这样一层石灰一层竹子的顺序全部放进小池子里,最后加水没过竹子,再次浸坯三个月。

这几个月李延宁每逢休沐日都会上山砍竹子,拉到山下削青去皮、拷打、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