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日子重新变得平静,李青鹤每天赶工严掌柜家的单子,叶柔忙完家务专注绣手帕,李延宁每天早晨吃过早饭都会到叶家跟着叶明学射箭和拳脚功夫。

叶明的爹年轻时在镖局当过镖师,会些拳脚功夫。叶明从小跟着父亲学。现在见李延宁有兴趣,叶明便倾囊相授,不说别的,强身健体也好。

学到辰时,李延宁回去跟着李青鹤学一些简单基础的木工技巧。

做饭时间,便围绕在叶柔和姜氏身边,每天撒娇着让她们做不同的面点,想方设法启发她们改良配方,做得更好吃。

下午便和李延兰姐弟去打猪笼草、苜蓿草等回来喂鸡鸭。打完草回来后便在自己的房间绞尽脑汁地画现代的脱谷机设计图。

这个时代没有脱谷机,打谷子非常辛苦,若是能把脱谷机设计出来,对家里又是一笔进项。

偶尔,叶明也会带他上千雾山,教他一些在山里做记号,辨认方向和打猎的技巧。李延宁学得津津有味。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去了。腊月中旬,开始下雪,天气冷极了,李延宁庆幸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棉花,不过价格还是比较昂贵。

李青鹤特地去镇上买了新棉花,叶柔亲手给李延宁做了一件新棉袄,穿着暖和极了。

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各种吃的、喝的。姜氏在做腊肉,杨芳华腌咸菜手艺一绝,叶柔做了一些肉丸子。

叶明今天在河里开冰捞到了几条鱼,在李延宁的启发下,叶柔做出了鱼丸,吃起来鲜美嫩滑又多汁,全家人赞不绝口。

李青松最近天天都去给人家杀猪,经常会拿些猪下水和大骨头棒回来。杨芳华都会留一些给叶柔。

李延宁想到了卤煮,其实镇上也有一家卤煮店,卤的猪下水和五花肉,很受食客欢迎。但对于吃过现代卤煮的李延宁来说就有些不够看了,主要还是受这个时代的调料限制,尤其是没有辣椒。

李延宁无比想念那种麻麻辣辣的味道,想念火锅、串串香、烤肉……

年味在一天天浓厚,李青鹤兄弟给李大庆送年货时,想顺道请李青榆写几幅春联。

每到春节,老李家都是人来人往,过年了村里人都愿意花些钱请李青榆写春联。

可李青鹤回来后不但没拿春联,脸色还很不好,非常不高兴。

叶柔一问才知道,李青榆过完年还要去镇上继续读书,李大庆和张氏卖惨,希望李青鹤和李青松兄弟继续供李青榆读书。

张氏甚至还说叶柔是看不上老李家,是故意等分家了才将方子拿出来赚钱。要是一嫁进李家就拿出来,那得多赚多少钱,李青榆要是有钱读得起县学,说不定早就是秀才了。

还扬言是叶柔自私自利,白白让老李家损失了这么多钱,甚至厚颜无耻地朝李青鹤索要因藏方子而损失的公中。

气得李青鹤当场摔了杯子,直言他要是有钱也是送自己儿子去读书,绝不会给别人的儿子当牛马使唤!

见李青鹤和李青松都没答应,李大庆气得大骂两人不孝子。都分家了,老俩口还有脸说这种话,叶柔也气得不行。

李延宁避重就轻地宽慰父母,说等自己识字了就能给家里写春联了。李青鹤和叶柔直夸儿子懂事。

除夕夜那天,三家是一起吃年夜饭的。申时一到,三个女人就开始在厨房大展身手。

李青松最后一天杀猪时买了块五花肉回来。叶柔原本是要炒肉的,李延宁见这肉着实漂亮,想到了红烧肉,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可李家人都是穷过来的,肉都很少吃,带油的五花肉通常都拿去煸猪油,再和其他菜一起炒。

“娘,你现在要做什么菜?”

“我要将五花肉里多余的油脂煸出来,然后做冬笋炒肉。”

“娘,你能将肉切大块一些吗?像镇子上的卤煮店一样放在锅里咕嘟咕嘟地煮很久很久,又软烂又香。”

“你是馋卤煮了吧?”说着,叶柔还真切大块了一些。

“娘,能再切大块一些吗?我怕姥姥眼神不好,夹不起来。”

“哈哈哈,你自己夹不起来还推到姥姥身上。”叶柔笑着满足儿子的要求。

等煸炒出多余的油脂后,叶柔想接下去要怎么做呢?却见李延宁翻出了糖罐,撒娇道:“娘,放糖,甜甜的好吃。”

叶柔想自从停了香酥糕,儿子已经很久没吃过甜的东西了,显然馋甜食了。

“行,那我加一点。”

叶柔将锅里多余的油脂盛出,倒入酱油,黄糖,想了想镇上卤煮的味道,又加入了姜片、蒜瓣、桂皮和八角,翻炒一会儿后,盛到小锅里,再倒入清水,放小灶上小锅炖煮。

李延宁自告奋勇负责看火候。

杨芳华回家杀完鸡,拎着剁好的鸡肉过来,路过菜园又摘了一些白菜,等会儿包饺子。

她闻着香味忍不住问:“煮什么呢?真香。”

“嫂子你来啦,宁儿想吃甜的,我试着做了甜口的五花肉。”

“那我们要有口福了。”

杨芳华用自己腌的咸菜炒姜氏做的腊肉,锅中倒油,放入姜蒜,再爆炒咸菜和腊肉,使两者的味道充分融合,再加入一点酱油,最后撒上翠绿的葱花,出锅时色香味俱全。

咸菜的鲜香,腊肉的醇厚,姜蒜的辣味,所有味道混合在一起,鲜香开胃,让人忍不住想多吃一碗饭。

杨芳华看李延宁馋巴巴的眼神,喂了他一口。

“伯母,好好吃啊,等会儿我要多吃一碗饭。”

杨芳华笑呵呵地说好

姜氏的母亲是江州人,江州河流多,鱼也多。姜母做的糖醋鱼一绝。姜氏做的不比她母亲差,那甜酸的味道引得李延兰和李延峰时时在厨房徘徊。

叶柔醒发了面,姜氏调了猪肉白菜馅,两人开始包饺子。

杨芳华用自己腌制的酸菜做了道酸菜鸡,又做了肉酿豆腐,还炒了几道菜。

叶柔最后煮了一锅鱼丸汤。

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摆上桌,等白白胖胖的饺子端上来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狼吞虎咽起来。

红烧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出人意料的好吃。李青鹤不喜欢甜口,但红烧肉很对他的胃口。李延宁尤其爱吃。

糖醋鱼外焦里嫩,醋的酸味和糖的甜味交织在一起,让人陶醉其中。叶明和叶柔从小吃到大,李延兰和李延峰第一次吃,酸甜口味瞬间俘虏了两人。

酸菜鸡里配菜丰富,自然发酵的酸菜酸爽可口,金黄色的鸡肉鲜嫩美味,还有吸满汤汁的蘑菇和冬笋,每一口都充满了层次感。这道菜是李青松的最爱,吃得停不下来。

咸菜炒腊肉鲜香下饭,腊肉色泽鲜亮,姜蒜丰富了咸菜的口感,若是拿去做烙饼内馅一定受干重活的汉子欢迎。

李延宁突然有了主意。香酥糕不只可以做甜的,香酥肉饼,香酥鸡蛋饼,香酥酸菜饼,香酥葱油饼……食材从贵的到便宜的都可以卖!既满足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也能依据时令食材进行调整,一年四季都可以卖!

李延宁兴奋道:“娘、姥姥、伯母做的菜实在太好吃了。比镇上食肆的还好吃,我们能吃到真是太幸福了,镇上的人都吃不到,真可惜。”

姜氏听着乖外孙的夸奖,笑得合不拢嘴:“哟,姥姥的乖孙,你吃过几家食肆敢说这样的话。”

“我说的是真的,食肆里的菜闻着没有你们做的香。”

李延峰也道:“真的,你们做的每一道菜,我们在后院都能闻到,越闻越香。”

连李延兰也点头赞同。

李青松也道:“孩子不会骗人,是真的香,这咸菜炒腊肉很适合我们打短工干重活的时候夹馒头,特下饭。”

叶明和李青鹤吃得都抬不起头,用行动表明是真的好吃。以前在李家受食材限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自己当家作主,妯娌两人的厨艺才显现出来。

杨芳华被夸的舒心,随口开玩笑道:“被你们说的,我们都想去镇上开一家食肆了。”

叶柔也笑着附和:“说不定生意还能不错呢?”

“真要有人吃,我去给你们帮忙。”姜氏也笑呵呵道。

李延宁趁热打铁:“你们的食肆一定会很受欢迎!真的!”

李延兰举着小手道:“嗯,我也去帮忙。”

“我也去!”李延峰也忙不迭举手。

众人笑作一团,谁也没放在心上。镇上的食肆,租金都多贵了……众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