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渐渐地,周围人的眼神已经影响不到她了,他们也觉得没意思就不看了。

堂屋里又开始热火朝天的做吃食。

这次赵建国他们也加入进来,和自家的老婆孩子一起,尝试着自己动手做。

粘豆包熟的快,不像馒头和包子,况且李娟又要给赵建国收拾烂摊子。

他们渐渐有点跟不上趟了,无奈之下锅被吴大花他们分走了。

不过这倒给了他们喘息的时间,不然手指头都要搓冒火了。

一下午就在包和取之间过去了。

虽然每次跟着李娟去的时候她都没有好脸色,但为了偷拿东西,她还是每次都去。

晚饭和中午的一样,不过没给她包子,看来是不满意她中午的表现,对她有意见。

赵唯一不在意那半个包子,也不在意他们的态度,反正一个个都不敢像从前那样对她。

豆包也不大,三两口吃完,喝光小半碗碴子粥,继续包豆包。

直到夜深人静,才将所有的包子、馒头、豆包蒸好。

结束后全家一起收拾狼藉,把厨房用的锅碗瓢盆都拿过去放好,堂屋终于和以前一样宽敞干净了。

吴大花让他们在两口锅都烧上水,回房好好泡个脚,早点睡,第二天要早早起。

等其他人拿走洗漱用水,回房关上门,确保再不出来,吴大花才锁了厨房门回房。

厨房的灶烧了一天,屋里的温度很高,前面的没有彻底变凉,后面蒸出来的还冒着热气。

这样的状态不能直接冻,索性把全部的都放厨房里,明天早上再一次性分装,冻在外面。

大家都累了一天,回去不一会就睡了,院里除了呼啸着的寒风,再没其他动静。

“吱呀。”

突然有很轻很轻的声音响起,不过几乎被风吹的声音掩盖住了,不全神贯注一点也听不到。

没错,是赵唯一出来觅食了。

她先伸出脑袋扫视了一圈院子,然后提起一口气,轻手轻脚地走向厨房。

本来赵唯一没想拿包子和馒头,也没机会拿,可谁让吴大花不给她吃,而且他们又记不住数。

吴大花下午就没让他们数了,取出来放好就行,然后锁上门,防止小孩偷吃。

现在东西都在厨房,这不正好么。

站在厨房门口,赵唯一摸索着钥匙孔,摸到后拿出铁丝开门。

这年代的锁不像21世纪构造复杂,她不费吹灰之力就打开了。

厨房门是新装的,那是相当顺滑,一点“咯吱咯吱”的声音都没有。

关好门,从空间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小夜灯,将灯光调到最暗。

走到案板旁边,从小山堆里精挑细选。

白面的本来就不多,就各样拿了一个。

二合面的是中午吃过的,也是包的最多的,各样拿了好几个,黑面她没吃过,就少拿了几个。

她是根据抽积木的方式取的,看起来外表没多大变化,但里面确实少了。

路过粘豆包的时候没有忍住,又拿了几个,毕竟一年才包一次。

自己做她嫌麻烦,就趁着这个机会多顺点,再说她也包了不少呢。

将锁恢复原样,原路返回。

回房关上门,赵唯一一直紧绷着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

今天没给他们下药,老人睡眠浅,还是有点担心被吴大花听到动静,抓个正着。

躺进温暖的被窝里复盘今天发生的事。

上学的事这么简单就解决,是她没想到的,她本来打算今天在张主任面前帮赵家人说说好话,让双方都放松警惕。

等开春上工张主任再来的时候,找机会再演一出柔弱懂事又善良的小女孩被家里人磋磨的戏码。

这样绝对能将张主任的怒气值拉满。

要是他们犯错不改一条道走到黑,张主任是会生气,但下意识认为狗改不了吃屎,他们也就这样了。

赵家没打死赵唯一,张主任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因此会无意中降低要求。

就比如说不打就行,活得干。

但要是赵家人表面上改了,背地里阳奉阴违,不把他的话当一回事,那他的怒火会“蹭蹭蹭”上涨。

毕竟这是纯纯的欺骗,性质不一样。

张主任那样一个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的人,肯定容忍不了。

到时候她可以无意中提起通过上学来减少和他们的接触,肯定事半功倍。

她仔细想过了,张主任百分之八十会同意,并且会强制要求赵家人这样做。

毕竟无论从领导形象的角度,还是做人道德的角度来说,他都不能撒手不管这事。

没人愿意领养她,让她脱离苦海,所以上学无疑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谁让她又小又弱,待在家只能受欺负。

虽然和她预想的不一样,但结果是好的就行,上学的目的达到了。

两个月之后的事也可以继续搞起来,说不定努努力,给自己换个爹。

这是这两天吴大花频繁进出四叔卧室给她的启发,她可以过继到四叔名下。

过继的时候白纸黑字写清楚,她以后都不用给赵建国夫妻俩养老了。

话说回来,在现代网文的荼毒下,她其实以为张主任看不下去会领养她,还想过要不要同意。

没想到她想的太多了,人家连一块钱都舍不得给她花,是她太自作多情了。

往空间一看1点多了,准备赶紧睡觉。

临睡前再次用意念看了一眼空间里拿进去的吃食,满足地闭上眼睛,进入梦乡。

……

年三十要贴门神、贴窗联、置天地桌、年夜守岁、放爆竹、送财神、给压岁钱。

第二天一早,大家不约而同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起来了。

赵建国他们一改往日的潦草,在媳妇的监督下认真洗漱,用最好的面貌迎接新年。

大家都穿了自己最能看得过去的衣服。

整理好个人和孩子们的仪容仪表,大家都聚在厨房里忙活。

吴大花带着儿媳妇往袋里装吃食,赵建国他们准备弄浆糊,贴对联和“福”字。

“家家户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的就是贴春联这事儿。

大红春联表达了对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

贴春联也有讲究,若是贴得不当,会被笑话。一般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在上。

同时在门上、墙上、窗户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寓意着福气、福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