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香江,打造世界顶级财阀 > 第31章 收购金门建筑,成立兴华基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章 收购金门建筑,成立兴华基建

此消息一出,整个香江股市哗然。

此时的金门建筑市值才一个多亿,3港元每股的价格相当于溢价25%。

在这个股民全员恐慌的年代,溢价25%收购股票相当于雪中送炭的行为。

大量持股,内心绝望的等待股票升值的市民纷纷前往获多利公司进行抛售套现,并且发誓再也不踏入股市半步。

还有一部分其他公司股票的人也前往获多利公司,想要问问兴华投资收不收。

获多利公司一个脑袋两个大。

不过现场还有兴华证券的工作人员,将这部分人引到了自家公司,溢价10%收购他们手中各大上市公司的成分股。

置地集团立马做出反击,宣布聘请怡富公司作为财务顾问,通过换股的方式,每九股面值4元的置地集团股票换十股面值2.5元的金门建筑股票,将持股比例增至49%。

虽然从估值上看,每十股金门建筑,置地集团的方案要比兴华投资的价值高出6港元。

在这个过程中,置地集团不需要付一分钱现金。

看见凯瑟克家族使出了一如既往的这招,张卿果断通过报社刊登73年置地收购牛奶的旧事。

让股民们想起了当年置地集团收购牛奶后,怡和集团是如何通过换取分股将股价降低的。

怡富公司赶紧召开新闻发布会,置地集团的大班亲自出场,说收购金门建筑后对置地集团将是一次史诗级的补强。

同时还会积极开发金门建筑手中的地皮,到时候置地集团的市值将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不管置地集团在怡富公司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的多天花乱坠,股民们也不愿买账。

大家都知道内地要与英国政府商谈回归的事情,回归是迟早的事情。

英资对于香江的前景怀抱消极态度。

所以洋行从香江捐钱投资海外并不是秘密。

“你要是真诚心,就拿出钱来啊!”

“天天想着空手套白狼,把我们的钱都卷走,然后投资海外是吧!”

“我股权权益书都拿来了,只要你现在拿出现金,我现在就能交给你!”

股民们在发布会现场纷纷鄙视置地集团。

获取更高的权益当然是股民的心愿,但是看不见现金终究是人家砧板上的鱼肉,到时候给你分股降权,哭都没地方哭去。

相比之下,愿意掏现金、真金白银收购股票的兴华投资显得有诚意多了。

大部分持有金门建筑的股民纷纷涌入获多利的交易大厅出售股票。

只有一小部分对英资抱有希望的市民前往怡富公司将股票卖给置地。

坐在家中的凯瑟克大班气急败坏,他原本计划从股市低价买入足够的成分股之后,在通过换股的方式温和的收购金门建筑。

但是兴华投资的出现打乱了他的布局。

在真金白银的诱惑下,凯瑟克知道自己功亏一篑,便让手下将手中金门建筑的股票扔给兴华投资,套现出局。

看到大股东置地都来出售股票,张卿立马登报宣传。

得知置地集团也将股票抛售给了兴华投资,置地集团的形象在股民心中再次下降,为今后张卿收购九龙仓再战置地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一周之后,获多利公司宣布兴华投资收购股票达到了49%,收购结束。

兴华投资成为金门建筑最大股东。

翌日,张卿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重新选举董事局主席。

张卿成功当选董事会主席。

当选董事会主席后,张卿透露出将兴华建筑与金门建筑两家公司进行整合的意向。

同时宣布以超出溢价30%收购剩余股东手中的股份。

金门建筑的股价经过兴华置地一战,涨到了3.5元,张卿收购公司大小股东的价格为4.5港元。

这几年,兴华地产一直出现在报纸新闻上,而兴华建筑作为兴华地产的附属公司,自然也少不了人们的关注。

兴华地产拿下的地皮全部交给了兴华建筑进行施工,工作能力和业绩自然不用怀疑。

如今金门建筑被兴华集团收购,香江市场上能与兴华建筑打垒的公司几乎没有。

张卿的意图也很明显,那就是重点发展自家的兴华建筑,逐渐将两家公司合并,金门建筑的业务全部由兴华建筑接手,金门建筑逐渐淡出市场。

张卿新的版图规划中,肯定没有他们这群英资的容身之地。

可以说,就算不被兴华集团收购,金门建筑也迟早被兴华建筑挤出香江市场,到时候也逃不脱被收购的命运。

既然金门建筑的命运已经被决定了,公司内的大小股东与其等着之后金门建筑市值越来越低,不如现在套现跑路。

在兴华投资再次宣布以溢价30%对金门建筑发起全面收购之后。

只用了三个交易日,兴华建筑便持有90%金门建筑的股票。

随后张卿再次召开股东大会,要求私有化退市金门建筑。

得到剩余股东的全票通过。

将金门建筑退市后,张卿立即将金门建筑手中的金门大厦、位于尖东、铜锣湾等地方的地皮转移到兴华地产名下。

随后将兴华建筑和金门建筑完成整合,合并成一家新的建筑公司,名字叫做兴华基建。

同时将兴华建筑从兴华地产独立出来,成为一家独立的建筑公司,由张卿担任公司cEo。

至此,张卿斥资一亿五千万港币,这家可追溯到1919年的英资上市公司彻底从市场上消失,成为张卿家族的又一个钱袋子。

另一个钱袋子是百佳超市。

作为张卿的私人企业,百佳超市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分店已经扩充到了51家,占据32%的市场份额。

对于百佳超市的发展,兴华投资除了管理财务外,任由总经理张国俊自己经营。

截至目前,百佳超市为张卿家族制造的利润达到平均每月达到一千万港币,每年纯利润达到1亿两千万。

张卿没有着急将百佳超市的利润拿在手里,而是全部投入百佳超市当中,用于扩张和搞活动,从惠康超市手中抢占市场份额。

为了提高百佳超市市场份额,张卿决定跟零售龙头惠康超市展开促销战。

刚在张卿手中吃了瘪,身为怡和系的惠康超市自然想要在零售市场上找回场子。

惠康超市欣然应战。

行业老大和老二打架,往往消失的是老三。

这是众多行业亘古不变的名言。

有两大财团在背后支持,百佳超市和惠康超市不仅没有在这里面亏本,反而分店越开越多。

在新年到来前,香江倒闭的小型超市超过两成。

而百佳超市又通过自身盈利在将军澳新开张三家门店。

惠康超市也不甘示弱,在其他地方新开张两家分店。

百佳超市市场份额来到40%,惠康超市也增长到48%。

香江零售行业迎来两大零售龙头垄断行业的楚汉对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