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荒岛六人行 > 第80章 营地防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研究发现,藜麦的蛋白质含量与牛肉相当,优于水稻、小麦等传统主粮,富含人体所必需的九种氨基酸和各种矿物质,而且不含易过敏的麸质蛋白。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作物即可满足人类所需全部营养”的粮食。

联合国将2013年定为“国际藜麦年”,以此来呼吁人们注意粮食安全和营养均衡。

营养学界称其为“超级谷物”。

自身优势再加上官方背书,藜麦就渐渐火了起来,很多人将吃藜麦作为健康饮食的标志之一。

当然,藜麦的蹿红也有商业炒作的因素在内,一些商家为了利益,刻意夸大它“高蛋白、低碳水、低热量”的人设,将其列为减肥食品。其实只要是粮食,热量肯定是不低的,所谓低碳水只是相对而言。

但是,它是一种营养很丰富的优质主粮,这一点总是没错的。

秀兰这样一介绍,众人才算对藜麦有所了解,李金库问道:“那这藜麦为什么跟灰灰菜长这么像?”

白雷雷解释道:“藜麦和藜、也就是灰灰菜,是同科同属的植物,相似也正常。藜麦的株型很像放大版的灰灰菜,高达一两米的也有。我手里这一棵应该是藜麦的幼苗,所以跟灰灰菜非常相似,而且它也是可以当野菜吃的。

灰灰菜长大之后也会结穗,喜马拉雅地区曾用它当粮食,但是它的穗和种子都比藜麦小很多。”

李金库一边感叹,一边夸赞道:“听你这么说,这藜麦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既能当粮食也能当菜,还真是好东西啊!雷雷,还有杰西啊,你们可真是立了大功啊!”

杰西听他们讲了半天,还有点懵逼,突然被夸,一脸不好意思道:“啊?没什么,只是碰巧采摘错了,还好不是有害的东西,关键是雷雷姐慧眼如炬、洞若观火。”

他们之前的主要碳水来源只有木薯,勉强算是粮食,没有其它粮食作物。而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没有像样的粮食,一直是他们的一大心病。

如今有了一种如此优秀的主粮,确实是解决了大问题。

沈曼如也明白这个发现的重大意义,她立即安排道:“那我们还等什么,赶紧出发吧,天色不早了。”

李金库这次高低要跟着去,他和肖恩、白雷雷、秀兰、沈曼如,以及麦克和杰西一起出发去采藜麦,顺便将上午落下的资源点再扫荡一遍。

到太阳快落山时,他们就带着两株藜麦,和几大筐木薯、芭蕉、番荔枝等资源回来了。

李金库一边卸东西,一边问道:“这个藜麦我还真是不太熟悉,雷雷啊,它适宜在什么地方生长,该怎么种植呢?”

白雷雷回忆道:“藜麦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其实是在高原上,海拔3千米的地区,其实能在这里发现藜麦,我也有点惊讶。

不过藜麦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在低海拔地区也可以生长,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它只长了那几株,而且都不太高。

种植的话,这种在野外也可以生长的作物,应该比较好种,藜麦从播种到收获,只需要四个月时间。”

李金库点了点头道:“那我就先试种一下试试。不过,说到种地,我还有个事要和你们商量一下。”李金库对肖恩、沈曼如几人说道。

“哦?什么事?”沈曼如听他这么说,便叫来王胖子、秀兰一起商量。

等六人都齐了,李金库道:“咱这个营地的位置,虽然不是低洼处,但台风来时,仍然会有大量雨水从山上冲刷而下。

人可以在房子、屋顶里躲避,但是地里的庄稼可没处躲,尤其这藜麦,如果播种不久就来台风,那肯定会被冲得颗粒无收!”

他们的营地处于半山腰,上次台风时李金库就观察了,虽然营地不会积水,但从山上冲刷而下的雨水,汇集成几股水流,夹带着淤泥、杂草从营地北边冲下来,对农作物的破坏力还是很大的,好在当时他们还没有种什么作物,不然肯定会有损失。

“那你的意思是?”王胖子问他的想法。

李金库回忆道:“在我老家的村子里,如果山下有地、有房子,一般会在靠近山脚的位置,在山体上一定高度挖一道泄洪沟,将山上下来的水拦住、引走。有条件的,还会修一道低矮的石墙,用来挡水。”

李金库这样一说,众人就明白了。

肖恩也附和道:“金库这个提议很好,山上冲下来的水,对田地、房屋都有威胁,不得不防。我觉得可以分两步走,我们先挖一道泄洪沟,以后再想办法建一道挡水墙。”

众人都赞成,现在他们营地里除了房子、农作物之外,还有木料、柴草、石灰、粘土、土坯、沙子等原材料,还有堆肥、厕所、烧陶炉、打铁炉、灶台、凉棚等设施,都摆在外面,如果山上有水冲下来,难免会有损失。

说到这里,林达跑过来叫众人去吃饭。

李金库出发前就安排了几人准备晚饭,将中午的剩菜热一热,另外再添几个肉菜,继续吃肉。

他们一边吃,王胖子一边道:“刚才说到营地防洪水,我倒是想起另一个事儿。一些荒野求生大佬在野外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种植的作物经常被动物偷吃。有的野生动物,比如兔子,喜欢吃幼苗、吃种子,甚至将根挖出来吃。”

他刚一说,李金库也连忙点头:“没错,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咱这里兔子多,种的菜很容易被偷吃。不过这个问题好解决,农村的做法一般是扎篱笆,将地围起来。”

白雷雷提议道:“那咱们索性将整个营地用篱笆围起来吧,既防动物,也能防人。”

秀兰一边狂炫杀猪菜,一边问道:“那工程量会不会太大了?得消耗很多木料、竹子吧?”

肖恩思索道:“按说应该围起来才安全,只是这么大一圈儿篱笆确实比较费材料。如果用一些树杈、竹片来做,成本倒是低,但是防护效果差,寿命也比较短,风吹日晒雨淋,用不了几个月就烂了;要想效果好一些,就得用粗木料,可那样的话成本又太高。”

李金库放下手里的猪蹄子,提议道:“我们可以种植物当篱笆,最好是带刺的植物,农村一些果园、林地经常采取这种办法。”

听他这么一说,肖恩非常高兴,“这个思路好啊,再好的材料也有寿命。而植物是活的,时间越长反而越高大严实,那我们种什么植物比较好呢?”

李金库思索了一下,答道:“常见的有那么几种,比如花椒树,既有刺还能结花椒,只是它在热带分布较少,咱这里不一定有;还有枸橘,也叫枳壳,这个我国南方比较多,但是生长比较慢,而且没什么经济价值;再就是皂荚树,也叫皂角树,它长得快,还是中药材,能当肥皂洗衣服,只要控制好树形,当篱笆也是很好的。”

“那我找找看岛上有没有。”肖恩又站起身,在空中扒拉起来。

众人一边吃肉,一边企盼地看着肖恩,他的记忆宫殿从未让人失望过。

然而肖恩扒拉了半天也没动静,最终居然失望地收了神通,颓然坐下道:“没找到。”

肖恩的能力只是记忆,如果他们之前确实没有碰到过,他也不能无中生有。

沈曼如安慰道:“没关系,先吃饭,咱们再想别的办法。”

“那个……金库哥,你说的皂荚树,长什么样子?”玛丽突然从隔壁桌问道。

她听见了这边的谈话,知道他们在找这几样植物。

白雷雷闻言,立即描述道:“皂荚是豆科皂荚属乔木,枝干上长有圆锥形的长刺,叶子为卵状披针或长圆形。它的豆荚很像芸豆或扁豆,又长又扁。”

玛丽听了她的描述,回忆道:“我之前在西边沙滩附近的树林里,见过一棵树干长满刺、枝头结满豆荚的树,很像你们说的皂角,它那刺可老长了,又尖又硬,还扎了我一下,疼了好几天。”

李金库闻言高兴道:“皂荚树的特征还是很鲜明的,应该错不了,太好了!明天一早我们就去找!”

那一带其实离营地不远,但他们每次进树林都是下意识地往北边树林深处走,结果造成灯下黑,西边那一带反而去得少,漏下一些没探索过的区域。

有了皂荚树,篱笆的问题只解决了一半,肖恩道:“皂荚树的生长需要时间,眼下咱还是得先扎个简易的篱笆,最起码要能挡住兔子,不然没法开荒种地。”

“那就先用细树枝、竹条,围着居住区扎个简单的篱笆,明天我就带人开始弄。”白雷雷道。

居住区包括了他们盖房子的区域,以及房子四周的田地。其它区域,像打铁、木工、烧陶坊这些都不怕兔子,先不弄也行。

“那俺明天先挖泄洪沟吧。”老刘主动请缨,这种土建的活他最熟。

肖恩点头同意,泄洪沟的事比盖房子更紧急,下一场台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来了。

“还有个事儿。”李金库又放下了猪蹄子,“那三只小猪,咱是养起来还是怎么办?”

沈曼如对他道:“这事儿你是专家,你定吧。主要看咱这里养猪的条件是不是都具备了?”

养猪的条件,主要是饲料和猪栏,猪栏好说,这猪饲料不太好解决,三头猪要喂不少饲料。

不过这些事儿李金库已经考虑好了,“我看可以养,猪是杂食动物,饲料范围广。我小时候整天割草喂猪,最近也注意观察了,咱这里很多草都可以喂猪。

而且我还想好了,咱的猪也可以实行半散养,既省事又省饲料。”

他们的渡渡鸟就是半散养的,确实很省事,早上放出去,它们会一边撒欢一边找吃的,然后在鸟圈里放些吃的,它们玩儿够了就回来,如果没吃饱就再吃点儿,晚上也是一样。

王胖子不懂这个,他有点担心道:“猪也能散养吗?不怕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