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全家穿乱世,别人逃荒我们开荒 > 第65章 说它起死回生她都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5章 说它起死回生她都信

沈玉英觉得就凭它这种特性,别说它能补肝肾,强筋骨。

要是不知道它的功效,有人说它能起死回生,她都信。

和这个冬青一样有些传奇色彩的还有一样草药,卷柏。

卷柏是它的学名,又名万年青,是卷柏科卷柏属,土生或者石生的复苏植物,碳化后有化瘀止血的作用。

它还有一个十分霸气的名字,九死还魂草,就是武侠小说里,传说那种长在幽冥边界,有神兽守护,吃了可以起死回生的仙草。

当沈玉英知道九死还魂草就是卷柏,就是自己小时候,过年的时候让老爹给她采回来,放在装水的罐头瓶里,就能开出绿花的石花子。

沈玉英严重怀疑,写这个武侠小说的人欺负读者没去过北方。

这几天沈玉英她们除了捡橡子,扒树皮,就是采这两样东西。

要说她再能,毕竟身体素质和岁数在这呢,干这活还得靠铁头和江小鱼。

尤其是江小鱼,不但在水里面灵活,在树上也灵活的跟一个猴子一样。

沈玉英看着从树上轻松滑下来的江小鱼,在心里想,这孩子舌头上的那点卡顿,是不是都弥补到四肢上了。

她正想着呢,小六子又跑回来了。

古人说这天生我材必有用。

江小鱼是四肢灵活,这个小六子是脑子和嘴皮子灵活,早上出去跑一圈,就没有他打听不明白,说不清楚的事儿。

果然,小六子跑到她跟前,就开始急火火的说了起来。

“婶子,村里敲锣了,今天就开始登记土地,统计人口了…!山湾上下已经有不少人过去了!”

小六子有些迫不及待,落了户籍他们就可以在村里租地,有地种就有粮食收,有粮食收就不会再挨饿了。

沈玉英点头,终于到大河村了,让他去后面找陆常山和陆大伯到前面来,他们一起过去。

小六子点头,又一骴一滑跑走了,趁这个空档沈玉英让铁头和江小鱼把采下来的冬青收好,拿到坡上。

这个时候湾里其他家也都听到消息,陆续有人走出来,李老二媳妇路过她们前面,在路障外面喊她。

“陆大嫂子,走啊!小子说村里敲锣了…!”

沈玉英原本想等着陆常山和陆大伯他们一起走,现在李老二媳妇叫她,她就不等了,干站着怪冷的。

自从上次胡德才和钱书吏诬告他们,湾里这些人那么维护他们,各家的关系更亲近不少,尤其是他们和李家还有程家,三家孩子都进了巡检营。

其他三家也不是不亲近,只是那几家汉子女人都是老实人,想亲近都不知道说啥。

沈玉英扬声喊江小鱼,让她告诉陆常山一声,自己和李家人先去了,便抬脚走了出去。

李老二和李二大爷见陆常山和陆大伯没有一起出来,在后面一边走一边等。

女人们走在前面,一边走一边说话,说的自然都是落户租地的事儿,这这事儿在哪个朝代对于普通农户都是天大的事儿。

快走出山湾的时候,沈玉英看到了秋娘和麦草,两个人也看到了沈玉英。

“婶子…!”

沈玉英点头,看向两个人,问她们。

“你们可有什么打算…!?”

沈玉英这么问是因为这个朝代单身女子是不可以立女户的,像秋娘和麦草这种情况,县衙会问明原籍,记录统一登记,然后联系其家人将人接回,如若联系不到家人,或者确认家人都已经不在,会按着各人意愿,回原籍或者留在本地,由官媒统一婚配。

官媒是这个朝代衙署主管媒妁之事的妇人,不但管适龄男女婚配,还管鳏夫和寡妇再嫁。

人口是第一生产力,官府绝不会浪费有生资源,沈玉英觉得,古代有些制度比现代人想象的要完善,

可是秋娘这还有一个事情没有解决,之前胡小菊和孙童生虽然把她撵了出来,但毕竟没有出休书或者和离书,她们还在一个户籍上,希望今天胡小菊和那个孙童生不会作妖。

只是不知道县衙那里对这种情况如何解决。

沈玉英如此想着,秋娘也在想这个事情,不过她不怕,大不了就是一个鱼死网破。

“我日前已经托人给我娘家人捎了信…!”

秋娘轻轻说了一句,沈玉英放心了,原来她早有打算。

这些时日沈玉英觉得这秋娘是一个心里有数的,也不知怎会嫁给孙童生那么个玩意儿。

两个人说话,麦草一直安安静静的跟在后面,众人出了山湾,很快到了河对岸,县衙书吏办公的地方就选在这河滩上,村里的流民和山上的流民过来都不远。

河滩上临时搭了一个棚子,书吏和伍长坐在棚子里,前面书案上放着笔墨书册,两个人中间放着火盆。

这个书吏自然不是钱书吏了,他是负责下面几个村子的,上次就是故意过来帮胡里正找事儿的。

被张巡检说穿了,他也不敢再过来了,这旁边巡检营可都是那个姓张的人,他自然不敢乱来。

棚子前面的空地上站满了人,看着挤挤挨挨,却又泾渭分明分成了很多阵营。

在村子里落脚的聚在一堆儿,沈玉英她们山湾这边,湾上的两个沟里,各聚在一堆儿,湾下的两个沟里,各聚在一堆。

胡家人和宋婆子,这些原来的村民聚在一堆儿,看到这些人,沈玉英才发现,这几天村里又回来人了。

仔细在原身记忆里搜寻了一圈,除了两家旁姓人,还有几家是陆家同族。

这些家的当家人大多和陆大伯是同辈,其中一个和陆大伯更是一爷公孙,他们的儿子和她家老陆的原身也是没出五服。

不过这些人跟她们都没有什么关系,都是些拜高踩低的,一向和宋婆子走的近,从不把他们的原身放在眼里。

沈玉英只当没看着,看着空地上的人群,想起了其他。

原本大河村守着官道,就算一个大村,两三个大姓,加上其他几个旁姓,差不多有二三百口人,现在回来的这几家不到一百口人。

但是加上村里和山上的流民,目测已经超过五百口,这还只是一个大河村就增加了这些。

那整个三河县呢?或者说整个幽承几州,又增加了多少?

人口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有人口就能多种粮食,这幽承几州恐怕更是各方势力眼里的香饽饽了。

自古以来诸侯争霸,黎民受苦,人间向来无净土。

沈玉英在这里神游,琢磨起了天下大事儿,那边也有不少人在琢磨她。

小宋氏旁边一个媳妇儿子,往沈玉英这边窥了一会儿,撇嘴道。

“这沈玉英真是不一样了!以前那脸是又黑又黄,这才两个月没见,咋变得这么鲜亮!”

“早知道这样咱们也躲进山里,何必在逃荒路上受那些罪,命都差点扔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