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郑在许途 > 第170章 品管我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谈到八大街产区的创建、扩大以及发展时,更是充满了感慨与自豪。

随着时间的推移,讲师话题一转,又向我们宣讲起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问题。这些内容虽然看似琐碎,但却关系到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我认真聆听着,将重要的知识点一一记录下来。

也许是因为我过于循规蹈矩、一本正经吧!毕竟其他人可没像我这么较真儿呢。幸运的是,时间飞逝如箭,下午时分终于完成了对工作所需软件的讲解,并要求大家逐一下载登录。

接着便是签署那份冗长繁琐的电子安全协议以及工作合同,这一通忙活下来,已然临近三点钟光景,总算是圆满结束了员工分配工作前的各项培训事宜。

随后,众人按照点名顺序分成不同批次前往指定地点集结。

经过一番曲折辗转之后,最终只有十几个人留在 A03 二楼的某个僻静拐角处默默等待着。

眼看着身边的人数越来越少,我心中不禁有些茫然失措。

当人群越来越少只剩下五六个人的时候,一个略微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原来是郭太!

在郭太的带领下,我来到了 A05 二楼的镭射课报道。他带着我走进车间,展示了工作的地方。

车间里光线明亮,设备摆放整齐,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郭太简单地向我交代了两句,然后我注意到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五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迎来了下班时刻。就在这时,他像往常一样准时地出现在我面前,轻声细语地提醒我别忘了打卡下班。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让我感受到一股莫名的温暖。

次日清晨,阳光洒满大地,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按照他昨晚的嘱咐,我提前给他发送了一条信息,表示已经做好上班的准备。没过多久,便收到了他的回复,并告诉我稍等片刻,他会过来找我并带我去开启属于自己的柜子。

接着,他细心地叮嘱我要穿着没有铁质物品的长裤,同时记得携带一双舒适的拖鞋。因为进入车间时,最好穿上静电服搭配拖鞋,这样既能保证工作安全又能提高舒适度。听完他的建议后,我深感佩服,对于这个行业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层。

随后,他热情地带我参观了工作的办公区域,并向我介绍了每一位同事。大家都非常友好和善,纷纷对我表示欢迎。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品管这份工作看似简单无比,但实际操作起来却让我感到有些手足无措。由于过于清闲,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够胜任这个岗位。好在郭太非常热心地教导我如何识别材料、测量孔径大小以及制作表格等基本技能。

我坐在办公区的电脑前,按照郭太所教的步骤完成了表格后,便陷入了无事可做的状态。于是,我开始随意观察其他同事如何对材料进行检测,并暗自琢磨其中的技巧和要点。

然而,对于我而言,如何消磨时间成为了最大的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明白了,要想让这点工作填满整整八个小时,我必须得采取一些特别的方法才行。

每当没有事情可做时,我便会悄悄溜进厕所里,一待就是好一会儿。毕竟,像我这样喝水较多的人自然也容易频繁地上厕所。

回到座位后,面对着电脑屏幕发呆竟然变成了一种巨大的折磨。

当同事们注意到我的情况时,他们笑着告诉我不必着急,手头的活儿并不多,可以慢慢地、仔细地去完成。

同时,他们还指出,虽然我已经查看了很多材料,但却没能发现太多的不良品,这说明我看得太快并没有太大用处。

我感激地冲他们笑了笑,心里稍微轻松了一些。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了。我决定利用这段空闲时间,更加深入地了解品管工作的细节和流程,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节奏。

于是,我主动向郭太和其他同事请教问题,学习更多有关材料检测和数据分析的知识。他们也非常乐意分享经验和技巧,让我受益匪浅。

此外,我开始尝试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比如整理文档、清洁工作区域,或者参与团队的讨论和交流。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充实了自己的工作时间,还增进了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曾经的工作总是堆积如山,仿佛永远也做不完似的,让人一刻也停歇不得。原本我认为从事质检或品管这类工作应该会相对清闲一些,但真正当我成为一名品管后,才发现竟然如此清闲。

这种过于闲适的状态甚至令我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以至于我不得不刻意让自己在工作时间内表现得忙碌一点,以免被他人误解。

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适度的忙碌感,成了我当时面临的最大难题。真是无比艳羡那些经验丰富、游刃有余的老员工啊!他们似乎能够轻易地把握好这个度。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更加平和一些。

正当我努力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时,却意外地接到了一项外出支援任务,而且一去就是两天。

也许是我平时偷懒耍滑的行径过于明显,才会落得如此下场吧!

到达目的地后,有人领着我去找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这位老师傅先是带着我用手动叉车拉了两趟货物,接着又来到一个空荡荡的巨大车间里,开始架设装配流水线的骨架。

诺大的空间里,只有我和老师傅两个人忙碌的身影。我们随身携带了大瓶的冰红茶和绿茶,时不时停下手中的活计,喝上一口冰凉的饮料,稍作歇息。

就这样,我们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苦干了一天,终于组装好了两条崭新的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