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大秦:我是唯一仙 > 第130章 遗憾错过的良机,诸葛亮的无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0章 遗憾错过的良机,诸葛亮的无耐

诸葛亮的意图再明显不过,申生、重耳的事例仿佛就在眼前,活生生的描绘了他的画像。

如果他当时决定留下,结局可能会跟申生一样,遭受陷害陨落。

若他选择了离开,哪怕远离一步,只要不表现出争权夺利,存活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况且,在众多势力中,刘备身边还有大量资源,只要他避开像刘琮这样的人物,哪里不是积累实力的地方呢?

乱世之下,机会唾手可得!

诸葛亮这番开导使刘琦豁然开朗:“感谢先生的指点之恩!”

对此,诸葛亮颇感无力,只叹息说:“并非诸葛亮指点什么,阁下的觉悟也是自身所想,非我的功劳或玄德之力。\"

“所以我只希望,此事您能保密,避免不必要的波及。\"

刘琦闻言连连点头,并答应保守秘密,心中则已开始盘算逃脱计划。

能够获得诸葛亮的教诲,已属难得的喜事,刘琦不敢再有过高的奢求,自然也不期望诸葛亮会帮他策划一切。

回去后,诸葛亮带着满心无力将此事向刘备告知,希望刘备做好防备,免受无妄之灾。

诸葛亮深深为自己卷入这场纷争而懊悔,倘若没有他,刘备不会牵扯其中。

然而,刘备对此倒显得并不忧虑。

“先生之明智我自是知晓,世人求借才智亦无可厚非。

在那样的情况下,怕是我换了任何人都不会处理得更好。\"

诸葛亮听了这话,心情释然许多,知道无需再为这事担待了。

尽管刘备并未放在心上,诸葛亮却为此带给刘备不小的困扰深感内疚。

还好,刘琦确实信守承诺,那宅院中的事情没有传出半点风声,这让诸葛亮稍稍放心。

然而不久后,众人的注意力被转移开来。

曹操已决心讨伐乌桓。

袁绍败将袁尚、袁熙逃至乌桓之地,经历一番考量和矛盾后,曹操在郭嘉的建议下,计划对乌桓发兵!

诸葛亮一听就明白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决不能错过。

正当刘备启程去说服刘表抓住时机袭攻许昌之时,诸葛亮脑中忽然浮现出和秦天之前对天下形势的推断。

对比眼下的情况,诸葛亮惊异地察觉,世事竟如秦天预测般丝毫不差地发展着!

一个月前,

在秦天和诸葛亮聊天之际,诸葛亮兴致突发,与秦天挑战天下局势的预判。

秦天同样热切,双方展开了深入交谈。

\"那么,秦兄认为,袁尚、袁熙必然落败?\"

秦天点头同意道:

\"如果曹操意图进一步南伐,他必须拥有稳定的后方。

乌桓与袁氏向来关系紧密,并且目前袁尚兄弟都在乌桓.\"

\"因此,曹操作战前,必会先处理好后患,不出一年,曹操定将讨伐乌桓!\"

诸葛亮却不认同秦天的看法。

\"非也,依我看,曹操不会主动攻击乌桓,即便行动也非短期内之事!\"

秦天眉毛挑起,\"请细细道来。\"

诸葛亮随即详述了他的看法。

他认为曹操想要击败乌桓并非易事,哪怕不至于全力出击,后方也会显得薄弱。

对此,秦天也有同感。

尽管曹操当前实力显赫,然而战争不可轻视,他必将全力以赴以清除袁绍余威的影响。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既然对乌桓发动攻势需调动大军,那么这样做又有何必要呢?

现今天下不太平,攻打乌桓会使得曹操的后方防线空虚,正是给了对手乘虚而入之良机!

曹操深知刘备志向不小,一旦他敢于进攻,刘备必然会紧紧跟随。

这会对许都构成直接威胁!

这就是诸葛亮判断如此的重要依据!

\"孔明说的没错,不过你忽视了一点细节。\"

“愿听指教”,诸葛亮微微抬眉,似对秦天的见解存疑。

他的推断是基于已有的情报,即使不是绝对的,可能性至少达到八成。

诸葛亮对自己信心满满,相信胜利定在握。

秦天微笑道:\"你过高估计了刘备。\"

诸葛亮轻轻蹙起眉头。

虽然他对刘备的认识有限,但他很清楚刘备绝非目光短浅之人。

诸葛亮不认为刘备做不出准确的判断。

“不,不,你误解了,我指的是你可能过分估计了刘备在刘表心中的影响力。\"

道理很简单。

刘表不过是个纯粹只会空谈战略的理论家,只会纸上谈兵的政治家。

他深知自身不足以驾驭刘备,因此定会心存提防。

为防止刘备发展壮大,乃至威胁到自己,刘表必定不会轻易批准刘备的要求。

也许在刘表眼中,刘备所有的言论和建议都是为了权力争斗!

人和人不同。

即便刘备直截了当地告知刘表自己永不会忘恩负义,并承诺不对刘表动手,但这信任是否能得到回应?

显然,刘表缺乏这样的魄力。

因此即使许都空虚毫无防备,刘表也会坚决拒绝刘备的请求。

甚至他会严禁刘备擅自远征,因为这可能导致自身麻烦,并使曹操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

故曹操讨伐乌桓之举无须顾虑刘备,自有人——刘表——出手拦截。

这真是一场有趣至极,内部势力最终竟成敌人彼此拆台的戏码。

听罢秦天的推理,诸葛亮眉头紧锁,不得不承认他说得相当有道理。

正如秦天所言,刘表确实具备这样的性情。

若这种情况真实上演,便是连诸葛亮也无法否认,事情将按秦天预计的轨迹推进。

然而诸葛亮仍有一丝疑虑:“但问题在于,曹操真的能洞察到这一点吗?”

秦天精确剖析了刘表的薄弱环节及其与刘备的关系。

这并非每个人能做到的,特别是作为对手的曹操。

曹操敢赌刘表会主动放弃许都这个可能性吗?即使是千分之一的险阻,若刘表接纳刘备意见,许都岂不危机重重?

诸葛亮深信纵有人察觉这点,也无法说服曹操采纳这步策略。

然而秦天却是轻声一笑,良久,慢条斯理地说:“也许他人做不到,但是奉孝定有方法!”

“奉孝?你是说郭嘉吗?”诸葛亮稍感惊讶。

很快他明白了秦天口中的人物。

天才郭嘉啊!

不得不说,郭嘉确实是一名精于计策且善于揣摩人心的战略家。

面对郭嘉,即便诸葛亮自己,都不敢百分之百保证必胜。

若是郭嘉出手,一切似乎皆合情合理。

在这次对天下形势的推演中,诸葛亮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结局。

然而,他在场的情况并没有被计入考虑之内。

诸葛亮认为,倘若把自身算入,凭他的口才,可能会说服刘表改主意。

秦天却不以为然。

尽管诸葛亮的言辞有可能打动刘表,但无法消除他内心潜藏的疑虑。

刘表心中的猜忌一旦加剧,刘备恐怕将无处安身。

若是诸葛亮亲自出手,反而会让刘表更加笃信刘备有问题,事与愿违!

最终的局面可能会损失大于所得。

因此,秦天认为,若诸葛亮日后在场,应尽量避免过于显眼,低调行事才是明智之举,否则可能会将局势引入不可逆转的深渊。

回头反思,诸葛亮惊奇地发现今天的事件和他当初的预判几无差别。

身在樊城的诸葛亮期望秦天的猜测失误,刘表或许有少许远见。

可现实往往并非人所能左右。

刘备果然回归,带回了一个对诸葛亮而言极为不利的讯息:刘表断然拒绝了刘备的要求,甚至带着一丝愠怒。

面对此情此景,诸葛亮深思熟虑后决定直接介入,尝试说服刘表,否则可能会失去制胜曹操作战的契机。

一旦攻克乌桓,解除后患,曹操的矛头自然转向南疆。

那时孙权若是再败,天下几乎无人能拦阻曹操的霸图。

他,诸葛亮,并不是魔法师,哪能凭空变出十几万士兵?

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力的作为,但他低估了刘表对刘备的疑窦。

诸葛亮的亲自行动非但没有打动刘表,反而加深了对方对刘备的质疑。

刘表认为曹操绝不可能忽略这一点,此时攻打许昌只会激怒曹操,引火烧身。

所以,刘表选择保持现状,不做错一步。

他认为 进兵许都的刘备与诸葛亮别有居心,恶毒无比。

这一番交锋使刘表和刘备之间的关系雪上加霜。

不久后,这种关系紧张的影响开始明显反映,导致刘备在樊城的日子越发艰难。

令人意外的是,曹操决定征讨乌桓的决心早早显现。

他五月份出师,在九月份时传来军情。

又过一月,再次得到消息,乌桓已落败。

白狼山之战中,曹军大捷,共收降胡族和汉族士卒二十余万人。

整个过程从接到情报到战争终结,曹军奠定胜局,仅仅耗时一个月。

若刘表能趁此抓住时机,或许有可能攻下许都之围。

然而即便如此,刘表依旧未能采纳刘备的建言。

他认为曹军绝非等闲,此刻对许都发起攻击无异于羊入狼口,必然难以得逞。

于是,刘表就这样丧失了最后一个夺取许都的机会。

直至所有纷争平息,已是十二月尾声,农历年前不久。

随着冬日降临,即使是许都尚且空虚,严寒也使得大规模军事行动愈发困难重重。

到了腊月时节,各路消息如疾风吹拂般四处流传。

回溯前几番事情的发展,刘表如今终于醒悟刘备的谏言是何等精明。

等到曹操撤兵重返中原之时,证实了刘表原先的揣测全盘落空,此时刘表终于招见刘备,“若先前采纳你之建议,今日之事何至于失机至此。\"

对此,刘备并未计较,或许是无法计较,毕竟他本就是寄人篱下,区区一名将领,手下无兵无力,无人会信其论断。

反而是刘备安慰起刘表,“现世 不止,烽烟频起,未来的契机必定还会重现,何愁无再度良机?”

他告诉刘表,将来若能抓住机遇,今日的遗憾将会被一笔勾销。

对于这一切,诸葛亮亦是无奈至极。

木已成舟,即便悔意再深,也无法改变已定的现实,唯有期待更好的机会。

即使战火连天,人们仍然需留空间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这个时代里,新年是对平凡人民最热切的期盼。

战后的胜利更是让整个北部地区充满活力。

不论是谁当政,在人们可以忍受生活的同时,只要屡获胜利,百姓内心就充满期望。

道理显而易见:持续获胜证明他们的领主拥有实质力量,民众不必担忧城市遭攻占,自己陷入战火,乃至妻离子散。

能活下去,能不至家破人亡,纵使生活清贫些又有何妨?

因此今年的庆祝氛围对于北方人民来说仍洋溢着欢乐。

相对乐观的,是民众的生活,忧心忡忡的则是曹操,尽管大捷已让他消除了后顾之忧。

因为此刻的郭嘉已是命在旦夕。

郭嘉的病势加重要追溯到远征乌桓那一次。

“兵贵神速”,虽坚信刘备会受阻,曹操担心夜长梦多,万一拖得太久,刘表难免滋生疑虑,那时或许会冒险进攻许都。

另外,乌桓之地地形崎岖复杂,一旦交战拖延,恐怕会陷入持久的拉锯战。

这情况没人希望见到,因此为解此事,曹操及郭嘉留一部分军队护送物资,他们轻骑出征,力求趁敌人不备发动突袭。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周游列国并非总是轻松愉快的事情。

旅人需时刻面对各种挑战与风险,尤其是在乱世之际,各路豪杰、草莽英雄出没,稍不留神便会身与财两失。

但对秦天而言,这样的顾虑在他身上显得多余。

作为一名修行者,他在行走途中并未遭劫。

确实,从南郡至辽东,他所经历的一些遭遇并非全然是和平。

首次遇险发生在离开南郡后不久,他们在穿越一片林地时,遭到几个骨瘦如柴的男人截拦。

这些人在装备上甚是简陋,只有一柄长刀在手,同时山林间还有人藏匿着持有强弓的目光。

不过见到秦天才一位看似柔弱的道士,还带着个小姑娘,那些劫匪很快释然了。

头领跨坐在瘦骨嶙峋的马匹上,他和马儿同样营养不良。

拦路时,那匹马早已饿得不顾命令,自行跑到路边觅食野草,这情景对他们来说似乎是司空见惯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