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大秦:我是唯一仙 > 第128章 远见与迷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位找你的人,应该是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刘玄德吧?”诸葛亮惊奇地看着秦天,“原来秦兄有这样的能耐,我真是意外。\"

\"秦兄尚未道出,便已然识得此人身份,是怎么猜到的呢?\"

上回那位来访者造访时,诸葛亮给至交好友送了书信,随后得知了找自己的人。

对于此人的身份有了底细后,诸葛亮有所犹豫。

他不确定眼前的这个人是否正是他苦苦寻找的贤明君主,这使他有些拿不定主意。

闻言,秦天不禁微微一笑,他没有料到曾三次上门拜访却未能与诸葛亮谋面的刘备,竟是因为他在这里畅饮长谈。

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秦天暗自思索着。

“只因我善于推敲罢了。\"秦天气定神闲地笑道,“看起来,孔明兄已经下定了某个主意,是吗?”

诸葛亮微微一怔,苦笑道:“秦兄似乎比神仙还要通天晓地,就连我的心意也能揣测到?”

事实上,在知晓了刘备的身份与过往以后,诸葛亮心中确实有所触动。

假如他能再与刘备面对面,恐怕会立刻作出决定。

秦天轻轻摇了摇头。

即便如此,诸葛亮仍然选择了这条路。

“既然主意已定,为何还在犹疑不决呢?”秦天催促道,“可是你并没有最后下决定。\"

“我对他的一切,仅凭传闻而知,只有真正见了他,方能定夺。\"

秦天微笑道,手轻轻一转,铜钱消失无踪:“当你将铜钱抛出的那一刹那,内心的决定不是已明了吗?”

饮了一口香茗,秦天真挚地笑道。

诸葛亮默默无语。

良久之后,他深深地叹息:“深知我心者,莫过于秦天。\"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等待的呢?”秦天气氛地道,手指了指门口,“如果你现在返回,或许刚好能遇上那个人。

好了,我也该动身离开了,期待我们的下一次相逢!”

尽管不清楚秦天的意图,但诸葛亮理解他这是打算出发的意思。

其实孔明对秦天所说持有怀疑。

明明人在南阳城内,秦天怎知有人曾亲至他家中做客。

孔明刚打开家门,忽然听到身后传来惊喜的声音。

“孔明先生,您回来了!”

转身一看,诸葛亮见到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瞬间有点惊讶。

刘备名声不小,自然在孔明的认知中有着他的相貌特征。

一眼识别出这三位,毫无疑问,来访的就是那曾经三次上门寻求援助的中山靖王刘备刘玄德!

让他疑惑的是,秦天怎么知道今天他会受到这样的访问?

“之前的拜访都未碰面,总算此次有幸遇上您在府中。\"

“请入屋坐。\"

孔明原本想发表意见,最后还是保持了冷静。

“久闻玄德威名,今日见面,确实令人惊艳。\"

刘备惊讶之余满心欢喜:“先生对我有所了解?”

“自是知晓。\"

孔明微笑:“进来详谈吧。\"

史书记载道:自此之后,刘备受诸葛亮之邀,前后总计登门三次才得以相见。

密室之内,刘备受其语感动:“国事衰微,贼臣篡政,皇帝 在外。

我不估量自己实力,欲以正义匡扶天下,奈何智谋不足,以至于落得目前困境。

然而,此志并未动摇,您认为应当如何行动?”

听着刘备的话语,孔明深感此人正是他追寻多年的圣君,由此催生出千古流传的战略构想“隆中对策”。

刘备感叹:“有孔明在我如鱼得水。\"内心的激动难以掩饰。

走出房门时,孔明隐约听到远处传来的龙吟声。

抬眼望去,日前所见的白色龙影再现,飞舞远遁至天边。

不知怎地,诸葛亮觉得那白色龙头上似有一道熟悉的身影盘旋!

诸葛亮总觉得那条白色的龙似乎朝自己望了一眼。

“龙飞凤舞!”

刘备兴奋难抑:“孔明先生正是传说中的隐世奇才啊,龙的化身无疑!”

诸葛亮沉默地看着渐行渐远的白龙,心中的想法令人揣摩。

若说前几天看到白龙是幻象还有情可原,可眼前这么多人都亲眼目睹这一切。

不可能他们都产生同样的错觉。

但这白龙……

离别时,诸葛亮以有友人告别需要相送为由,刘备欣然同意,并且还决定同往。

刘备心中盘算得当:诸葛亮的朋友必然非池中之物,招揽过来更是锦上添花的美事!

而当诸葛亮找到秦天的住所,令他吃惊的是,屋内竟已人去楼空。

这处空间积满了灰尘,显得破败荒芜,仿佛已多年无人涉足,仿佛上午这里刚刚还是诸葛亮与其友人品酒论政之地,却在瞬间变了模样。

刘备带着疑惑道:“诸葛先生是否找错地址了?此地如同数载无人居住。\"

诸葛亮震惊,无法确认,甚至咨询了邻近居民,但他们皆声称此处从未有人居住,已经闲置良久。

诸葛亮内心浮现出一个大胆的推测。

然而这个推测太过离奇,即使是诸葛亮本人也难以信服。

秦天种种匪夷所思之处竟在方方面面验证了他的设想,使诸葛亮犹豫难决。

尽管如此,这份秘密被深藏于心底,诸葛亮还是跟随刘备走出山野。

途中,刘备不遗余力地请教复兴汉朝的大计方针。

诸葛亮提供的隆中对策其实相当笼统,仅是对整体战略的一种概述。

此刻,有了明确的目标,刘备无比渴望了解下一步该如何具体行动。

诸葛亮思考片刻后,语气庄重地说:“简单概括,关键是抓住巴蜀作为根基。

曹操、孙权势头虽强,我们难以在他们的领地上谋取利益,然而巴蜀地区却是我们可以立足的基地。\"

早在遇见秦天之前,诸葛亮就有初步策划,听秦天解析天下格局,他愈发完善自己的规划。

自董卓 以来,中原诸侯纷争,军阀割据,无数势力崛起。

刘备虽然现今实力较弱,但却不是任人欺凌的角色。

曹操与袁绍争霸之时,劣势明显不只是实力差距,连名望与诸多其他影响力也要略逊一筹。

诸葛亮相信,即使官渡之战中,天时地利占据部分优势,关键还是在于人心智计谋。

既然曹操能凭借谋略取得胜利,他也自信能够同样为汉室争取疆土。

诸葛亮点出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对当前局面的洞察,为刘备建立起信心。

刘备或许没有一切,但他拥有人才及潜在的土地资源。

当初曹操以两万人对抗十万军队尚且获胜,那么刘备亦有能力开辟一片事业。

此举不仅仅是鼓舞刘备,更让他意识到自身的价值所在。

诸葛亮此次出山抱负宏大,年纪已非少年,不能再虚度光阴。

若不趁着形势未定,趁机奠定自己的事业基础,恐怕过了这个时间点,便再无契机。

特别是在听到关于曹操的详析后,诸葛亮感受到紧迫的压力。

曹操已统一北方,实力雄厚,借助天子威势驾驭诸侯,无论政经均拥有巨大优势。

因此诸葛亮笃定:“曹操不会迟至超过两三年,他必南侵,以期彻底统一天下。\"对此,秦天的看法略有出入。

诸葛亮断言,不论短则三月五月,或至长的一年半载,曹操必将按捺不住。

诸葛亮对此抱持谨慎态度,原因在于目前对曹操作为的全貌了解仍不明确。

讨伐江南绝非易事,尤其是孙氏一族凭借江东的险要地形,易守难攻。

若是换成自己,绝不会冒然发动攻势。

然而,无论何时曹操动手,毫无疑问,孙权将无力对抗。

至于混乱的蜀地,简直不值一提。

假若他们的策略稍有远见,也不致于困守一隅,如散沙一般难以凝聚。

于是,这将是最后一搏!

曹操实力雄厚不可侵犯,孙权同样不容小觑。

虽然孙权在曹操面前毫无优势,然而相较于刘备,孙吴在江东依然是一股巨大力量!

孙氏世代在江东扎根经营,地势固若金汤且易于守卫,人心所向,犹如铜墙铁壁,无可动摇。

几乎没有一丝征服的可能。

但在曹操的影响下,孙氏不失为可以争取的力量援手。

合作共赢是良策,诸葛亮相信江东人才济济,这类提议不会有谁拒绝。

鉴于曹操与孙权难以招惹,刘备如今能选择的空间已极其有限。

总的来说,刘备唯一的选择余地只剩巴蜀地区。

但是,除了错综复杂的 争与异族交织,巴蜀复杂的地形也增加了局面的不确定性。

这也是刘备最为关注的问题点。

针对这个问题,诸葛亮提出,首要解决的是荆州和益州。

首先,尽管刘璋掌控蜀地,但诸葛亮对其的评价是:缺乏远大抱负,空有躯壳。

有这样一位首领,蜀地的人民生活绝不可能改善,早晚会被吞并。

连曹操也未曾重视蜀地,诸葛亮与秦天的意见基本相符。

他们一致认定,如若南征,首战对象应该是占据战略高地的孙权,而非软弱不堪的刘璋。

理由很简单:所有人一眼便能瞧见刘璋的怯懦,知道他是颗可以轻易摘下的软柿子。

一旦拿下了江东,唾手可得的将是蜀地。

反之,若先攻打蜀地,战线过长,会使曹操陷入复杂局面而力量分散,蜀地反而可能变为累赘。

孙权坐拥天险,能在任何时刻突击蜀地,而曹操则会在漫长战线上疲于应对,甚至可能会死在孙权的拖累中。

反过来的局面却会截然不同。

一旦先攻破江东,凭借险要的天然屏障,曹操任何时候拿下蜀地都易如反掌。

并且,在攻击江东时,曹操不用担心刘璋会派兵偷袭自己,对方缺乏足够的胆识。

但是,从曹操的角度来看,却不得不担忧孙权会突然袭击,导致他在应对方面需消耗大量的精力。

非常明显,刘璋的确无能至极。

攻占这样一个地方,对于诸葛亮来说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其次,荆州和益州皆是兵家必争的战略重地。

首先是荆州,北靠汉水和沔水,东边相邻吴郡与会稽郡,西部则与巴郡、蜀郡相通,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战略意义非同一般。

依托两条主要河流——汉水与沔水,物资运输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顺畅至华南沿海皆无阻碍。

此外,因其险峻的地势及交通枢纽地位,占领荆州将象征刘备正式拥有了角逐天下的重大契机。

面对荆州这样一个要害,却只有无能将领镇守,诸葛亮认为这便是天意给予刘备的机会,如果不把握反而会导致祸端。

刘备无论在哪方面,几乎都能满足诸葛亮的期望,包括那份超群的忠诚与义气,近乎契合他的要求。

只是有一项,这家伙可能显得过分忠诚。

假如改变不了这个特质,恐怕他会一直坐视不动,不会有积极的进攻行为。

这个人是真性情还是有所伪装,这让诸葛亮感到既欣慰又烦恼。

欣慰在于他总算找到能支持汉朝的人才,然而烦恼的是对方过于坚持原则,缺乏变通。

因此在做决策前,诸葛亮需为消除刘备内心顾虑找寻理由。

不同的人对刘备的认识可能相去甚远。

诸葛亮眼中,刘备可能是忠义过度,而对于他人来说,刘备或许是个只注重个人名誉的小聪明伪君子。

此时此刻,诸葛亮想起了秦天曾说过的话:

若是曹操处在相同情境,怕是毫不犹疑,全力争夺荆州。

刘备考虑名声,但这换成曹操……

曹操:啥意思?软柿子还不好捏吗?

诸葛亮不由得轻叹一声。

而这恰好成为他选定刘备的原因。

要不是看重他的忠诚义气,诸葛亮恐怕也不愿出仕。

正所谓有所得便有所失。

言归正题,征服荆州后下一步目标就是益州。

尽管荆州军事价值高企,但却不适合作为核心根据地。

因为它的重要性太过显着,使得它最容易受到直接攻击。

构建政治中枢,易守难攻才是关键因素。

诸葛亮的决定指向益州。

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土地肥沃,作为政治重心无需过多顾虑。

更重要的是,这里曾是高祖的发迹之地,大汉复兴的起点。

在这里立足,虽然没有曹操掌控皇帝的强势优势,但从对抗江东的角度看,仍具有明显优势。

当然,若轮到诸葛亮本人的选择,恐怕他还是会首选江东。

但情非得已,就像在一群残疾人里挑选领袖,诸葛亮会选择最好的路径。

刘备身为皇裔,且天下闻名,加之益州作为汉朝发源之地,政治地位并不逊于曹氏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