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音甫落,乾清宫暖阁之外,一道惊雷轰鸣,宛如天威示警,瞬息间的电光划破夜幕,将殿堂内帝王与群臣的脸色映照得深藏莫测。

仿佛一股阴寒之气拂过,阁中的文武百官皆不禁打了个寒颤,心生悚然。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这蒙古魔族之事。”

偌大的乾清宫暖阁之内,伴随大明朱由检的这句话语,空气瞬间凝结,剑拔弩张,唯有窗外的风声雨声越发刺骨凄厉。

自从洪武元年,中山王徐达率军攻克元大都,逼迫元廷天子与众臣北逃草原之后,重回故地的蒙古魔族便成为大明心头最沉重的隐患。

即便此时的蒙古已非昔比,内部纷争不止,草原之上更涌现出了多个各自割据一方的部族势力,然而这些蒙古魔族无一不是对争夺中原霸权抱有不死之心。

在建州妖族崛起之前,草原上的蒙古魔族一直是明皇朝挥之不去的心头大患,双方之间的摩擦与战争屡见不鲜。

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为了彻底杜绝这些蒙古魔族再次染指中原,不惜倾尽国力在边境构筑长城防线,并设立九大边疆重镇,以防备蒙古铁骑的侵袭。

即便如此严防死守,狼顾之态的蒙古魔族依旧未曾放弃觊觎中原的野心,曾数度兵锋直指南京城下。

无论是令大明朝堂崩溃的“土木堡之战”,还是让嘉靖天子惊惧不已的“庚戌之乱”,都在揭示着,那些残暴贪婪的蒙古魔族并未熄灭他们染指中原的勃勃野心。

直至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使日渐疲敝的大明财政焕发生机,并通过“互市”等手段制衡分裂混战的蒙古各部,内外交困的蒙古魔族才开始有所收敛,明蒙两国长达二百余年的对立局势也因此稍显缓和。

待到神宗晚年,建州妖族于辽东半岛迅猛壮大,一些远见卓识的大臣察觉到建州妖族已经不再是往日可以轻易摆布的对象,于是纷纷上书万历天子,提议促成“明蒙”联姻,以此牵制日渐强大的建州妖族。

天启元年,辽东首府辽阳城以及沈阳城相继沦陷,彼时满朝贤良的朝廷派遣内阁首辅叶向高之高足,王化贞出任辽东巡抚,坐镇广宁。

王化贞走马上任后,坚决执行起“联蒙抗妖”的战略,对前来归附的蒙古流民以及盘踞广宁城外的蒙古魔族大加笼络,并对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许以重诺厚利,意图借力蒙古魔族之力,抗衡愈战愈勇的建州妖族。

然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王化贞企图借助蒙古魔族来抵挡建州妖族的计划终究未能如愿……

在\"广宁之战\"的烽烟之中,面临那如洪涛般涌来的女真铁骑,自称为\"草原霸主\"的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竟未战先退,无视了那被重重包围的广宁要塞,仅遣使者向努尔哈赤送去一封警告信函,要求对方撤军。

对此,努尔哈赤自然不予理睬,那个被誉为\"辽东锁钥\"的广宁城,在女真八旗的猛烈攻势下失守,使朝廷在辽东的形势越发严峻。

正是由于林丹巴图尔在这场\"广宁之战\"中的懦弱不作为,大明朝廷决定对所有蒙古部落实施断绝\"边贸\"的严厉惩罚。

自此以后,\"蒙古族\"在大明境内成为忌讳,无人敢于提起。

\"陛下,如今我大明在辽东的士气正盛,自然不必去应答那些蒙古铁骑们的无礼要求...\"

过了许久,乾清宫暖阁内的沉寂终于被打破,内阁首辅李国普面色复杂地开口,眼神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

自从天启二年起,朝廷中断了与蒙古部落间的\"边贸\"往来,包括林丹巴图尔亲自率领的察哈尔部在内的诸多蒙古部落,都迫切希望建立起与大明之间的\"边贸\"关系。

所谓\"边贸\",即是在双方领土交界的安全地带开展贸易活动,其中尤以中原独有的\"盐\"与\"丝绸\"等物资最受追捧。

自古以来,\"边贸\"便是中原王朝钳制边境地区土司野蛮行为的重要策略之一。

诚然,即便如今的大明在辽东连续取得了\"宁锦大捷\"与\"锦州大捷\"这两场提振士气的大胜,却未能从本质上扭转辽东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争取并拉拢与建州女真相处日益紧张的蒙古大汗变得至关重要。

然而,辽东巡抚王化贞之前的教训依然历历在目,没有人敢于轻易提出与蒙古拉拢的建议。

\"嗯...\"

朱由检听闻,坐在案牍之后的他面无波澜,在满朝文武大臣惊讶不定的目光中微微点头,让人揣测不到他的内心想法。

\"王本兵,你有何见解?如实道来!\"

仅仅两个呼吸之间,大明天子朱由检那清冷的声音在乾清宫暖阁内骤然响起,让在场的大臣们心头不由得一紧。

天子此举,显然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微臣遵旨,\"见天子唤到自己的名字,同样感到意外的兵部尚书王在晋起身,直面朱由检审视的目光,硬着头皮进言道:\"女真大汗皇太极继位以来,接连征讨朝鲜与蒙古,竭力确保后方稳定。\"

\"这一系列举动,已经表明皇太极心中的野心,远超过他的父亲。\"

\"微臣斗胆进谏,\"王在晋又瞥了一眼朱由检仍保持平静的脸色,小心翼翼地道:\"恳请陛下重启边贸,以此牵制建州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