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1976步步生莲 > 第1846章 有钱能使磨推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从最开始在原始森林深处的三百五十公顷老林子,到后面又通过关系分批买入了两百多公顷山林,将地盘向北部城镇淡汶安靠近,以此来缩短并入路网的距离。还在港口旁买了仓库用地和小煤矿。

钱虽然是大风刮来的,但一笔又一笔的扔进去,也是要有回报的。

没工人可用怎么办?

想办法找人呗。

找任劳任怨的,还要好管理的。

权衡来权衡去,主意又打到了安南难民头上……

北安南用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了结了南安南。74到75有大批难民逃离故土。70年代末的情况前面提过了,又有大批华裔被强制驱离。

累积下来,五年的时间大约有300万安南人沦为难民。

东大和港岛各自接收了大约20万。暹罗作为地理上最邻近的国家,陆路和海路一共入境了大约100万。其中大部分被转送至第三国,剩下的南部地区划建了难民营进行收容。

对于滞留的难民,暹罗长期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圈在特定区域内不允许踏出半步。

暹罗的应对方式并不是特例。

马来共接收了大约25万,陆续送走分流了二十多万。剩下的四万多人,被安置在吉兰丹州一座只有一平方公里的孤岛上。说是安置,就是通过硬隔离的手段给圈了起来。

菲猴儿也建立了几个临时收容中心,大概接收了几万人,没个明确的数字。

吕宋接收约五万,主要集中在苏门答腊。由于国内经济压力,成天要求联合国难民署尽快协调第三国接收。

老美是最大的接收国,加州橙县不有个“小西贡”嘛,就是由接收的难民组成的。虽然数量不少,但挑挑拣拣,只要有技术和有商业经验的。

捡有用的挑走一批后,就收紧口子搞了个“有序离境计划”,每年只象征的批准百十来个入境。

枫叶国接收了十多万,主要由民间团体推进,安置在多伦多、温哥华和蒙特利尔,填补渔业和农业的人口需要。

土澳在70 年代末废除“白澳政策”后也开始接收,安置在悉尼和墨尔本。跟老美一样,优先接收技术移民和有商业经验者。

高卢作为“强关联国”,接收了十几万,安置在巴黎十三区的“舒瓦西三角”。语言不通还遭到排挤,形成了一个被外界孤立的贫民窟。

另外,汉斯接收了几万,戴英接收了一万多。北欧几个比较发达的国家也通过配额制少量接收。

总的来说,眼下依旧在南洋几个国家滞留的难民,基本都是被美西方国家挑剩下的,没文化、没技能,没人愿意接收的“三无”人员。

不全是坏处,没有出挑的人物,意味着好管理。也不用给什么薪资待遇,管饭就行。

眼下南洋地区的粮价不算高,弄个几千人养起来压力不大。甚至可以开点稻田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

真正的难点是,怎样让沙巴州愿意接收。

沙巴州在马来联邦内属于比较特别的存在。

63年以 “邦” 的身份加入联邦,享有与马来亚联合邦平等的法律地位。在移民、教育、资源收益、棕窖等领域享有高度自治权。

74年是联邦以立法形式将石油资源收归国有,沙巴的收益分成从百分之四十被压缩至百分之五,还是以特别拨款的形式划拨。导致经济自主权被极大削弱。

76年联邦又单方面将沙巴从“邦” 降为 “州”,取消其在联邦立法中的否决权,并扩大联邦对州事务的干预权。

这一系列动作,让沙巴由原住民组成的管理集团非常不满,对抗情绪非常重。只是实力不济,没资本实质性的反抗。

眼下即便权利被极大的削弱,沙巴眼下依旧保持着很高的自治权。

比如独立移民权。

州府有权决定放哪些人入境,可以颁发居留证,还有公民权的最终审核权……

这明显是个可以利用的点。

怎样才能让洲老爷和议员们同意呢?

答案显而易见——好处。

只要舍得足够的好处,别说鬼推磨了,磨推鬼都不是事儿。

自从石油收益从百分之四十被削减到百分之五,沙巴州的老爷们“渴”的很。不然,加里曼丹投资公司也不会以极低的价格买下那么多土地。

买土地的花费只是零头,大头是“公关”费用。

从基础建设到后续纸浆厂用工,再到速生林种植和管理,需要的人手可不少。为了减少麻烦和反复,最好做长久的利益绑定。

聊到这里,利亚姆隐晦的递了个眼神。曲卓了然,死鬼佬担心金矿的秘密曝光。

稍一合计,拿起电话打去沧浪。

梅老二没在,又打去大社……

“喂,问你点事……咱们钢材有没有缺口,需要进口吗?”

“问这个干吗?”

“赶紧的。”

“有,还不小呢。去年不关停了许多老式平炉嘛,年底时统计,自给率还不到百分之七十。你要干嘛?”

“没事。就是忽然想到,绍荣钢铁厂如果搬去鹏城,钢材能不能供得上。”

“绍荣……好像一直从外面进口钢锭吧?”

“行,我知道了……”

曲卓挂断电话,看向利亚姆和詹姆斯:“先生们,我有一个想法。”

“……”两个鬼佬立马摆出认真倾听的模样。

俩人在做生意方面都是白痴,完全没有任何主意。而曲某人,一直以来的表现都非常有天赋。

“我记得,包船王不惜成本的上岸,是因为预见到航运业要进入寒冬。会德丰去年的巨额亏损,就是押注航运的结果。”

“是这样的。”詹姆斯瞪着无知的眼睛,一本正经的表示认同。

“应该是这样的。”利亚姆同样不了解,语气有些含糊。

“你们两个家伙,不是能接触到经济和金融方面的情报分析吗?”曲卓很恼火。

“……”

利亚姆下意识想起身。不等动弹呢,詹姆斯先一步起身抓起话筒。

一通不知道打去了哪里的电话,询问后挂断,重新坐下给出十分肯定的答案:“保守估计,全球航运运力至少过剩超过七千万吨。”

“七千…万吨!?”曲卓听到了电话里交谈的内容,但依旧表现的十分惊讶。

“如果不保守估计,有近亿吨。”詹姆斯身为前特工,记忆力十分不错,起码学话很流畅:“运力过剩,主要原因是67到75年间苏伊士运河关闭,引发了航运短期繁荣导致的过度扩张。

去年石油价格暴涨,各用油国进口量锐减。所以,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航运公司,尤其是运油船,都在面临无单可接的亏损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