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丰杨一行人回到了南州,他让李国兴和郭兴良等人先回了常顺。在回来的路上,顾丰杨已经跟郑鹏联系过了,晚上跟郑鹏会面,有些事,是该向郑鹏做个汇报了。
约定晚上八点,顾丰杨和郑鹏仍在郑鹏的那个别院相见,顾丰杨乔装出行,开的是在这个小区备案登记过的那辆车,所以顾丰杨的车可以直接开到郑家的别院门前。
这个别院,郑鹏也不常来,这里除了他和秘书、司机,并没有外人进来,甚至可以说,这里是他和顾丰杨会面的专用场所。
“丰杨,你这次又给我们南山长脸了、、”,郑鹏高兴地说,
顾丰杨苦笑着摇摇头,
“我也是没办法,其实不想上圆桌会议的,可是谢叔说, 现在的局面,不允许我再低调了、、”
郑鹏听后,沉默少许,然后重重地点了点头,
“谢国锦是个懂政治的人啊、、”,
顾丰杨当在不会将谢国锦的老底透露,只得说道,
“是啊,我感觉谢总深不可测,别看他是做生意的人,对体制内的事了如指掌,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郑鹏点了一支烟,慢慢抽着,他知道顾丰杨不抽烟,也没有让烟给顾丰杨,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相处起来倒也随意,郑鹏很喜欢跟顾丰杨在一起的这种轻松感,
抽了半支烟后,郑鹏突然坐直了身子,
“丰杨,谢国锦是从国内出去的人,深谙从商之道,自古以来,没有政治庇护,商就如无根之木,所以,随着他经济实力的增长,他一定也寻找到了利益联盟,与他走的近,对你没有坏处、、”,
顾丰杨点了点头,
“我明白的郑叔,我与康系迟早会一场明面上的对抗,这次他们将我弄到常顺,就是想围剿我。我也不想让您为难,能借助外人取胜,是最好不过了。您和刘昆,眼下,还不能在明面上撕破脸,否则对您不利,只管让刘昆蹦跶吧,权当是他最后的疯狂,您也说过,上面的人不是瞎子,等他们作到人神共愤的地步,就是您的成功之日、、”
郑鹏暗暗心惊,这小子,厉害啊,这么小的年纪,这么个级别,就能悟透这么多,不得了,
“嗯,你说的对丰杨,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忧,我只站在公理上,该我出面时,我定不会含糊、、”,
“我知道了郑叔,有您在背后的支持,我心里有底气多了、、”
然后,顾丰杨将他到常顺后的查到一些证据,合盘脱出,重点谈了胡江的案子,郑鹏听后,心头一振,
“这个高春来,愿意站出来?”
“是的,郑叔,这个高春来,倒是有情有义之人、、”
“嗯,那就好,事后,别亏了这个人,现在有担当的人太少了、、”
郑鹏突然有感而发,顾丰杨没有接话,领导说话,有时不是让人接的,而是让人听的。之后,顾丰杨又着重汇报了汪平凯的女婿孙玉晨及他的同学邵国力的事件。
这件事郑鹏知道,他也没有隐瞒,
“丰杨,这事我也听出了一些,是刘玉西厅长跟我提了一嘴,只是证据太少,而且也没找到契机,这事就搁置下来了,现在你去了,我想着汪家一定会找到你、、”
顾丰杨心想,郑鹏在南山,已经在暗中布局了,也是,他是要竞争一把手的人,哪会没几张自己的底牌,最起码,宣传部长吴志凯是郑鹏的铁杆。常委副省长鲁志伟这一条线更牢固,还有汤纪勇,也会全力支持郑鹏、、、。
“是的郑叔,昨天汪明亮专门跑到深城,为 了不引人注目,可谓是煞费苦心、、”
郑鹏叹道,
“没办法啊,老汪不得不谨慎,这些人实在是太没底线了、、”。
随后,顾丰杨又谈了一些他的初步计划,仍是采取网络曝光,这个办法郑鹏没有异议,他知道,顾丰杨在网络掌控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只是丰杨这样一来,他们一眼就知道你是幕后人了、、”,郑鹏提醒道,
顾丰杨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就是不用这种办法,他们也会猜到是我,其实现在, 我和他们是在打名牌、、”
“嗯,这倒也是、、”,郑鹏将烟头按灭,这才又说道,
“但是,能晚一天暴露就晚一天暴露,只要事情发生了,你再秉公处理,这样,你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另我,无论什么时候,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希望你永远记住这一点。在世家与平民的争斗中,平民始终是处于劣势的,一直处于被动还手的一方,时间久了,上有同情分,下有老百姓的民意,这才是你一飞冲天的基础、、”
顾丰杨心中感动,看来,郑鹏也是真心在为自己筹谋,当然,人家愿意出手相帮,也是基于自己有价值,如果自己在与康家的对抗中,一败涂地,这些人顶多是感叹一番,付出一些廉价的同情罢了。
顾丰杨回到青云别院,谢辉、刘凯、马强、苏爱民、童向荣都在,自从汤一娜母子回到深城,谢辉等人也回到了国内,汤一娜母子的安全由赵世杰全权负责,经过几年的锤炼,赵世杰已经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
由于接下来的行动,谢辉也将核心人员全部汇聚到南山,然后根据需要,统一分配协调。
都是自己人,顾丰杨也不会隐瞒,计划有变,本来想经他们的手把胡江的案子公布在网上,现在这个方案需要商议,
“郑省长说,我最擅长的就是利用网络的力量,如果是这样,他们会第一时间怀疑到 我,与其这样,不如换一种办法,或者,看胡江的亲戚中,有没有适合的人选可以出头、、,这件事,可以让吴现生问问高春来,高春来与胡江关系莫逆,应该会知道胡江的亲属情况,另外,告诉高春来,最好他也不要抛头露面,这样对他以生的仕途不利、、”,
顾丰杨想到了当年的苏爱民,固然是苏爱民厌倦了体制,也是因为年纪大了,可是如果不是因为那件事的牵累,苏爱民完全有可能在体制内有所建树。
苏爱民心中感动,顾丰杨真是帝王手段,菩萨心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