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电工嘿嘿一笑:“乱说,上班呢,哪里有时间写作,就算写也是节假日和休息时间,谣言,谣言。我还年轻,怎么就成中年人了?”

“四十多岁的人了,又出老相,怎么就不是中年人?”女人哼了一声,挥手:“快走,快走,要迟到了,咱们家可全靠你的工资。”

“嗨,四十一岁了。”刘电工抓了抓脑袋,忽然感慨:“时间过得真快,我感觉自己还是刚才毕业分配到电厂的那个小伙子呢。什么全靠我的工资,稿费也不少的,还有奖金。”

女人:“你熬更打夜写的那些小说,发表了也就几百块,白头发都写出来了,真靠你的稿费,你自己没熬死,咱们一家三口前饿死了。电厂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说不定哪天就破产,所有人都得下岗。快走,快走,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一个人要想获得幸福,总得迷上些什么,才让漫长的人生不那么乏味。”刘电工:“稿费虽然低,但我快乐啊。”

女人:“行行行,你高兴就好。”

在妻子的催促声中,刘电工终于出发。

现在是春末,太行山麓的天空确实灰蒙蒙的,一日的余晖中,周围的小山丘上光秃秃全是石头。前面是巨大的火电站高炉在喷吐着白色的烟气,里面还夹杂着点点火星,忽明忽灭。

一台台运输煤炭的大卡车在厂区呼啸而过,卷起滚滚灰尘,惊得工人们四下躲避。被这种百吨王巨兽撞中,那才是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突然,彷佛是一瞬间,太阳落山,万物陷入混沌,又沉闷的机器轰鸣声从地底下传来,世界彷佛在这一声声中颤抖,宛若末世场景。

刘电工忽然想起自己很早以前所写的一部短篇科幻小说《地火》,说的是如何灭掉在祁连山区地底下燃烧了几百年的煤炭,正是从眼前的场景中所获取的灵感。

严格说起来,《地火》不算科幻,但自己却靠那部小说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宏大,悲悯,充满集体主义的浪漫。

是的,集体主义的浪漫。

科幻并不是一个已经是五级文明的物种,乘着超光速飞船,穿越亿万光年的宇宙,来到一个星球,就为抢劫当地农民所种的谷物。使用斧子、大宝剑、长矛等冷兵器肉搏,那也太可笑太不对劲了。

科幻,就因为是一个有着几十亿数量的文明群体,在宇宙巨大的物理和时间尺度下进化。

和厂区浑浊空气不同,值班办公室里的暖气开得足,让人很舒服。

里面的工作人员看到刘电工,都调侃:“刘工,又要写作了吗?”

刘电工很无奈,指了指笔记本电脑上面正在写的稿子:“你们自己看,是小说吗?”

大家凑过去一看,赫然是一篇论文,《火电厂燃料管理软件介绍》,都道:“刘工有水平,将来就算厂子破产倒闭,也有大把的人请你。”

娘子关发电站距离阳泉市四十公里,始建于一九六五年。刚开始的时候,作为战备电厂,保障河北、北京用电,是华北地区的电力枢纽。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总装机容量4乘100mw实在是没有任何意义,加上污染严重,最近已经有风声说电站要关,大伙儿都要成下岗工人。

一时间,电站人心惶惶。

如刘电工这种技术大拿,加上又有编制,就算厂子倒闭,也有的是地方去。

但普通工人就麻烦了。

刘电工看大家情绪不高,也不知道如何安慰,就闷头写论文。

时间一点点过去,众人都去忙自己的事情,很快到了深夜,办公室只剩他一人。

因为受到厂子关停倒闭谣言的影响,刘电工今天心神有点乱,论文也肝不下去,就停了手,默默看着玻璃窗外的夜景。

外面,依旧是机器轰鸣,还有漫天的火星,有点炉火照天地的味道。

虽然说他有编制,技术上还过得去,将来也不怕没饭吃。然而,继续做电站工程师却不是他想要的人生,特别是自己在科幻小说界已经有偌大名气。

三石老师的小说里写得真好,“美妙人生的关键是你要迷上什么东西。”

写作,科幻小说正是自己所迷恋的。

如果有可能,他真的想全职写作。

可是不行,家里还有老婆孩子,科幻小说很小众,稿费很低,根本不足以养活一家人。

刘电工一九八五年从华北水利学院水电专业毕业后,进了娘子关电厂工作。因为受到孙朝阳的影响和鼓励,从事科幻小说写作。到九十年代的时候终于开始在国内正式出版的刊物发表作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至于各项荣誉他也拿到手软,小说《微观尽头》获得九九年的银河奖,《流浪地球》获得两千年银河奖,两千零一年,《乡村教师》第三次拿到银河奖。

搞到最后,这个奖好像专为他所设一样,别人都是陪跑。

这一时期的刘电工隐隐有科幻小说巨人的架势,和这样的巨人生活在同一时代,对别的是科幻作家是幸运也是不幸。

还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短篇合集《西洋》。这十来年,他灵感爆炸,彷佛有写不完的题材,成为国内最着名的科幻小说杂志《科幻世界》的当家花旦。

九十年代,《科幻世界》杂志,在四川省作协主席矛盾文学奖得主阿来的主持下,销量火爆,中国的科幻小说创作也迎来了黄金时代,涌现出一大批科幻小说作家。

但其中,刘电工和王晋康老师却以宏大的背景和超凡的想象力断崖式领先其他人。

王晋康老师虽然年纪大了些,但他的作品却让人叹服。比如短篇小说《火星播种》,故事说的是一种金属生物的进化过程。这给了刘电工在创作的《山》极大的启发。

当时的读者在购买《科幻世界》的时候,只要看到刘电工和王晋康的名字,就知道质量有保证,很大方地掏腰包。

然而,科幻小说毕竟是小众门类,加上创作的时候太烧脑,写起来也慢,一年弄一两部短篇小说就算是快手。

刘电工去年出版的《超新星纪元》实体书,销量达一万两千册,算下来,版税也没几个。

没办法,现在实体出版很差,科幻小说的销量更差。

所以,虽然说现在的刘电工已经有科幻小说旗帜的意思,但大量的荣誉并没有给他带来实在的东西。

“好烦,还是得写点能赚钱的书啊。这样,将来才能当职业作家。干了十多年工程师,没多大意思,也不是我的人生理想。”刘电工用手指扶了扶黑框眼镜。

“要不要问问三石老师呢?”忽然,刘电工想起三石老师获得了本届矛盾文学奖,自己还没来得恭喜他呢。

于是,他就掏出手机,拨通了孙朝阳的电话。

认识孙朝阳已经十多年来,其实刘电工和他并没有见过几次面,日常也就在网上聊几句,也不多。但当年孙朝阳的长篇科幻小说《球形闪电》给了他极大的震撼:“科幻小说竟然可以如此宏大,竟然还可以这样写?”

相比之下,《沙丘》拿着激光剑互砍的《星球大战》就是个笑话,太空歌剧更是彻头彻尾的笑话。

看来,一向被科幻界奉若神明的西方科幻小说大师也不行。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刘电工对欧美科幻彻底祛魅。

电话通了,那头的孙朝阳有点意外:“慈新,好久没联系了,你怎么想着给我打电话的?”

没错,刘电工就是刘慈新,他听到孙朝阳的声音很开心:“三石老师,听说你获得本届矛盾文学奖,恭喜,恭喜,我也很羡慕你。”

“什么三石老师,咱们是平辈论交的,你叫我朝阳就行。一个奖而已,算不了什么。”孙朝阳哈哈大笑:“矛盾文学奖是传统文学的最高奖项,拿到固然高兴,但你也不用羡慕。我是写传统文学的,你写科幻小说,咱们赛道不同。你这十年来,银河奖拿了好几次,星云奖也得过,这两个奖项不就是你们科幻的矛盾奖?说起来,你的成就比我更高更早,应该是我羡慕你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