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开始给他喂米汤和鸡蛋羹时,喂的不多,等他习惯才慢慢将量加起来,减少羊奶的次数。

刚开始他还不依,就爱喝奶,每到喂食时故意将米汤和鸡蛋羹吐出来,见阿爹和奶奶一起逼着他他也不屈服,背过身去生闷气或者找爷爷和太姥爷,不想理这两个坏人。

过了会之后又不知忘记自己气什么,又回头找阿爹喝奶奶,与阿爹亲热起来,跟个鬼精灵似的。

别看他小,他心里门儿清的,虽然阿爹和奶奶疼他,但是会逼着他吃不喜欢的食物。

爷爷和太姥爷就不会,有他们在还会说一下奶奶和阿爹,所以每次到吃饭的时候他都喜欢和太姥爷或者爷爷一起。当然家里几个大人里面,小家伙跟他阿爹最亲热,喜欢将他的胖脸贴到阿爹的身上,然后舒服的哼哼。

过了大概一个月,才将奶给断了,他胃口好,养得胖乎乎的,不过他不爱听人家说他胖,就算是亲近他的人说他胖他也不喜欢,叫他小胖儿,他都能半天不理人。

柳清榆陪着两个小屁孩一起玩,俩堂兄弟大眼瞪小眼,小源说话慢,一字一蹦都将自己的玩具分给堂弟。

小鱼虽小,但也知道哥哥是给他玩具玩,哦哦啊啊朝小源喊,好像在说感谢哥哥。听着两个小孩牛头不对马嘴的交流,他心里都快要笑死。

让两人玩了会,又给两人念启蒙书,小源还能跟着叔么念,虽不明其意,但也能跟着念出声来,小鱼只会啊啊啊。

过一会大概无聊了,抓着柳清榆的大腿,吭哧吭哧到柳清榆身前,抓过书往嘴里啃,逗得夫郎嫂子们哈哈大笑。

打趣说小家伙这么小就知道书本的重要性了,以后跟他爹一样,是读书的料。

知道嫂子夫郎是在拍马屁,不过柳清榆挺开心,夸他儿子他比谁都开心。不过书本脏得很,柳清榆将书举高,不让他碰到。

“凌大哥,顾嫂子,来人送信了。”

来人远远就喊,将一群人的注意力吸引了去,停止了谈话。凌母赶紧站起来道:“谁来了。”

“说是从府城来的,帮你家三郎送信的。”乡亲说完,柳清榆也赶紧抱着小鱼起身,一群人看着走近的两人。

年轻人冲凌母作揖,将自己又介绍了一遍,又将游修文跟他讲的事情说了一遍才拿出家书。凌母接过家书,赶紧招呼来人,端茶送水。

等人走了,才让潘氏去和凌大哥去请村长和二叔公几个长辈来,还将午睡的柳老爷子和凌父叫起来。

“快醒醒,来人了,好像是给三郎送信回来的,你赶紧起来收拾收拾。”凌父一听这话瞬间没了睡意,赶紧起床,又顺道去叫了柳老爷子。

等所有人到了之后凌家院子已经围满了几十人,很多人都想听凌羽写了什么。

凌母将信拿给柳清榆,让他念,接过小鱼。

小鱼见这么多人,每个人都严阵以待,他小小年纪也感觉到了事情不太正常,好像很严肃的样子。他趴在阿爹的怀里,没发出声音,见阿奶将他抱过去,他也乖巧抱住阿奶。

凌羽这次的信大概有五六页,首先说了一下考试经过,说他考上了殿试第六,之后又进行了馆选,侥幸被选中在翰林院庶常的职位。

他本应该亲自回乡祭祖,告慰祖先,但翰林院庶常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安置,之后就要上任,因此无法返乡,望家中亲人能代他祭祀上香……

还告知他们到了府城,直接去周家找商队,之后会将他们护送到京城,到京城之后会有人带路,让他们放心。

至于中间的一部分是写家中的产业如何安置,这些都是家中私事,这么多人不好讲,柳清榆则跳到了后面。

后面就是感谢凌父凌母这些年对他的养育之恩,如今他出息考上了进士,希望凌父凌母能上京城,让他以表孝道,共聚团圆。

对凌父凌母和柳老爷子的愧疚,让他们举家搬迁,远离家乡,路途遥远,希望他们注意身体,拜托柳清榆和大哥大嫂在路上一定要照顾好几个老的和几个小的,他感激不尽。

最后则是表达了对乡亲们的谢意,问候了村长和二叔公几个长辈的身体……

等柳清榆念完,一群人才回过神来。

“这意思是三郎在京城当上官了?”他们听了大半天也听出来了个大概,大概意思就是凌羽考上,在京城做官,让凌父凌母他们上京城享福。

柳清榆点点头,他瞧着应该是这个意思。

之前官爷送信来的时候,他们只知道考上了,问了王庭远,王庭远说三郎大概率会外派做县官,县官也好啊,家里出了个官,怎么说都是光耀门楣的事。

他们还等着三郎回来再收拾东西,就算三郎离家外任,他们也是要跟着去的,一家人到哪都是要跟着一起的,谁想这次三郎说要去京城,那就去京城。

“不过这翰林院庶常是个什么官职,比县令还厉害吗?”乡亲们好奇,他们之前听说凌羽有可能当县令了还高兴一阵呢,怎么又在京城了。

“庶常是几品,一年能有多少钱,是不是比县令厉害,县令一年都有一千两银子呢,在京城肯定要比在地方要多呢吧。”

“你管他呢?能够留在京城,肯定是要比县令厉害,你说对吧,榆哥儿?”

柳清榆哪懂这个,只说不知道。

“那凌二他们岂不是要搬去京城了?”

这话一出,一群人才静默下来,乖乖,这乡下汉子都能飞上枝头当凤凰了,这可是戏文才写有的,他们想着以后凌家是不是全家人穿金戴银,出门都要跟着一堆仆人,以后吃饭也是要人伺候。

想到这里,他们瞧着凌家人眼神都羡慕不已。

当然也有人想着,凌家要是搬走了,那凌家糕点作坊岂不是要关闭了,那他们去哪里做工,他们家的粮食上哪里去卖。想到工作没了,粮食也没地方去卖,他们就觉得肉疼。

汲汲开口:“凌哥,顾嫂子,你们要走了,这作坊还开不开?”

“是啊,你们走了,这作坊还开不开,我们现在可都靠这作坊挣钱呢?”

总不能他们去京城享福了,就不管他们这些做工的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