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的大少爷,大少爷和四少爷还有其他事吗?若是没有的话,老奴就带几位下人去给老太爷复命去了。”

“没有了,许管家快去忙爷爷交代你的事情去吧,辛苦许管家了。”说着两人退开了一点。许管家是老爷子的人,在老爷子面前很有分量,他说的话,老爷子也会听,所以他们对这个管家也不敢轻视,平时会给这个老管家面子。

“两位少爷不要这么说,这是老奴该做的。”许管家选了几个人,剩下这些人解散,朝两位公子点头示意后,带着几位奴仆向后门方向走去。

等人散光了,两位少爷的脸才沉了下来,四少爷‘呸’了一声:“什么东西,以为考上了举人就能得到周家的资源和人脉了,想得美。”

大少爷皱了皱眉,看了眼周围没人才道:“四弟,慎言!”

四少爷不以为意:“怕什么,本来就是,大哥,你真的愿意让周承远将属于你的东西抢走。”

自从周承远考上举人的消息传回周家之后,周家长辈叔伯都已经商量好将大部分资源划给周承远,这让他们这些人怎么接受,他也不相信大哥会无动于衷。

周大公子道:“这次只有六弟考上举人,家中对他关注一些也是正常的,再且,六弟本是我们周家的一份子,家里的人脉资源也有他的一份,四弟这样说未免太过激了。”

四少爷不满道:“他考上举人只不过运气好罢了,他倒是聪明,在阳昌省那种穷乡僻壤的地方考,能有什么人才,还不是随意就能考上,要是他在京城考,保证他连秀才都考不上。”

朝廷为了科举的公平性,设置了地域考试,要是读书人从小就在京城里读书,就算你的户籍在其他省,那么之后的科举都要在京城里考。要是你从小在其他省府里读书,之后的科举都按照当地的流程来考,避免有心人投机取巧,在京城里享受好的教育资源,回乡争其他学子的名额。

周承远很小就跟随父母去临安府城居住,所以他之后的科举都是跟随临安府那边来,就算他的户籍是在京城,他也不是非要回京城里考。

四少爷觉得他那四叔父心倒是深沉,早早就让周承远去临安府那边启蒙科举,好让周承远弯道超车,一下子就成了周家最重视的人。

虽美其名曰是去那边帮家族拓展生意,谁知道是不是早打了这个主意。要不然哪个傻子会放着京城好好的公子少爷不当,跑去那些个穷地方。你看只是舍了一时的富裕,换来的可是个大利益。

“四弟不可这么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六弟既然考上了乡试,必然他的才学是过关的,否则主考官也不会点了他的举人之身。”

“哼,与那种地方的人比当然是过关的,可是大哥,你可别忘了,这次可是全国所有举人的考试,你觉得他能比得上,你可别忘了,前几年我们带他出去参加诗会,他给我们丢脸之事,你觉得他能有什么才能。爷爷他们一时被他所迷惑,认为他能带我们周家更上一层,但我们可不能如此掉以轻心,免得以后周家毁在他手上。”

周大少爷笑得有些僵:“四弟言重了,爷爷他们看重六弟自有他们的道理,我们做小辈的哪能轻易去揣测他们之意。再者六弟这次考上了举人,对我们周家也有好处,长辈对他关注些也是正常。况且家中长辈对我们几人都是一视同仁,就算他这次考上对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四少爷看周大少爷的脸色,唇微微勾,似有嘲讽:“大哥,你可别单纯了,我们当他是兄弟,他未必把我们当兄弟,他这些年回京对我们可是疏远的很,指不定还在怨恨那诗会上的事,要是家中资源全到他手上,你觉得他会对我们仁慈,指不定第一个开刀的就是我们几个房的兄弟。”

周大少爷可不置可否,平常家中堂兄弟虽然表面融洽,但每个人的心里谁也不服谁,他四弟现在说这句话,他可不信这四弟能安什么好心。

大少爷云淡风轻,好似并不在意,道:“四弟为何将六弟说的如此不堪,都是同宗兄弟,纵使我们与六弟有些许误会,但大是大非面前,我想六弟还是能非得清,不至于像四弟所说的那般。”

四少爷见大少爷不上套,心里微微恼怒,不过还是强压下来,点点头道:“看来大哥对六弟很有信心,那我就不该再多说了,不然显得我小心眼,编排自家兄弟,希望就如大哥所言。”

大少爷微微一愣,这可不像他四弟的风格啊,就这几句就不说了?

果然下一秒四少爷又说:“这六弟考上了举人,又与都察院都事家的姑娘结了亲,看来爷爷很快又要将资源重新划分一下了,看来这苏州的生意要落到四房的头上了。”

都察院都事姓赵,他家的姑娘本不应该轮到与周家结亲,不过他家的姑娘已经十七了,这个年纪早应该都成亲生子了,但是他赵家就这么个闺女,就留到现在才相看人家,他家的公子与周家几个兄弟有些共同朋友,

听到周承远中了举人,就告知父母,赵父赵母让人打听了周承远,周承远虽从小在临安那边生活。

但年纪轻轻就考上了举人,也没什么不良嗜好,房中并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妾室,听说连通房都没有。

刚开始他们也怕周承远都二十一了还没有通房是不是有什么隐疾,调查之人连连保证说没有。

他父亲也只有他母亲一个,也不愿意逼儿子,让他顺其自然,直到这两年他依然没有成亲想法,周父周母这才着急起来,想为他定下来。

赵都事才放下心来,找到周老太爷,想为自家嫡女与周承远促成婚事,周老太爷当然乐见其成,立马答应下来,这才将两人的婚事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