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着水泥开始试验,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一种新鲜事物,自然引人注意和议论,没过多久消息就从宫外传进了宫内。

妍清听满吉说起这件事,原本就很高兴的心情,这下子更加开心,之所以高兴,是因为前两天西北传回邸报,大策凌敦多布战死,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和其子噶尔丹策零被擒。

准噶尔部退出西藏地区,准噶尔部上层也因争夺汗位陷入内乱,后续是否要乘胜追击,平定准噶尔部,还需要商议,妍清不怎么关心,她关心的是,弘昭和弘晅要回来了。

马上就要过年了,还有什么比合家团聚更让人高兴的呢。

腊月初六早朝后,皇上率朝臣于太和门迎接,主将恂亲王携两位皇子及诸将的献捷,而后在太和殿论功行赏。

待朝臣散去后,四爷带着恂亲王和弘昭、弘晅去慈宁宫向太后请安。

“好好,回来就好。”自先帝驾崩,太后又有将近一年时间没见到小儿子了,如今团圆难免激动,红了一双眼眶。

妍清也差不多,无论是弘昭还是弘晅,看着都粗糙了不少,就算是金樽玉贵的皇子,在西北那种气候环境待大半年,也不可能和在京中时一样水灵。

一手养大的儿子,离开自己身边大半年,黑瘦不少,快成后娘养的了,怎么可能会不心疼。

自慈宁宫出来,妍清带着几个孩子回了养心殿,听弘昭和弘晅给她们讲讲西北的事情,弘昭比弘晅更加沉稳,话也比小时候少了,他们主要是听弘晅讲。

讲西北与京中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风俗,讲他们是怎么战胜准噶尔的,讲他们十四叔枪不离手,闲暇时带着他们去打猎。

弘昭和弘晅虽然去了西北大营,主要是起个稳定军心和督军的作用,基本上没有上过战场,而且有火力武装,也没有遇到过危机情况。

听两个孩子这样说,妍清也就放心了,“既然回京了,就不用再去西北了吧。”

“是。”弘昭颔首,“十四叔年后或许还要回去,我们就不用了。”十四叔想乘胜追击,全歼准噶尔部,扩大大清的疆域,但弘昭心中清楚,皇阿玛怕是不会允许。

不是皇阿玛不想拿下准噶尔,而是因为国库空虚。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算火器能大大的缩短战争时间,但是对朝廷来说,大军每一日消耗的粮草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按照弘昭的推测,皇阿玛三年内应该不会再兴刀兵。

母子亲近了两日,过完腊八后,妍清再次忙碌起来,临近除夕,今年的事情需要处理,一直忙碌到四爷封笔,妍清也跟着闲下来,开始放年假。

过完春节就是雍正二年,元宵后年味散去,一件件政事再次被提上议程,去岁秋闱弘晖去往江南主持监考,今年春闱,身为皇子的弘晖,依旧参与其中。

对此,乌拉那拉·容莹是最高兴的,满人重武轻文,但如今四海承平,国泰民安,对文官的看重正在逐步凸显。

参与主持春闱,是接近和拉拢学子的好机会,待参加科举的学子入朝为官,这些人将是弘晖的人脉,也可以善加培养,作为弘晖日后的班底。

母妃的想法,弘晖亦知晓,且这好处是明眼人都知道的,他以为弘昭就算不参与科举之事,私下也少不得要结交学子。

直到院试开始,他的人也没发现弘昭和弘晅有所动作,心下不解,不知是弘昭另有想法,还是其中有什么隐情。

其实哪里有什么隐情,不过是妍清和弘昭都未将心思放在这上面而已。

水泥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实验,如今开春化冻后,修建河堤,防治水患的事情就该提上议程了,弘昭在工部,光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就够他忙的了,不仅自己忙,还拉着弘晅帮忙。

治水之事,先帝时期便十分重视,不说年年拨款也差不多了,除了巡幸塞外,稳定蒙古诸部,先帝做的最多的就是南巡视察治水成果。

即便如此,水患依旧猖獗,除了人力不及大自然之威外,也有官员层层盘剥,贪污款项,致使朝廷拨下的银子无法投入治水,也是一大原因。

妍清前世的闺蜜是做工程核算的,除了听她抱怨头秃之外,对于工程项目的流程也有些了解。

除了策划、设计等,其中很重要的就是预算、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核算等流程,对于专业的预算师来说,工程中的一块砖、一块石头都能算的清清楚楚。

弘昭按照额娘说的,带着工部的官员做好工程设计后,写了一封折子,除了这些,折子中还提出了工程预算、外包、公开招标和核算验收的概念。

工程外包的好处就可以直接越过层层官员,工部官员直接和承包工程的人员对接,避免了朝廷拨款被层层盘剥。

承包人对招工给付工钱,可以让百姓多一条赚钱的路子,还能避免官员借着治水之事,向百姓征收徭役,百姓不仅拿不到工钱,还要被压迫。

公开招标保证了在相对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吸引更多投标人,通过市场竞争压低价格,提高性价比,规范化流程减少私下交易,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和避免腐败。

工部只要做好预算,待工程结束后,掌握好验收标准,做好工程核算,省时省力,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浪费和贪墨。

工程外包之后,朝廷还可以分次给付工程款,也避免了国库一次性支出太多导致国库空虚,简直算的上利国利民。

折子一递上去,四爷看过后当即都准了,下旨让弘昭协调工部和户部官员,做好工程预算,并尽快准备好公开招标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