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不想去?”

“大哥,我怕能力有限,耽误了大事。要不让老三去吧?”朱樉实话实说。

“老三得在家看孩儿。你不是爱逛、爱吃嘛,正好去玩儿玩儿。”

“让我去玩儿?”

“不然呢?不用你亲自动手,交给下面的人就行了。”

“那万一?”

“放心,不会的。你尽管去就是了。”

“那行吧。何时启程呢?”

“很快。你先回府安排一下,等旨意。”

“臣弟告退。”

所有人都走后,朱标坐着发呆了五分钟,突然开口叫秦顺。

“顺子,你去趟大都督府,告诉卫国公,不用抽调处州卫所的军士了。”

“再去中书省传朕的口谕,诚意伯病故一事,由中书省全权负责,安排刑部官员牵头,会同浙江布政使司、处州府、缙云县一起办理。涉案人员的捕拿、审问、押送等,皆有刑部以及地方衙门负责,人手不足的找秦王借调王府亲卫。大理寺、御史台派员监督。”

“遵旨。”

秦顺出去后,又唤来马忠。

“宣锦衣卫指挥使。”

“遵旨。”

约莫半个时辰,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便站在了朱标的面前。

“刘先生的事情,想必你已经知道了。”

“是,陛下。”

“如今锦衣卫百户李大力已经折返缙云,保护现场并控制驿馆相关人员。你立即加派人手,暗中调查此事。在朝廷钦差到达之后,留下李大力的锦衣卫百户,暗中盯着,其他人返京复命。”

“请陛下放心。”

“去吧,留给你们的时间不多了。”

“臣告退。”毛骧退出后,殿门再次关闭。

中书省内,胡惟庸正在为选派查案的人员,接到秦顺带来的最新旨意,心中犯了嘀咕。皇帝交付全权,让他派员察查刘基病故,这算不上信任,反而是一种试探。他立马停下手头的工作,乘车前往韩国公府。

“你怎么来了?陛下的话,你没听明白吗?”

胡惟庸听出李善长口气明显不善,但他还是硬着头皮说明来意。

“老相国,此事还得您给拿个主意。”

“该派谁去还派谁去。要是你临时改了主意,派个毫不相干的人,反而更容易令人怀疑。”

“老相国高见。您说,陛下是不是对学生有什么不满?今天故意借着刘基的死来敲打我?”

“这也难免。陛下初登大宝,年轻气盛,看不得大权旁落。你放心,老夫是先帝的托孤之臣,有我在,你的位置就稳得住。不过,我得问你,刘基的死,到底和你有没有关系?”

胡惟庸倏地一下站了起来:“老相国,学生对天发誓,与此事没有半点关系。”

“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好怕的。”李善长捋着胡子,“派人下去,走个过场,给陛下一个交代。”

“学生明白。”胡惟庸回答。

“回去吧,我累了。以后不要有事儿没事儿就往我府里跑,陛下那里不好交代。”李善长一边说,一边缓缓地靠在椅背上。

“学生告退。”

秦王府后堂,王妃王悯月正在喝茶,朱樉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

“怎么去了这么久?”

“别提了,出大事儿了。”朱樉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什么事儿?”

“刘先生在缙云病故了。”

“什么?”王悯月手中的茶杯啪地一声掉在地上,“诚意伯刘基,刘先生?”

“除了他还有谁。”朱樉端起茶杯,一口气喝个精光。

“得的什么病啊?这可是个大事儿,陛下怎么安排?”

“不知道,当时瞧病的大夫也没看出来什么病。”朱樉摇了摇头,“大哥让我当钦差,去缙云。你说这怎么弄?”

“让你去?”

“可说呢!推也推不掉,非去不可。”

“还派了谁去?”王悯月追问。

“刑部、大理寺、御史台还太医院,都派人去。甚至还调动了处州卫的一个千户所,到缙云去抓人。”

“这还差不多。陛下知道你有几斤几两,派你去无非是装个样子。”

朱樉开怀一笑:“哈哈,悯悯果然聪明。”

“没心没肺。”王悯月无奈地摇了摇头。

翌日早朝,朱标对刘基病故的事情只字未提,下面的人似乎心有灵犀,也没有主动上奏。卫国公邓愈汇报了征西将军沐英和平西将军丁玉的进军情况,目前二人已经基本就位,正在排兵布阵。

紧接着,朱标宣布十天后要前往中都祭祀皇陵,晋王朱棡随行。离京期间的朝廷政务由中书省丞相胡惟庸全权处理。

散朝后,朱樉、胡惟庸、陈宁以及大理寺左少卿王范被叫到了华盖殿。

“为避免扰民,此次就不调动处州卫的官兵了,责成刑部与地方衙门协同办理。钦差卫队也不另派锦衣卫了,由王府亲卫充任,如有必要,协助地方办案。”

“臣弟遵旨。”朱樉回答。

“人选都定了吗?何时可以出发?刘先生身故,在文人学子中引起轩然大波,必须给个交代。”

胡惟庸说:“回陛下,刑部侍郎李泰随行。”

陈宁说:“回陛下,监察御史邢雄随行。”

王范说:“回陛下,大理寺右少卿周志乾随行。”

“那太医院那边呢?”

胡惟庸回答:“回陛下,太医院典簿杜天僖,精通医理,随行前往。”

“哦,是他啊!既然人都定下来了,那就尽快安排出发。”

胡惟庸回奏:“臣与陈、王二位大人商议,奏请五日后出发。”

“老二,你觉得呢?”

“臣弟没问题,随时可以出发。”朱樉很痛快地回答。自从差人打听到处州府风光秀丽,美食珍馐,别具特色,他恨不得立即动身。

“好,那就这么定了。如今缙云县有锦衣卫百户李大力驻守,待朝廷钦差到后,可以向他了解情况。至于是去是留,听凭钦差决断。”

“臣弟明白。”

“那就各自去忙吧。”

“臣告退。”四人施礼退出殿外。朱标换好了衣服,直奔西宫。

“急急忙忙地,又出什么事儿了?”马太后问。昨天得知刘基病故的消息,她一宿都没睡好,早起也没什么精神。看到皇帝匆匆而来,一颗心又提了起来。

朱标一边搀扶,一边说:“有一件大喜事,必须得和您商量一下。”

“啥喜事儿?”马太后一脸疑惑。猛然间伸手抓住了朱标,激动地问,“是不是老二媳妇儿怀上了?”

“娘,您别激动。二弟家有这喜事儿的话,他早跑来跟您报喜了,还能等到我来说。”

“那还能有啥喜事儿?”

“是四弟。”

“老四媳妇儿怀上啦?”马太后惊讶地问。

朱标一阵巨汗:“娘,四弟还没娶上媳妇呢!”

“啊,对!”马太后恍然,“他这熊孩子能有啥喜事儿?”

“给四弟找媳妇儿呀,这还不叫喜事儿?”朱标笑着说。

马太后一听是给整天调皮捣蛋的朱棣找媳妇儿,立马提起劲儿来:“哪家儿的姑娘啊?”

“魏国公徐叔叔家的大丫头,您觉得怎么样?”其实这事儿去年朱元璋刚驾崩的时候,朱标就和马皇后商议过。可自那以后,马皇后的精神头儿越来越差,记性也大不如前,太医院对此也束手无策,朱标看在眼里,干着急。

“好啊!徐家同意了吗?”

“这个......”

“怎么?徐家没同意?”

“那倒不是。儿子还没和徐叔叔提起,这不是先问问您的意见。不过,儿子丑话说到前面,徐家大丫头,知书达理,人称女诸生,而四弟呢?我担心徐叔叔不愿意啊!”

“这倒是,老四这小子整天没个正形儿。”马太后心里也打鼓。

“儿子的意思是,要不您先和魏国公夫人聊聊,通通气。徐叔叔远在北平,一时半刻也回不来。”

马太后点点头:“行!明儿我就叫谢氏进宫叙话。”

“这事儿先不要和四弟说。万一没谈成,他岂不空欢喜一场。”

“娘知道。”

五天之后,以秦王朱樉为首的钦差队伍浩浩荡荡地从京城出发,前往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