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19章 魏博,又是魏博(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章 魏博,又是魏博(三)

深入草原,有许多工作需要准备,其中重中之重是探明道路。

比如前汉经营草原,最大的问题就是道路不熟。

好在这方面大唐比前代优势极大。

国朝承于隋,隋出于北朝,而北朝本身就是草原胡儿南下与北方汉人豪强融合的产物。所以,草原,对于唐儿来说从来不陌生。

随便找一找,亲朋故旧一大堆。

随手招一招,带路党一抓一大把。

不过呢,毕竟从安史之乱以后唐军就鲜少深入漠北了,也不能过于草率。

豹军初到山北时饥不择食,李老三组织过深入草原的远征,只是靠近辽东那边,挨着大兴安岭,那都是大草原的边缘地带了。从振武军过阴山向北,这是传统的漠北之地,与那不是一国。

而且,说起来郑守义还从来没有深入过草原呢。

所以,探路,尤其事关重大。

这事交给刘老三和安娃子操办,这一老一少两个细作干这事专业对口。

方法也不出奇,一是遴选向导,一是派商队进草原。

附近就有许多蕃部,与草原里都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叫上他们做带路党。只要能说妥了好处,能去兄弟家抢一票,热情都很高涨。

不不不,今年是进草原做买卖。

先把路都熟悉了,明年才好动刀子。

事情不难,只是需要认真做。

然而事不如意常八九,总有人要来给郑大帅拆台添堵。

四月初,幽州来信要他立刻过去议事,镇中要同时做好出征的准备。

出征?

……

事情很突然,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死了!

暴毙。

可能是早年太拼,落下了过多暗疮。

也可能是其他什么原因。

总之,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突然就死了。

死得毫无征兆,死得莫名其妙。

死得好啊死得妙。

前文说了,这两年河北总体太平,为什么说总体太平?

因为总有不谐之音,就是这个杨师厚。

这厮驱逐罗周翰后,重置牙兵八千,号银枪效节军,以此为先锋,横行河北,那是相当骁勇。就在郑大帅去打夏州的前后脚,杨师厚发兵十万游成德,大掠冀、赵,狠捶了赵兵一把,抢了个盆满钵满。

其中最亮眼的就是这八千人的银枪效捷军,杀得赵兵满地窜。

王大教主欲哭无泪。

为什么打我呢?

义武节度使张德奉命救援,在成德,双方小做了一场。

据说张德还吃点小亏,因为似乎是张大帅先撤退的。

不过杨师厚也没有得寸进尺,看辽贼下场了,也就罢兵。

反正,在朱梁在战场上能占辽贼便宜的,杨大帅迄今是独此一家。

当然,杨大帅对外狠,对内也不软。

当初他带兵去洛阳找朱友珪聊过天,这事儿可是谁都没敢忘。后来朱老四朱友贞想兵变,也得先向这老货许下重诺,换得这老兵头首肯,才敢提兵向西,弄死了杀父逆贼朱友珪。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朱友贞也是行四。

而且这位朱四也是兵变上台。

朱老四……

这是传统手艺呀。

总之,事后这位朱老四拜杨师厚兼任中书令,封邺王,赐诏不名,连朝中大小事情,都要抄送一份到魏博,时常咨询杨中书的意思。

窝囊了两年,一朝翻身啊。

听说杨师厚死了,朱有贞白天假哭一回,当晚就狂欢闹通宵。

死得好,死得妙啊。

杨师厚一个藩镇能拉出十万兵,你让朱梁天子情何以堪?

先帝厉行削藩,却被朱友珪这蠢猪搅了局,搞得十分被动。杨师厚就是这帮老杀才的风向标,如今死了,正是重振朝纲的好机会呀。

现任梁帝遂令分天雄军为二镇。

西边相、澶、卫三州新设昭德节度使。

东边魏、博、贝三州仍为天雄军。

为保证执行命令,朱友贞专门挑了外来户张筠为首任昭德节度使,贺德伦接任天雄节度使,准备重振朝纲。

于是,毫不意外,老刺头魏博再次造反。

朱有贞对这帮老杀才的能耐是有所预判的,所以特意安排了老将贺德伦出马。这货是西北武夫出身,也算能打,在魏博也有些威名。当年刘仁恭侵魏,他就曾领兵救援,就在贵乡城外大破刘贼。

去年,杨师厚举荐河北降将张万进为平卢节度使,顶了老贺的座位。从这里说,贺德伦与魏博的这帮混蛋应该混不到一处去的。

派遣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良将,朱友贞也算煞费苦心。

张筠亦非素人。

他原是军阀时溥的宿州刺史,后来投了朱三哥,曾为老朱亲军长直军指挥使。长直军,那就是御用卫队之一,还是特别能打的队伍啊。此次朱有贞上台,张筠也出了大力,同样是个有些能力的老革命。

为了支持这二位办事,朱有贞又以刘鄩为将,将精兵六万过黄河,以北伐成德为名驻兵相州,威慑天雄军的这帮刺头。

为了重振朝纲,为了振兴大梁,朱有贞是说干就干。

杨师厚前脚死,刘鄩的大军后脚就过了黄河。在六万大军的威慑下,张筠迅速控制了相、卫、澶三州,西昭义就此拿下。

然后,魏州就反了。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原来,杨师厚的旧部与主力都在魏州。此次拆分天雄军的重头戏,也正是要把这几万兵打散。贺德伦谨慎从事,直等到西边张筠已经站稳才开始行动,敦促魏州的将士们移营。

什么叫移营?就是要将这帮人调往相、卫,然后进行重组改编,或抽调补充禁军、侍卫亲军,或作为昭德军驻防在西边。

其中特别刺头的,自然是要肉体消灭。

那边已经做好准备。

为了支持贺德伦的工作,新上任的澶州刺史王彦章,对就是王铁枪王将军,奉命亲领亲率龙骧军五百骑进入魏州来给贺德伦撑场面。

结果,就在王彦章抵达当夜,杨师厚旧部在张彦、卢文进等领导下,围攻王彦章,五百骑伤亡殆尽,王铁枪夺路而逃。

次日晨,魏兵里应外合攻入牙城,杀贺德伦亲兵五百,将老贺直接捆了。

动作干净利索,行云流水,毫不拉稀摆带。

……

郑守义快马加鞭,一把老骨头跑了上千里,好悬没有散架了。

赶到幽州是四月中旬。

这两年李老三按捺住心情静待时机,如今魏博乱起,机会来了。

李老三等不及他,已先行南下,留令让郑二抓紧赶往瀛州汇合。

老屠子于是屁股一歪就往南追,总算在河间赶上了李老三。

节堂内,唐公李枢密俯身沙盘,问老郑道:“郑公带了多少人来?”

郑守义有点恍惚,这一幕,似曾相识啊。

甩一甩脑袋,道:“事起仓促,我是接令起行,随行二千骑,大军还在后头。”又补充说,“我带了十三郎来。”呵呵,进魏博,岂能不带十三郎。

李枢密道:“甚好。魏博这帮刺头,一味用强可不行。”

郑守义在路上已陆续得知魏博的局势,道:“可是要取魏博么?”

“嗯。”李枢密情绪略有些激动,拉着老郑手道,“张彦来信说有意归附。现在问题是太过仓促,我军调动有些滞后。

刘鄩六万兵就在相州,随时能打过来。

魏兵群龙无首,有点慌乱。

我算一算,张德南下大概有万余兵,我这里一万多,等幽州队伍跟过来,好歹还有一段日子,我就怕慢了。”

点点胖五郎,让他再将局势说一遍,重点补充了最近几天的变动。

魏博造反,朱有贞这次没有第一时间发兵征讨,反而派遣使者过去抚慰,还答应让张彦做刺史。但是张彦不同意,提出魏博六州必须完整,撤销昭德军。

面对张彦的漫天要价,朱有贞又没有接。

张彦等人可能也知道本届梁帝不会跟他们善罢甘休,便来信向唐公求援,准备带资产入股卢龙。

听了胖五郎的介绍,郑守义心知这是天赐良机。朱三死后,他们一直在等机会,在等朱梁自己乱起来。没成想,杨师厚占了魏博就没再闹,朱友贞也捏着鼻子做乌龟,一等就是两年。

“不急。我军只要到了,梁贼未必就敢轻动。魏兵闹事那一个个都不白给,刘鄩欲迅速平定魏博,哼哼,没门儿。”顿一顿,郑守义感觉自己对魏博很有发言权,便继续认真分析道,“要稳一点。

这些混蛋反复无常,我军若是准备不足,只怕也得吃亏。

我已令毅勇军尽快赶来。

王镕还算可靠,张德这边若有万五,我这里八千,幽州再出个二三万,也差不多了。刘鄩这厮我未闻其有甚能为,又是客将,天晓得能调动几个兵。纵有六万人,不足为虑。

若兵力仍有不足,无妨让韩进通过来助战。”

韩进通也就是李嗣昭,李存勖身死降了朱梁,后来又横跳回来。反正不管挂谁的旗,这位仁兄近年来都稳居潞州城,坐看风云起。之前李枢密不想在河东大动干戈,就没跟韩进通这墙头草计较。

此时郑守义提出让这厮出兵,李枢密依然是无可无不可。细细盘算了一下,李枢密道:“还是问问赵王能出多少人吧。”

能打不能打无所谓,好歹能捧个人场出点粮不是。

当家不容易,能省一点省一点。

又等二日,幽州援兵陆续抵达,张德也亲率三千前军到了。

大军原拟南下冀州、进入贝州,岂料贝州刺史张源德据城不纳,李枢密只好绕城而过。为保后路通畅,又令义昌元行钦来援。元行钦沿途先取德州,通过永济渠向唐公大军保障辎重,元大帅自将兵在侧,监视贝州之军。

李枢密酝酿多年的南征就此开幕。

河北大战,从此翻开新篇章。

……

此次进入魏博前,唐公申明军纪,不许扰民。

他们是王师,是来解救魏博百姓于水火的,可不是进村的鬼子、下山的土匪。

不出意外,成德又是王明德将军领了几千人来。唐公特意给王明德说明,必须约束军纪,不许胡来。之前王将军就吃过亏,非常懂事,一句屁话没有。

郑大帅当仁不让做了前锋,命史怀先史将军在前开路。

十三郎手下都是魏博老小子、小青年,感觉这次是荣归故里,那是相当卖力。一个个鼓动唇舌,拉亲戚,攀交情,加之张彦向唐公求援的消息早就散开,大军一路南下,除了清河城里的张源德,沿途那是望风而降,应者景从。

郑大帅兵不血刃占了临清,距离贵乡已不足百十里了。

到此,大军暂停脚步。

其一,是因为跟张彦的条件还没谈妥,不好走得太近,造成误会。

其次,是清河城还在临清侧后,多少有点顾忌。

第三,则是因为刘鄩大军驻已至洹水,就在贵乡西边区区数十里。

没错,洹水,当初独眼龙险些被三哥捉了活口,以及后来单无敌马失前蹄折戟沉沙,都在那里。

……

贵乡。

城楼上。

贺德伦将军被困在此已快满月,真是恍如隔世,似在梦中。

本来他在平卢干得挺好,杨师厚老混蛋没事找事,推荐一个张万进,硬把他的位置顶了。朱老四连个屁都不敢放一个,真是。

转头老杨死了,朱老四又让他来天雄军干活,搞杨师厚的旧部。

呵呵,真是知人善任。

魏博这地方,其实不错,杨师厚能做土霸王,咱贺将军也不是完全没想过。但是,朱老四预判了他的预判,只让他带一千卫队进来……

老贺也挣扎过,但是朱老四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得一步步来。魏博过于敏感,人多了怕出事,要人少些,避免用力过猛。

杨师厚第二做不了,贺大帅决定退而求其次,提出让刘鄩的大军直接进魏州。

据他了解,张彦就是个陷阵将,并无杨师厚的手段。老杨死得突然,根本没机会做安排,只要动作快,贵乡城里一团乱麻,直接快刀斩了。啃掉魏州这个硬骨头,其余诸州那就是反掌可定。

奈何,又不允。

站在窗棂前,看下边卫兵转来转去,贺德伦心中慨叹,传说先帝常言诸子如豚犬,诚哉斯言。

却见城下涌来大群武士,老贺眯眼观瞧,是张彦这孙子带着一群帮凶。

当时乱起,贺德伦以为死期已至,岂料不是,叛军竟要推他做大帅!

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贺德伦心中鄙夷,张彦这傻小子都造反了却不敢挑大梁,非要把他贺某人推出来,凡事要以他老贺的名义发布。比如,向辽贼输款,都是用他贺德伦的名义。哼,要么是蠢,要么就是无能。

咳。朱老四疑神疑鬼,怕他贺某人做了杨师厚第二,也怕刘鄩失控,结果呢?闹了一圈,叛军要死要活地推咱贺某人上台。

嘿嘿。

咳。

不片刻,伴随一阵地动山摇,张彦等人来到。一个个面色如常,倒是瞧不出悲喜。贺德伦不动声色地问:“张帅,有何处用得贺某,只管直言。”贺爷江湖混老,十分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

杨大帅突然离世,弄得张彦等人措手不及。

事情过于突然,又是外来户,开始都很慌张,彷徨无措。直到朱梁拆分魏博消息传来,还要兵将调走一半去相、卫,这才有了转机。哥几个终于抓住机会,鼓动军士撵跑了王彦章,捉住了贺德伦。

但是,局面仍然凶险。

朱梁不可能善罢甘休,但是投卢龙就一定好么?

张彦将军没那么幼稚。

对于这个李枢密,张彦哥不认识,心里没底。

“贺帅。”张彦道,“唐公大军已至临清,虽说要投唐公,这是尚未谈妥。我等愚鲁,还要请教贺公一二。”

又是贺帅,又是贺公,老贺可不被这混蛋迷惑。那天把刀架在爷爷脖颈上的,难道是别人?还有他贺某人的亲兵可都是铁杆弟兄,死一个都心如刀绞,半天就杀了五百多,还押着几百不知生死。

如此深仇大恨,西北汉子真是恨不能将张彦这厮连皮下锅炖了。

但是要忍呐。

“嗯。这唐公,我也不熟啊。”贺德伦一边胡柴,一边思索,“不过,我听说这厮自称要做周公,想是个厚道人吧。

那年在德州,据我所知,那年刘守光反了卢龙,那李三击破沧州却没有赶尽杀绝,反要放刘二去塞外。有如此胸襟,想必不难谈吧。”说着,老贺有意无意瞥了一眼边上的一个大汉。

不是别人,就是卢文进。

当时刘守光已经决定西走,却是这厮与张万进造反杀了刘守光来投。敢杀老板的亲兵头子,贺德伦哪敢收留,转手就送给了艺高人胆大的杨师厚。

后来张万进去平卢,卢文进却抱紧了老杨的大腿不走,留在了魏博。

所以说杨师厚艺高人胆大呢。

这卢文进身高七尺,膀大腰圆,战斗力真是不弱。此次兵变也表现出彩,而且王八蛋是非常抢眼,杀起老贺的人最为凶残。那是当着面将他几个亲兵劈成两段啊,半拉身子都还在地上乱爬,鲜血喷了贺某人一脸。

张彦与李遇对个眼神,李遇道:“贺公在平卢有年,可知刘鄩此人?”

对这个刘鄩,贺德伦没有好感。此来魏博,他也曾请刘鄩拉兄弟一把,派大军随他一起过来,但这老狗说什么也不肯,反而说什么连环计,步步为营?王八蛋站着说话不腰疼,丧尽天良呀。

好,弄来弄去,就把爷爷弄成了阶下囚。

其实不来就不来,但是你刘鄩又让王彦章来是几个意思?

要来,你大兵压境,以力服人。

要嘛,你就别来,在外面等着,等老子哄了人出门再动手。

带五百人来干嘛?

爷爷好不容易哄得牙兵准备出发,王彦章一来,直接爆了。

都是什么人呐!

但是这些话老贺决定不说,免得刺激了这帮杀才。

贺德伦凝眉道:“我到平卢那是哪一岁了,刘鄩早去了东京。贺某对此人知之不多,只听说当初平卢换帅,那厮做刺客助了王师范接位。之后在平卢倒是办事勤谨,在平卢诸将中有些名声。

不过,嘿嘿,平卢军嘛,不过尔尔,这厮也就是矬子里头拔将军。

哦,在淄青这厮有个声名,叫什么一步百计?那岁王师范造反,刘鄩奉命偷了个兖州,然后将一条葛家眷供起,熬到王师范投降,这厮自己搭着葛家老夫人这条线,顺水推舟降了先帝。

呵呵,这也算是一步百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