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15章 北巡与西征(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讨行营就在此前周德威的筑营地驻扎。

当初周将军办事认真,做工十分到位,虽然寨子木墙早已不见,但当年挖的沟堆的垄都还有痕迹。

这边按部就班地掘壕立营,李承嗣领兵直扑夏州。

他没打算立刻攻城,如果仁福将军能做个识时务的俊杰最好。毕竟,老军头李承嗣也不想麾下儿郎枉死。

郑大帅在这一带那是很有威名。

听说唐军,尤其是郑大帅到了,从次日开始,就有北方草原的酋豪们陆续赶来。此次大军是从东边麟州一带过来,没有从夏州北面的草原走,许多部落因此躲过了一轮毒手。

那还不赶紧来献忠心,难道等着人上门用刀子挖心么。

忠心,当然不只是嘴里唱两句赞歌这么简单,肯定是要出血的。

酋豪们主动赶着牛羊骏马上门,每天都要在仁福将军的眼皮子地下唱大戏,闹得仁福将军心烦意乱,在降与不降间反复横跳。

投降,还是不甘心呐。

前几次这不都顶住了么,万一这次也能行呢?

这次贼子来犯,早就传出了风声。仁福将军好歹也做了几年节度使,不是当年那么不堪。这些年,他在城里逐渐囤了不少粮食,兵马也养得三五千。

这番他面对即将到来的贼兵,自知势力单薄的仁福太师未雨绸缪,派人向南边横山里的党项兄弟打过招呼。许下种种好处,请他们出兵相助。只可惜野利等部一个个都不应承。

闹到现在,只有仁福将军自己砸锅卖铁凑出了城里这六千多兵。

投降,是真不甘心呐!

大军是七月中旬到达,正赶上酷夏的尾巴。

郑大帅耐不得热,没事儿就泡在营边的河水里消暑。此番西讨,他就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来的。李承嗣不着急攻城,他就更不着急。

“若非怕爷爷不在,咱弟兄要受李承嗣欺负,我都不想来。

卢哥儿,你那麟州怎样了?”郑大帅在河滩边上开了片浅水池子,赤条条地泡在里头,将脑袋枕在岸边,闭着眼跟卢八哥闲扯。

老卢是带着一千骑才赶过来,也光溜溜缩在水里。道:“还成。折家搬走,省了大事。有个杨家我看还算听话,用得顺手。也就是麟州太远,你看看让哪个过来,爷爷还是想回幽州。

至不济,在朔州也行啊。”卢八自忖年纪不小,实在不想再来这里吃砂子。

郑大帅左右瞅瞅,发现李岩、李乐两个小兔崽子又不见了。

数月过去,新兵操练早已结束,郑大帅也在心里做好了决定,于是专门把这小哥俩弄到身边做卫兵,准备好好教导一番。岂料俩小子好容易虎出牢笼鱼入渊,根本不在他老黑身边晃,整日里跟着小屠子前前后后,出营乱转。

实在是一片真心错付了。

“那你让谁来?”郑守义心不在焉地说。

卢八眼都不睁,道:“你是大帅,你说了算。”

“那你问问王义这厮?”前面就是老王陪着老卢在麟州折腾,让那老小子接任,肯定出不了乱子。郑守义还有一个

“成啊。”卢八哥就在心里琢磨,怎么说得老马匪点头。

老哥俩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淡,快要日暮,来了信使找他们去军议。来到帐中,也就是李承嗣和几个幕僚。“郑帅。今日得报,没藏家出兵了。”敌人来了援军,李承嗣是一点不紧张,反倒语气有点兴奋的意思。

郑副都统扶一扶肚皮,问:“来兵几何?”

李承嗣李都统道:“据探,有个万把人吧,似是野利家为首?”

地图上,已经用小旗子表明了敌军的大概方位,郑守义顺着李承嗣的指点,够着脑袋看一眼,大概知道这伙党项羌的所在,挠挠头道:“野利家?搞不懂。”

老屠子来此抢了两回,也没弄明白这些党项羌的情况,太乱。

反正爷爷刀子硬,犯不着费这个心。

李承嗣补充道:“尽是衣甲不齐者,马兵甚少,多为步卒。”

要说这李承嗣是真坏。

明明可以一鼓作气拿下夏州,但就是不动。郑大帅早就揣测他是想引蛇出洞,给逆贼一锅端了,现在看来一点不错。

与山北不同,这边毕竟地头不熟,山沟纵横的,北面草原比较坦荡还行,真的一头钻进群山里,谁都免不得懵圈。

而夏州这边被几次打击,据说敲碎骨头熬油也就凑了几千残兵败将。附近地势开阔,又不担心城里的党项羌翻天,引蛇出洞,围点打援,正当其时。

嘿嘿,钻山沟有危险,但是贼子到了这夏州城下,那就是他郑某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一切尽在掌握,真是爽快!

郑守义作态询问:“怎么打?”毕竟主帅是李承嗣,将来这就是邻居,郑大帅觉着该尊敬要尊敬。远亲不如近邻么。

李承嗣道:“放到城下,阵战破之。”

郑守义没有异议:“你是都统,你说了算。”

……

在定难军的地盘上,拓跋家亦即李家是老大,其下则有诸多豪族,比如野利家、没藏家、嵬才家等等。这些党项酋豪与仁福将军的关系,恐怕与大唐中央与藩镇相类,既有合作,也有斗争。

闻知辽贼有意进犯,仁福将军就向各家去信拉帮手,不能说应着聊聊,只能说完全没有响应。

附近的各部落大多直接跪了贼子,如今反倒是南山野利家带着人马赶过来助战。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

野利家,是南山党项豪族,据称其部没有十万也有八万,妥妥的实力派。平夏这边的墙头草是万万信不得了,仁福将军暗自盘算,若能熬过这一关,就跟野利家好好办联姻,再拉拢一些南山部众。

届时,就让这帮家伙动手,把家门口好好清扫一遍。

但是,熬得过去么?

仁福将军又开始纠结。

战,还是降。

要不要卖了野利家跪了算,现成的投名状。

仁副将军自己信心如何难说,几个儿子倒很亢奋。

长子李彝殷早已出城去迎接,领着一个中年老汉正风风火火地赶过来。

这是个典型的陕北汉子,爬满褶子的老脸红得发紫,仁福将军抛开杂念,抢步上去,与他四掌相握,热泪盈眶,道:“汉人说,患难见真情。今野利族长能伸出援手,某铭刻于心,待退了强敌,这定难军,你我两家共之。”

野利族长刚从山上下来,仁副将军这般慷慨,羞涩道:“李兄言过了。”

仁福将军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也不等了,直接就问:“家中可有女子?”

野利族长憨厚一笑,道:“这个倒是不缺。”

“善哉。”仁福将军看了一眼儿子李彝殷,心说,回头就让儿子把老婆撵走,向野利家求亲吧。

傻儿子还不知道自己已被爸爸安排了,陪在一边满脸红光,一双糙手都不知该往哪里安放。

……

援兵入城的次日,李承嗣差遣信使至城下,射书上乘约战。

书曰:

“大唐征西行营都统制李,以兵五千,约拓跋仁福三日后会猎于夏州。”

这战书好不歹毒。

不称官职不称李姓,这是不承认仁福将军的官爵与身份。

说只出五千兵,这就是赤裸裸的鄙视。

看着这战书,陇西郡王李仁福大脸红了又黑,黑了又红。

欺人太甚呐。

更可恨的,是他感觉就算人家五千自己也干不过。

真不是妄自菲薄。

别看党项如今遍布京西北。夏绥有党项,横山有党项,西边灵州、盐州有党项,天德军、振武军有党项,北至阴山以北,南到横山,东到大河,西至河西,好像处处都有党项。

但是,党项从来就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战斗力也很一般。他们主要靠地利跟人耗,真打起来,吃亏的多。哪怕是中唐以后,朝廷对党项的压制也从来没有失控过。只不过,在人家眼里,党项还不是一个应被重视的对手。

没错,连做对手的资格都没有。

也不怪人家瞧不起。早年拓跋思恭勤王时,面对巢贼就没打什么胜仗。当然那会儿仁福将军还小,亲爸爸挨打也没让他亲眼见过。但是前两年在家门口被捶,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记忆就十分深刻了。

尤其跟着杨师厚出城的那次,仁福将军亲自带队,被老黑一个照面打散,狗撵兔子一样追得满地跑。每每午夜梦回,都叫他冷汗直冒。

跑慢一步,就死挺了。

辽贼他没机会细观,但是梁军嘛,仁福将军是凑在近前看了个饱。

士兵令行禁止,杀人技艺娴熟这都不说,只看那一身铁,仁福将军就知道自己该干嘛去了。杨师厚带来二三万人,一大半铁铠,而且品质上乘,这就甩出他几条街。哪怕到今天,他仁福将军凑得出三千甲士么?

这样的梁军,辽贼能杀个旗鼓相当……

浪战?仁福将军是想都不敢想的。

但是,野利族长显然没有经受过生活的毒打,斗志还很高昂,义愤填膺地说:“贼子来了几多?这是瞧不起爷爷么。”

也不怪老酋长不知彼情。从李大郎时代以来,豹军上下就养成了不废话,不夸耀,该下死手下死手,该跑路时就跑路的工作风格。既没有四处公布出兵规模的习惯,更不屑于虚张声势。

所以,公开场合,你是听不到辽贼的出兵计划的。

至于说从营地规模估算敌军规模?这种高级难度的技术活,就更不是野利族长所能掌握的了。所以,老酋长是真不知道对面的敌兵究竟有多少人。

跟他同来的一众酋豪也纷纷鼓噪,道:“哼,五千,让他出一万又怕了他。”

在山民冲突中,从来都是他们党项汉子牛气。说一个打十个或许有点夸张,但是一个打三两个不在话下。淳朴的酋长们觉着,他们这一万多人,怎么着打个二三万不成问题。

仁福将军看看这些山上下来的异父异母的亲兄弟,真是傻得可爱。

也不怪山里人傻,实在是黄巢之后,唐朝彻底塌了脊梁。京西北各藩镇先是自己杀来杀去,后来又被朱三哥捶了一遍又一遍。而朱三哥的重心从来就不在关中,就搞得京西北越来越空虚。

认真想想,除了辽贼两次来犯,他仁福将军几时见过大唐的经制之军?

大唐,或许曾经辉煌,或许曾经武勇,但是,时间是把杀猪刀。

二十年,已经足够成长新一代,足够一代新人换旧人。

哪怕是从巢乱结束开始算,迄今也有三十年矣。至少一代半人的遗忘,足够党项羌们忘记唐军的刀锋了。

拓跋家,其实是为数不多比较有自知之明的党项豪族。可是平心而论,若非自己被人家摁在地上很捶,仁福将军也未必有这个自知之明。

而眼前的问题是,面对野利等酋豪,仁福将军实在说不出认怂的话来呀。

陇西郡王不要脸的呀。

“哼!”仁福将军将案猛砸,道,“贼子欺人太甚,便允了他。”

……

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上谁怕谁!

等了这久,夏州大战总算要开场了。

可是只略略看了一眼,郑大帅连跟这些杂胡动手的兴趣都欠奉。

尽管胡儿都不行,但这里也是要分个等级的。

比如,有不行,有特别不行。

比如,山北的秃头蛮,确实实力也不行,可是人家多少还有个阵型,而且马多,真让秃头蛮撒开了打,玩起捉迷藏,也是很麻烦的。往前数一数,栽在秃头蛮手里的唐军也不是一个两个。

毕竟,那也是号称两蕃之一的老刺头。

所以,秃头蛮,契丹,这就叫做不行。

眼前这算啥?

一帮连马都没有几匹的杂胡,想玩捉迷藏都不成。

乌泱泱挤一堆,那都是啥?

中间有那么一小撮嘛还像个人样,好歹有些甲,也算有个站相。

但是往旁边看看,那都是什么玩意?一个个栽栽歪歪、破衣烂衫,手里都是什么?那是木棍子么还是粪叉子?是,郑大帅手下也有用大木棓的不假,但那也是敲马头砸马腿的专业设备好吧。

这是来打仗还是来械斗?卢龙的械斗都比这个有牌面吧。

目测可能有二万多?反正黑压压一大片,郑大帅也说不清楚。

可是收拾这些乌合之众,哪里用五千人呢?老屠子盘算,放出义从军就围着射箭,估计就能射崩喽。

也可以把突骑两翼拉开,转到侧面往里切,唰唰两刀就差不多了。

又或者,直接把甲士压上去,就大刀片子、大枪招呼,还不跟砍瓜切菜一般。

什么姿势都能有嘛。

这就是属于特别不行。

等等。

对面那是在干啥?

几个披红挂彩的神棍,那是在跳大神么?

郑大帅在脑海里设想着如何破敌,仿佛耳边飘来天外之音,是谁给了这帮杂碎浪战的勇气!梁静茹么?

今天的主帅是李承嗣,老屠子作为副帅,陪在中军将台上。

总共就五千人,也没啥好摆的。

右军是毅勇军的五百骑,其中有二百具装甲骑。这次总共就来了二千毅勇军,结果这二千人都用不了。忠武都抽了点人,老马匪也出了点人,总共凑出这五百骑,否则,他常捷军一个人都轮不到不上场,太不合适。

左军是一千义从军,耶律滑哥领头。这就是今天最大的一股骑兵了。

郑守义认真想了想,上一次如此寒酸地打仗,是什么时候?

实在想不起来。

中军是怀远军,前后左右分作四个部分。

居前是共两排一千八百步军,作三十六个大队,前一排二十一队,后一排十五队。此皆为重甲步人,持步槊,部分兼持弩或长弓。

此为一阵。

在一阵的两侧各有十个大队骑兵,共计二十队,一千骑。其中每侧前四队为具装甲骑的战骑,之后是四队马不披甲的陷骑,最后为两队轻甲游骑。

此为左右二阵。

又在其后,是李承嗣的五百卫队。

此为后阵。

是的,全军四千八百人,比战书还少了二百。

当然,这点误差就没必要通知对面知晓了。

至于对面的党项人……

就实在没什么好描述的,也实在无法描述。

总而言之,就是乌泱泱的乌合之众。

对,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