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禄三年(1560年)早春,京都的樱花尚未绽放,近畿却已弥漫着三好家政治全盛的荣光。三好长庆刚与足利义辉达成和解,将居城迁至河内饭盛山城,麾下重臣松永久秀、三好义贤等人跻身幕府相伴众,近畿十国尽在掌控,连朝廷都对其言听计从。
然而,这份看似稳固的霸权,却在河内国一场突如其来的下克上风波中,悄然显露出裂痕。畠山高政被安见宗房驱逐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搅动了近畿局势,也让三好长庆不得不再次拿起刀剑,维系这份来之不易的全盛。
河内国自游佐长教遇刺后,便一直处于附属三好家的微妙状态。名义上的领主是畠山高政,实际权力却被安见宗房牢牢掌控。安见宗房凭借早年跟随三好长庆的功绩,逐渐架空畠山高政将河内国纳入手中,成为三好家在河内的实际代理人。
畠山高政在高屋城议事厅内,终于忍无可忍的爆发了。面对安见宗房僭越无礼的行为,他拍案怒斥:“我才是河内畠山家当主,何时轮到你做主!”这番公开的不满,彻底点燃了安见宗房的野心。
安见宗房率领麾下武士突袭高屋城内宅,以畠山高政昏庸无能为由,将其强行驱逐出高屋城,自立为河内守护代,并派人向三好长庆禀报。消息传到河内饭盛山时,三好长庆正在与松永久秀商议幕府政务。
听闻安见宗房的举动,三好长庆猛地将手中朱笔掷在案上,脸色铁青的怒斥道:“安见宗房好大的胆子!我刚与将军达成和解,正要彰显纲纪,他却敢在此时搞下克上,是视我三好家为无物吗?”
松永久秀在一旁躬身道:“主公息怒。安见宗房虽有不臣之心,但河内毕竟乃近畿核心,若放任其作乱,恐引发其他豪族效仿。不如派军前往,助畠山高政复位,如此既彰显主公维护秩序的决心,又能敲打安见宗房等类似豪族。”
三好长庆点头,目光落在松永久秀身上:“此事便交由你去办,率五千众前往河内,务必将安见宗房赶出高屋城,迎回畠山高政。”他深知松永久秀的谋略,也想借此次行动,让松永久秀进一步掌控河内的势力,制衡其他潜在的反抗者。
松永久秀领命后迅速集结五千兵力,从饭盛山出发向河内高屋城进军。他本以为凭借三好家的威名,安见宗房会不战而降,却没想到,安见宗房早已暗中联络了纪伊国的根来众。这支拥有者大量铁炮的僧兵武装,以铁炮奇袭战术闻名,是近畿南部最棘手的势力之一。
安见宗房以河内赋税为诱饵,换取根来众两千人的支援。松永久秀所部在高屋城外遭遇安见宗房与根来众联军的痛击。根来众铁炮队躲在木栅栏后,对着三好军实现密集射击,瞬间打乱了松永久秀的进攻阵型。
安见宗房则率武士趁机冲锋,三好军腹背受敌阵型溃散。松永久秀虽奋力反击,却因缺乏对铁炮应对经验,最终惨败而归,五千兵力损失近半。三好长庆得知战败消息后,怒不可遏的将松永久秀训斥了一顿。
但愤怒过后,三好长庆也意识到安见宗房的威胁。若不亲自出手,不仅河内难保,三好家的威望也会一落千丈。当月三好长庆便亲自挂帅,率领两万精锐,从饭盛山出发,再度进军河内。
三好长庆的两万大军与松永久秀的五千乌合之众截然不同,沿途河内豪族见状纷纷倒戈投靠。当三好军抵达高屋城下,安见宗房站在城头,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三好军,心中终于生出恐惧。
安见宗房试图让根来众再次出战,却发现根来众见三好长庆亲征,早已悄悄撤走。这些雇佣兵只认利益,又岂会愿意与三好家主力硬拼。失去根来众的支援,安见宗房麾下士气大跌,许多人夜间偷偷向三好军投降。
仅仅三天高屋城便宣告失守,安见宗房带着少数亲信向大和国逃去。此地虽是松永久秀的势力范围,却也是安见宗房唯一能寻求庇护的地方。三好长庆进入高屋城后,派人迎回畠山高政,却并未将河内实权交还给他。
三好长庆先是令松永久秀入大和国追杀安见宗房,同时在信贵山筑城,以将大和国纳入直接掌控范围。此时大和国虽名义上由三好家管辖,却仍有许多豪族拥兵自重。松永久秀深知追杀安见宗房是次要,掌控大和才是核心。而信贵山位于大和国北部,居高临下俯瞰整个大和国,既能控制交通要道,又能监视周边豪族,是绝佳的统治据点。
信贵山城的修建,既有坚固的石垣与箭楼,又有隐藏的铁炮射击孔,甚至挖掘了壕沟,引入河水形成护城河。松永久秀迁至信贵山城,以实现三好家对大和的直接统治。这一举措也让松永久秀在三好家内部的地位愈发稳固,他不仅是幕府相伴众,更成为了大和国的实际领主。
而在河内国,三好长庆则开始着手制衡畠山高政。他深知畠山高政虽被驱逐,却仍有一定威望,若放任其掌控河内,恐再生事端。于是,他从纪伊国调来豪族汤川直光,任命其为河内守护代,负责管理河内国。
同时强行规定畠山高政仅保留领主名义,而无任何实际权力于河内国日常事务的处理当中,汤川直光曾跟随三好长庆,算是有一定贡献的归附豪族,且深处纪伊国与畠山家并无旧谊,可以说是当前制衡畠山高政的最佳人选。
三好长庆的安排,本是为了稳定河内局势,却没想到,这反而激起了畠山高政的强烈不满。畠山高政认为,自己是河内的正统领主,三好长庆不仅不归还权力,反而派外人来监视自己,这是对畠山家的羞辱。
畠山高政在高屋城召开家臣评议,当众宣布汤川直光擅权乱政,即日罢免其河内守护代的决定。随后他竟派人前往大和国,找到了躲藏中的安见宗房,将其请回河内,任命为家老以共同对抗三好家。
“畠山高政这是自寻死路!”三好长庆得知消息后彻底失去了耐心,他不再犹豫,再次率领一万五千兵力进军河内,这一次他的目标不再是复位畠山高政,而是彻底征服河内。三好军再次包围高屋城,畠山高政与安见宗房虽奋力抵抗,却根本不是三好军的对手。
仅仅两日,高屋城便再度被攻破,畠山高政被迫出城投降,请求宽恕。
三好长庆看着跪地求饶的畠山高政,冷声道:“念你是河内旧主,我不杀你,但河内权力,从此将由三好家直接掌控。若再敢作乱,休怪我无情!”三好长庆的意思很明确,这次定会彻底将河内国纳入三好家的直接统治范围。
年底三好长庆在饭盛山举行盛大的宴会,以庆祝河内和大和的平定。宴会上,三好家重臣纷纷唱起和歌,以歌颂他的功绩,三好长庆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仿佛近畿终于能够安定,三好家的全盛时代,似乎能够长久延续下去。
然而,命运的打击却悄然降临。永禄四年(1561年)刚出正月不久,一则噩耗从和泉国传来。镇守和全国岸和田城的十河一存,骤然去世,年仅三十岁。十河一存是三好长庆的四弟,也是他在战场上最倚重的臂膀。
早年,十河一存被过继给十河家,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参与了三好家崛起的所有战役,更是在三好长庆入主京都后,将岸和田城打造成三好家在近畿的军事重镇。正是他的作战勇猛,以至于被部下称为鬼十河。
可以说对三好长庆而言,十河一存不仅是亲爱的弟弟,更是三好家三根支柱战略的关键。十河一存镇守的和泉国,与镇守淡路的安宅冬康及留守四国的三好义贤形成呼应,从而牢牢掌控着濑户内海的交通线,也守护着三好家的本部根基。
十河一存的死因源于旧伤复发,早年他被流矢射中左肩,虽经治疗痊愈,却留下了后遗症,每到阴雨天便疼痛难忍。正月,他的旧伤再次发作,疼痛难忍的十河一存,便与松永久秀相约,前往摄津国的温泉治疗。
治疗结束后,十河一存与松永久秀一同返回。可当他们行至摄津与和泉交界时,十河一存的坐骑突然受惊,猛地跃起。本就因旧伤虚弱的十河一存,未能抓住缰绳,从马背上摔落下来,头部重重撞在地上。
松永久秀见状急忙下马查看,却发现十河一存已没了呼吸。一代名将鬼十河,竟以如此意外的方式离世。消息传到饭盛山城时,三好长庆正在与前来的三好义贤商议四国政务。当听到十河一存去世的消息时,他手中的茶碗哐当一声摔在地上,茶水溅满了案几。
“你说什么?他……他怎么会突然去世?”三好长庆的声音颤抖着,眼中满是不敢置信。当确认消息属实后,这位近畿霸主再也无法维持镇定,瘫坐在座椅上,泪水顺着脸颊滑落。这是他失去的一位至亲,也是最能为他冲锋陷阵的弟弟。
十河一存的葬礼在岸和田城举行,三好长庆亲自前往主持,他身着素色丧服,神情凝重的站在十河一存的灵前。望着弟弟的坟茔,三好长庆的思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想起了两人年少时一同练武的日子,那时的他们充满朝气,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三好长庆又想起了江口之战中,弟弟率领水军冲锋陷阵的英勇身影。十河一存总是身先士卒,为三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每次见面时,弟弟总是面带微笑,亲切的与他交谈。那笑容仿佛还在眼前,可如今却已阴阳两隔。
十河一存的去世,对于三好长庆来说,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位至亲,更是给三好家的近畿霸权蒙上了一层阴影。和泉国失去了主心骨,原本被十河一存压制的豪族们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对三好家的统治产生了质疑,一些不安分的势力开始暗中策划反抗。
濑户内海的水军也因十河一存的离去而陷入混乱,他一直是水军的协调者,如今他的离世使得安宅冬康的淡路水军难以独自应对水贼的袭扰。
更重要的是,三好家的兄弟支柱开始出现裂痕,这无疑给三好家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此之前,三好长庆凭借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巧妙利用弟弟们的才能,分别镇守各地,形成了一个紧密且稳固的统治网络。
这个网络就像一张精心编织的蜘蛛网,每个节点都相互连接、相互支持,使得三好家在政治舞台上屹立不倒。然而,十河一存的离世却如同一把无情的剪刀,剪断了这张网的一根重要丝线,导致整个网络出现了一个缺口。可以说十河一存的离去不仅是一个人的损失,更是三好家整体实力的削弱,它让原本看似坚不可摧的三好家暴露出了其脆弱的一面。
永禄四年,春天如约而至,近畿的樱花如往年一样绚烂绽放,然而,今年的樱花却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与喧嚣。三好家的领地内,一种沉重的氛围笼罩着每一个角落,悲伤与不安如瘟疫般蔓延。
武士们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十河一存的死因。这位备受尊敬的将领突然离世,让他们感到震惊和困惑。百姓们则忧心忡忡,担心局势会再次动荡不安,生活将受到影响。三好长庆,这位曾经威震一方的领袖,如今常常独自一人坐在饭盛山城的天守阁上,默默凝视着和泉国的方向,仿佛在那里能找到失去的答案。
他的身影显得孤独而落寞,久久不语。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将三好家从政治全盛的顶峰猛然击落,使其悄然滑向了危机四伏的边缘。没有人能预料到,在十河一存去世后,三好家还将面临多少艰难险阻和。而永禄四年的这场意外,或许仅仅只是这场悲剧的一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