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我在俄国做寡头 > 第643章 堵不如梳(求催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3章 堵不如梳(求催更)

中年人被蒲先生问的不敢说话,连忙求助身边的领导。接着走出来另外一位显得有些微胖的中年人道。“总里阁下您好!我是工厂的副厂长兼财务总监,首先十分抱歉给您添麻烦了。。。”

蒲先生很明显的不想要听这些人再找任何借口,出言询问道。“你是财务总监,那么你应该知道现在还欠他们多少工资没有发?”

过了半晌故作为难的财务总监,还是拿出一份文件如实回答道。“总共拖欠工人工资一共有4125万卢布,其中。。。。”

蒲先生伸手制止对方继续说下去,接着开始吩咐自己的属下道。“既然知道欠多少钱就好办了,去把你们的总裁还有工人代表叫进来,我们在这里开会,现场办公,什么时候解决问题,什么时候散会。”

话音刚落,蒲先生身边的人就带着几个人出去,把相关的人员召集过来。在等待的时间,蒲先生拿着财务总监的财务报表,交给身边的秘书进行仔细审核,是不是就疑问点,找财务总监对账解答。

等待十几分钟过去后,会议室内出现了一位戴着眼镜身穿西装,身材肥胖的中年人哆哆嗦嗦的走过去道。“总里阁下,您好!我是铝业集团总裁奥列格·德里帕斯卡。”

蒲先生拿出一份保证书文件递过去道。“看一下这份保证书内容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现在就签了吧!”

奥列格·德里帕斯卡心里清楚自己不占理,在蒲先生跟前哆哆嗦嗦的,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把几项重要内容扫视几眼,就在众多记者媒体等代表的直播下,签下这份保证发工资的文件。

签完文件的总裁奥列格·德里帕斯卡,擦了擦头顶的汗水,快速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并低着头不敢直视蒲先生。

而毫不客气的蒲先生当着记者的面怒斥这些集团的高层道。“作为一家这么大的制造企业,不应该在工人工资上做文章。不管如何,都应该按时发放工资。至于公司本身的问题,需要从自身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我们有企业救助小组,有当地的企业扶持指导委员会。根据我了解的情况,你的企业还是沿用老一套的加工方法,在国际化竞争的浪潮中,应该积极引进新的设备和先进工艺,通过降本增效的办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也可以找寻当地的银行进行贷款,并定期给工人进行培训,增加工人的技术能力。而不是在这里拖欠工资,开始摆烂。如果你没有这个本事继续带领这家企业振兴起来,也可以挂到网上进行拍卖,我相信会有优质的企业来收购你们。

好了,该说的我都说了。现在你和财务总监,现在就给这些工人发放工资。保证书已经签订了,规定的期限就是今天。”

蒲先生的话语刚落,在总裁和财务总监的安排下,电脑和网银设备拿出来现场办公。而这些员工也开始排队进行领工资。现场记者纷纷拿起摄像机进行拍摄,对蒲先生的做法非常赞同。

等待三个小时过后,最后一位工人也拿到工资之后,蒲先生在众人的欢迎下准备离开这里。临走之前也得知其余几家公司,也纷纷给工人补发工资,这件事情才终于解决。

蒲先生在上车的前夕还是接受媒体记者和现场工人的问题道。“现在的经济危机确实影响了不少人的工作和生活,但危机同样也是机遇。我们已经出台相关的鼓励方案,并且提升俄国的企业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一直在原地踏步,而是要随着市场竞争而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与技术升级迭代。就比如我们现在不再使用烧煤的火车一样,新时代的到来也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比如远东那边在做的互联网产业、软件和游戏、旅游业、服务业、现代农业、新能源和乡村经济等行业都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而且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开设了电子商务,大家可以在家里开设网店,通过物流把家乡的农产品销往全俄国,甚至出口。

列林格勒州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区域,也是俄国重要的地方,后续我们会让当地的负责人拿出经济改革方案,帮助本地的企业进行升级转型,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的工作。”

最终蒲先生在大家的热烈欢送下,离开这里赶往莫斯科。蒲先生的承诺并非空谈。回到莫斯科后,他立即召集了财政、经济、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

在会议上,蒲先生详细阐述了像列林格勒州铝业集团工人的困境,并要求各部门通力合作,尽快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尼古拉则是拿出产业升级和工人工资保障法案出来。

法案内容规定,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企业,一方面给予某些企业进行援助、银行贷款、企业自救在内的综合救助办法。

方案还明确了薪水的发放时间表和监督机制,确保工人能够按时拿到薪水。设立当地举报机制,把工人工资落实情况与各地的负责人升迁直接绑定。

对于某些企业进行定期管理培训,并且免费提供升级指导。对于那些工作能力低下的工人进行再就业培训,此外扩大产业的需求量。加速落实俄国8万亿卢布的经济建设刺激方案。

本次蒲先生的讨薪事情,只是俄国经济困境面临的简单缩影。这次事情让俄国高层领导看到地方企业的监督问题,也表明俄国经济升级和转型到了决断的时候。

在尼古拉的倡议下,按照这次8万亿卢布的契机,完成搬迁或淘汰一些高耗能落后产业。加快建立俄国内循环市场消费能力,增加俄国的第三产业比例。重点扶持俄国高科技企业落地,比如俄国的大飞机项目、互联网产业、半导体产业、汽车制造业、家电和手机制造业。

(本书内容纯属架空历史,不要过分解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