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无论秦运国两口子咋闹腾,来娣都不理睬,依旧住在知青点里。
她也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笑话,每天该上工时上工,该回去做饭时做饭,从不做多余的事也不和爹娘交流感情。
有空闲就在村里跑跑腿,挣的钱找老乡兑两个鸡蛋给自己补营养,过的比以前还好。
等到年底方桂华结婚这天秦小妹再见来娣,就惊觉她好像胖了,脸上都长肉了。
果然人的本事都是逼出来的,没有人可指望只能指望自己时什么都会做,事事都能应付。
外人只道来娣任性离开家离开父母是在自讨苦吃,可人家这不把自己养挺好的嘛。
和王亚楠一样,方桂华也是从知青点出嫁的,她们的娘家都远在千里之外。
本来秦小妹还想说服她从钱家出嫁,可方桂华拒绝了。
有的事情人家不说是人家大度,可自己心里要有数,不能把别人的宽容当成理所当然。
当初为了留在大溪沟村,也为了彻底逃离原生家庭,方桂华焦急之下脑袋发昏起了不好的心思,伤了秦小妹的心不说让钱家人也看了笑话,人家还肯和她往来已经是万幸了。
脑袋清爽以后的每一天方桂华都在后怕,她想如果小妹从那以后再也不理自己,自己应该会悔恨一生吧。
好在,她低估了小妹的宽容心。
又一次被小妹的温柔救赎,方桂华只盼着能用整个后半生来报答这份情谊,不能再一时脑热做出伤害对方的事。
至于老钱家的好意,方桂华自觉没脸坦然接受。
她本就是知青,从知青点出嫁没什么不对。
诚然,从老钱家出嫁是有面子些,可如果自己心思不对,不肯好好过日子,从哪儿出嫁都是白搭,该吃的苦还得吃。
事在人为,好日子都是自己经营出来的。
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方桂华对自己的婆家很满意,穿上红棉袄的她神采奕奕,不像是要拜爹娘倒像是要上战场。
这副斗志昂扬的样子惹笑了端着脸盆进屋的秦小妹。
她一笑,方桂华羞的不行,要不是躲不开,恨不得把头塞炕洞里去。
“别动~”秦小妹把人按住,拿起帕子给桂华擦脸,一边擦一边和她说话。
“有些话本来该你娘家人跟你说的,可她们路远来不了,就只能我跟你说了。”
其实也不该秦小妹说,毕竟重生是个秘密,明面儿上她还是个没处过对象的黄花大闺女。
可方桂华的情况特殊,别看她就要扎根大溪沟村了,可这不还没扎根吗?对外来人户,村里人向来是不亲近的。
今天这喜房里除了秦小妹,也就只有几个半大小孩儿在忙活。
钱老太和钱大娘倒是来帮忙了,但她们不如秦小妹亲近,有的话说了怕方桂华不好意思听。
兜兜转转竟然只有秦小妹能胜任这事儿。
作为过来人,已经当奶奶的秦小妹倒没觉得有什么,端着脸盆进屋把小孩儿们都赶走才和方桂华小声说起私房话来。
等给新娘子擦完脸上了雪花膏,又用烧过的火柴棍儿画过眉毛后,方桂华那脸已经红的不用抹胭脂了。
“挺好,保持住。”秦小妹很满意自己的作品。
掏出陈媛送给她的那盒极珍贵的万紫千红的口红,细细的抹在方桂华嘴唇上。
真计较起来,桂华其实不是特别漂亮的姑娘,但胜在年轻,仔细装扮过后很有一种质朴的美感,也算得上是个清秀佳人。
“这!这也太好看了!”捧着镜子,方桂华打心底里感谢秦小妹。
这时候能为自己忙活一早上的,怎么不算娘家人呢?
从来没有打扮过的人突然一打扮,冲击性是极强的,这一点从后头进门的接亲队伍脸上就能看出来。
方桂华的婆家兄弟多,来接亲的都是壮小伙儿,一开门看见两个俊姑娘一站一立冲着自己笑,打头那几个顿时便羞的不敢看人了。
一看就是一群很有礼貌、很懂规矩的孩子。
秦小妹心里满意,笑的更甜了,直笑的几个小伙子心慌慌的,扑通扑通乱跳。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这几个小年轻,桂华的男人差不了。
心里对桂华的夫家又多了些好感,秦小妹也没折腾人家,说笑了几句就叫李树进来把桂华背出门去。
桂华没有兄弟,娘家也没来人,但该有的程序不能少,秦小妹便拉了李树过来凑数。
反正他只是个孩子,就算和方桂华没有亲缘关系,外人也说不了闲话。
“新娘子出门咯!”钱大娘笑眯眯喊了一嗓子。
早在知青点门口做好准备的新郎官转头看见容光焕发的新媳妇儿立刻红了脸,手忙脚乱又踉跄两步才把板车推起来。
从娘家到婆家的这段路,新娘子的脚是不能落地的。
板车上已经事先铺了一床红被面的喜被,李树将方桂华放在板车上坐好,新郎官吆喝一声,推起板车,身后乌泱泱跟着一群笑嘻嘻的孩子,大步向前。
真是又热闹又喜庆,每个人脸上都是真诚的笑,极具感染力。
不得不说方桂华这婆家真挺像样的,做事让人一点儿错都挑不出来。
日子虽然过得不富裕,可人家心思正,没因为桂华没有娘家撑腰而看不起她,该给的尊重一样都不少,这样的态度就很打动人。
比上一个从知青点出嫁的王亚楠那宛如儿戏一般的婚姻不知道强多少。
“姐,咱也去坐席吧!大哥和陈媛姐都先过去了。”李树帮着秦小妹把喜房里收拾了一下,就急着要去吃席。
也只有在这种时候,李树才会记起他也是个孩子,从来没凑过这种热闹,他很激动很渴望参与进去。
没有拘束着他,秦小妹抓了一把糖让他去当孩子王,自己则是喊上奶奶和母亲一起去了桂华的婆家。
桂华的婆家姓李,李姓是村里的大姓,族亲众多,席口也大,桌子都摆到村道上去了还坐不完,听说要分两轮吃呢。
爱热闹的钱大娘心中羡慕不已,“也不知道你大哥结婚的时候能坐几桌,哎~怪我们当爹娘的这些年只顾着上工挣钱,没发展交际,结婚都比不上人家热闹。”
一辈子的大事花费些不算什么,就怕没人捧场,不热闹,丢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