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 第611章 历史戏剧的重演,金宋交叠的命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1章 历史戏剧的重演,金宋交叠的命运

……

多年前,女真人南下,一点一点的蚕食了中原的大半土地,于是便渐渐成立了金王朝。

女真人脱离了游牧的限制,受到了极大程度的汉化影响,他们依据汉字和契丹文字,创造出了一种‘女真字’。

许多年以后,这一支女真人事实上除了仍然保留着女真的一部分习俗外,已经与汉人无异。

而他们,就是后来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金王朝皇族,完颜一族。

自从完颜一族统率的金王朝崛起以来,宋朝便不可遏制的陷入了衰颓,一步步朝着南方退让,都城更是一步步南迁,从开封汴京再到杭州临安,书写了一部屈辱的宋史。

与此同时,宋朝每一次惨烈的失败,都会为金朝的胜利增添上一份荣誉的勋章。

是以,金朝的军队和他们的军事实力被一步步神化,直到12世纪金朝与蒙古爆发了这场一边倒的战斗。

非常非常戏剧化的是,历史似乎在以一种可笑的方式重演。

【1211年,即铁木真49岁那年,蒙古正式与金朝开战,金兵列阵四十万,蒙古军十万。】

在原本的历史上,49岁的铁木真没有将第一个对外扩张的对手选定为更弱更稚嫩的西夏,而是一开始就挑战了当时东亚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金朝。

彼时,金朝的下场并未比西夏好到哪里去。

这场40万对10万的,看似一边倒的战争——史称野狐岭之战。

金朝作为人数上的绝对优势方,却在交锋的第一时间就陷入了巨大的劣势,‘精锐尽没’,主力遭到全歼,而后节节败退,再无力反击。

【1215年,蒙古军扫荡华北,多次兵临金朝首都中都北京城下。】

金朝被迫南逃,狼狈的迁都汴京开封。

黄河以北地区全部陷落,金朝困守在开封府,陷入了百年前近乎和宋朝相同的局面。

也大抵有些不同。

因为宋朝还可以继续南逃,黄河丢了还有长江可以守,长江丢了还有个江南可以龟缩。

但金朝就没那么好运了。

因为此时他们的南边,还有个据守在那里的南宋。

如果短时间内无法覆灭南宋,那么不管南宋敢不敢此时趁人之危出兵,他都将面临一种腹背受敌的困境。

南宋虽然时常软的和包子一样,但某方面来说,他们却也拥有着一种极强的韧性。

作为蒙古横扫欧亚大陆这段时间内,能硬生生熬到最后才被灭掉的国家,至少不是金朝在这种情况下说覆灭就覆灭的。

另一方面,在六帝相识的这个位面,铁木真尽管因为西夏的缘故迟了几年对金朝宣战,但整体结果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甚至这一次金朝败的更快,更迅疾也更惨烈。

究其原因——非要说大抵也有一部分是南边的宋朝不知为何忽然硬气起来,竟在听说铁木真出兵之后也勇敢的出兵在背后捅了金朝一刀。

金朝实在是没想到这个从来不敢反抗的南边邻居竟然敢在这个时候背刺,一时还真陷入了被动中。

如果要问为何宋朝忽然这么勇?

那一天,亲眼见证过铁木真带走玉玺全过程的南宋君臣们都陷入莫名的亢奋。

再联系上之前金朝那边莫名其妙传来的消息说是他们南宋竟然有人参加了铁木真称汗大典,并且被奉为座上宾的事。

这不难引起了举朝的哗然和议论。

“现在的蒙古可汗……莫非是宋祖陛下当年留下的支脉后代?”

合理,简直太合理了!

这不就串上了么?!

哪怕始终坚定的鸽派都大力支持宁宗赵扩趁机发兵北伐。

“陛下,这岂不正是收归河洛之地的大好时机么?您是太祖直系世孙,若非要论,那蒙古可汗若是太祖支脉,您可还算是他的宗主!咱们宋朝就是宗主国啊!”

宁宗赵扩怀疑自己被忽悠瘸了,因为他回忆当时情况,觉的铁木真绝对是真情实感的对他升起过杀意的。

“是……是么?”

且不说那铁木真长得跟中原人半点关系都没有,若说他是太祖支脉实在离谱,就算他是好了——这年头支脉对直系下杀手的还少么?

不管怎么说,反正宁宗赵扩都半被迫半恍惚的下旨出兵北伐。

此时恰好辛弃疾才死没多久,他的精神还没有完全消弭,不少仍然怀揣着赤忱的青年武将都兴奋的精神抖擞。

这种事儿,在宋朝,多稀罕啊?

自从宋太祖以来,多少年没有过这样君臣上下合力一心要北伐的事儿了?!

说句不好听的,当年那岳飞将军,辛弃疾将军,谁享受过这待遇了?!

怎么不能算是在眼瞅着王朝将倾得时候又赶上武将崛起的好时候了呢?

无数年积压的仇怨、愤怒和恨意几乎被这一批热血未泯的青年人尽数宣泄在了垂亡的金朝之上。

当一次次胜利的战果传来,宋朝君臣似乎终于后知后觉的发现,原来他们竟然真的是能赢的。

哪怕如今的金朝是受到北边蒙古的巨大压力而裹足受迫的金朝,也足以让宋打破那份长久以来的神化压力了。

他们一度已经被抹消掉了和金朝开战的勇气。

因为已经不认为自己能赢了。

可如今,他们发现,不赔钱,不下跪,硬起头皮硬着骨头去打——就能赢!!

多少人几乎泣泪,涕泗横流的老人们整顿衣冠,颤颤巍巍的祭了祖先,告知了他们这个消息。

在天幕上的宋朝欢欣雀跃的时候,天幕前却有不少人看的心情复杂极了。

尤其是北宋初年,赵匡胤一朝。

赵匡胤心情何止是简单用复杂二字就能概括的。

他望着天幕,一边儿扶着额头叹气,一边儿说不上的苦闷。

“啧……”

一时有点恼恨自己这些后代子孙的窝囊没出息,这种情况下的胜利居然也能值得欢喜雀跃?

一时又忍不住有点展露出真心的笑容,像是压抑许久终是有些松快了。

“我赵氏皇族愧对百姓多年,哪怕是以这种方式,至少能叫百姓真心实意的高兴些……”

除此之外,其实他对于铁木真和李世民等人此前不远万里也要为自己讨个说法的行为可以说是复杂的最高峰了。

你要说历朝初代的开国帝王们可有什么共同点?倒也是有的。

但这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却分明正是一个朝代和另一个朝代之初。

他们本来是绝对不可能想象会和对方有相处的可能的人,却竟然奇迹般的凑到一起,还处出了如此之深的感情。

说啼笑皆非也好,但赵匡胤心中真的没有触动是不可能的。

便是他这种最大大咧咧对感情不甚敏感的,在得知亲弟弟居然有不轨之心时,也难免生出疲倦懒怠。

他防武将防了一辈子,却没想到没防过自己的亲弟弟。

到了帝王这个位置,真真是孤家寡人,掌九五之位,身边却再无一人可信。

纵然因着天幕的原因,他提前得知,清算了赵光义又如何?就算他杀了那些在原本的历史上本该害他的人又怎样呢?

思及此,他莫名有点羡慕天幕上的那个自己了。

那个自己分明没有避过那场死劫,可赵匡胤却觉得他的一生要比自己幸福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