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苏如画抵达战场边缘时,眼前的景象让她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夕阳的余辉洒在血红的土地上,给这片残酷的战场增添了悲怆。

两军混战,步兵的战戈与长戟相交,骑兵的长枪与长刀碰撞,铁蹄踏碎了大地的宁静。战鼓震天,士兵们高喊口号,战马的嘶鸣声和金属的碰撞声交织成一首悲壮的战歌。

战场中央,两军如同两股洪流般猛烈撞击,激起一阵阵烟尘。尘土中,每一处的交锋都有着士卒的惨叫和倒地。战场上布满了死伤者,有的躺在地上,身上插满了箭矢;有的奄奄一息,挣扎着想要站起……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和灰尘的味道,让人几乎无法呼吸。

在战场的一角,一支全副铠甲的队伍,围成一圈,战戈一致对外,静静地站立着,仿佛与周围的混乱隔绝。他们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手中的兵器紧握,目光坚定。

相较于场上的混战,这支部队纪律过于严明,队形过于整齐,显然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

苏如画猜测,这要么是一支奇兵,准备在关键时刻给予敌军致命一击;要么就是在保护着某位重要人物——很可能就是主将。

她深知,主将的职责是指挥作战、掌控全局,而不是亲自上场搏命。因此,她断定这支部队中至少有一位指挥者。

她深吸一口气,果断地下达了命令:“传令下去,三声鼓响后,全军齐喊三遍‘十万徐州军驰援’,然后再进入战场。”

不是A想多了,就看现在这阵势,突然一支奇军杀入,能形成三方互殴的局面,先表明身份很重要。

而且也对越州军形成震慑,对!就是要先破对方的胆,徐州全州也就勉强能出十万丁,怎么可能都上到这个战场?反正对方只知道有援军来,又不会有机会数到底是多少人,就是要往大里说。

传令兵迅速离去,将命令传达给全军。

苏如画转身看向给自己打旗的兵卒,郑重地吩咐道:“不许跟着本将军,就在这站着。如果有敌军杀过来,你可以跑,但旗不许倒!”

兵卒应了一声,“是!”紧紧地握住旗杆,目光坚定。

苏如画眺望着战场远处安静的一角,那几乎是在整个战场的对面,穿过战场杀过去,太过扎眼。

想要袭击那一方人马,看来只能绕过正面战场,从外围绕行。她仔细观察着地形,寻找着合适的路径。

战场的西侧在山的阴影下,是一片起伏的山丘和树林,从这一侧走更具有隐蔽性,更利于奇袭,只是速度怕是会慢一些。

而另一侧平缓很多,几乎是平原,对于骑兵而言,从这边走速度会更快。

只看了一眼苏如画就决定走东侧,用大军混战做掩护,用速度发起奇袭。

这种选择其实并没有对错而言,只看最后打不打得赢。

近处的战鼓响起,咚——咚——咚!

三声之后,全军齐喊:“十万徐州军驰援!”

喊声整齐浩大,“十万徐州军驰援!”

声震九霄,“十万徐州军驰援!”

三声之后,千军万马杀入战场。

对,就是现在,苏如画看一眼冲入混战的人马,带乌金调转马头朝东侧而去。

出门没带长兵器,苏如画只随身带了汗式弯刀,和一杆军中兵卒用的长枪。

在千军万马杀入战场,万马奔腾,喊杀声震天,足以吸引视线的同时。

苏如画带领着二百人精锐兵卒,从战场的边缘快速出发。

他们的铁蹄毫不掩饰,却在战场如此地声音下,并不突兀。如同鬼魅般在战场边缘,以最快速度向既定目标奔驰。

当队伍到达那安静的角落并被发现的同时,苏如画一声令下,“放!”

早已经弯弓搭箭做好准备的骑兵手上一松,第一波箭矢放出,紧接着是第二波、第三波。挂弓提刀。

在对方反应过来也弯弓搭箭准备还击的时候,他们已经冲到敌方身前,挥刀就砍。

敌军士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冲锋吓得惊慌失措,他们丢了弓箭再提起刀,但已经晚了半拍,只是半拍,就已经来不及了。

骑兵们挥舞着手中的长刀,每一次挥砍都伴随着一声惨叫,手起刀落间砍下头颅手臂无数。这一队铠新甲亮的越州军兵卒纷纷倒下。

苏如画这边的骑兵洪流般冲入敌军阵地,转瞬间将敌军士兵砍得人仰马翻。

这一片在战场之外安静的一角,此时达到了混乱顶点,苏如画骑在乌金上,目光如炬,穿梭在敌军之中。

她没有看到应该是主将的人物,但是能确定这些人护着的人的位置。挥起弯刀,所过之处总有敌军士兵应声倒下。

在砍杀一阵后,苏如画终于找到了中心人物,此时还有几人以身体护着那人,想冲出重围。

她骑马冲向那里,发现有一群人正紧紧围的并不是她所想的主将,而更像是一个文官。尽管周围的士兵都在拼死抵抗,但这位文人却显得异常镇定。

苏如画心中一动,不管怎样,她猜测这文人也是敌军中的重要人物。

毫不犹豫地冲入人群,手中的弯刀破竹之势收割了挡着她去路几名护卫的生命。

很快,她就冲到了那位文人的面前。

“绑了他!”苏如画一声令下,她的部下们迅速上前,将那位文人牢牢地捆绑起来。他们不顾文人的挣扎和咒骂,将他抬到了一处高地。

“看好了!你们主将已经被擒,放下武器!”苏如画高举弯刀,向下方阵地大喊。

是不是主将有什么关系,反正她抓了一个越州军里重要的人物。

身边的部下们也跟着大喊起来,声音震动了战场。被俘的文人被高高举起,成为了他们向敌军示威的筹码。

本来由于苏如画后带来的一万人马的加入,混战的场上已经成一边倒的形势,敌军兵卒也想快点结束这场胜利无望的拼杀。

于是兵卒们见状,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他们看着高地上被俘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