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姜遥岑看着余少建带着一队十几人从自己身边走过,那队伍中还有一架马车。

马车!车里是老弱还是妇孺?去赈灾带着家眷?

姜遥岑心头生起一丝怪异的感觉,觉得有什么事好像自己知道,可是却又想不起来了。

正在想着到底是忘记了什么,斥候来报:离渡县还有一日行程。

看看天,太阳马上要落山了,姜遥岑下令:垒灶拾柴,准备熬粥。

现在跟着的流民也习惯了这里的规矩,帮忙垒灶拾柴熬粥,还维持秩序。

姜遥岑看了看,满意点头,他带的兵卒基本护卫好粮车就行了。

那边余少建一直打马扬鞭到太阳彻底落山才赶到了驿站。

身着交领襦裙的卫主簿掀帘子从车上跳了下来,一溜小跑进了驿站。

徐州知府余少建在后面摇摇头,唉,丫头这是何苦?

别人不知道,他心里自是有数,卫大姑娘这是着急解手了。

大理寺卿卫岁晏家有两子一女,次子考过乡试后出门游学,不慎摔到山下,断了一腿,虽然后来治好了,却走起路来有些跛,本朝律法规定:身体有残碍者不得入仕。

卫岁晏因着家里次子的腿也是遍求名医,还求了太医院的周苩,都只得了一声长叹,说:“如果刚伤时我还真能让二公子恢复如初,现在这样实在是爱莫能助。”

次子虽表面坚强,也是受了打击。而卫岁晏的妻更是什么应酬都不去了,天天在后宅掉眼泪。

那一日卫岁晏下了衙唉声叹气往家走,正遇上好友相邀,两人喝了个酩酊大醉。还稀里糊涂的订下了儿女亲事。

就是把卫岁晏的小女儿,也就是卫家大姑娘卫其英许给了定国公府嫡次孙。

卫家这个小女儿卫其英,从小一直与两个哥哥一起在族学里进学,有才有智也颇有见识,更是个主意大的。

卫其英与姜家二公子联手反对这门两爹酒后订的亲事,最终反对成功。

余家与卫家世交,余少建在青州三年同知任满回京,到卫家拜会时知道了这些事,也是哭笑不得。

述职后余少建被调任徐州知府,接到委任后,卫家老二问可有主簿,说是想随他去徐州散散心。

余少建想着给卫其理安排点能做的事,开阔眼界和心胸,也好过在家里窝着,欣然同意。

到卫家辞行时,卫家两兄弟一再叮嘱烦他多多照顾,他说应该应该……

动身之时卫家跟来两架马车,一车是坐的人,一车是行李。余少建也没多想就出了京城。

可不想在路上休息时才发现,马车里坐的不是卫其理,而是卫其英。

两家世交,这个小妹妹从小粉粉一团,他还抱过,那时还说过要偷回家做媳妇,也是从小追在他后面长大的。

这次回来事情多,也没怎么见,倒是听她两个哥哥说她已经作的没边了。

却也没想到会这样,两人四目相对,卫其英杏眼一瞪,“反正你答应我家两位兄长照顾我了,走吧,我就是你的主簿了。”

余少建此时再回想起来,卫家两兄弟是早已知情,而且几次用话点他,只是他从没往这方面想,才一直以为要跟自己出京赴任的是卫其理。

余少建本想着这后宅女娘到了徐州玩两天,没意思自己就会想着回京了,没曾想这卫家大姑娘穿上男装正儿八经的给他当上了主簿。

不得不承认卫其英不只是聪慧,还有些他都不知道的手段,在他这徐州知府任上是相当的助力。

余少建徐州知府任期满回京述职,因得了个政绩卓越的评价,是应该有所升迁的,可巧正遇上旱情,徐州下任知府还没选好,圣上下旨让他先回徐州稳定灾民。

匆忙准备着往徐州返,一边想着卫其英是个好帮手,一边又想着这趟是苦差事不应该带她。

他还犹豫,卫其英又冲到了他面前,“还犹豫什么呢?快启程回徐州。”

于是他是被卫家大姑娘催着出的京。

其实在府衙里,这女扮男装也就扮了,每每出门办差,他都觉得毕竟女娘,怕她多有不便,可是她一直处理的很好。

时间久了他才发现,这卫其英也真是个狠人,只要出门就一口水不喝,能忍一天。

真不知道这卫家大姑娘图个啥!

没来由的突然觉得有些心疼,有些不忍心让她跟着自己去吃苦。

余少建看着卫其英跑进驿站的背影,这么有勇有谋的姑娘,哪家男儿能配的上她?

然后他竟然得出了一个——没有谁能配得上这个姑娘的想法。

余少建摇摇头,自己都觉得好笑,姑娘家总是要嫁人的。

他想到了一个时辰前还遇到的姜家二公子,那小子以后是要袭爵的,定国公主母的身份也勉强配的起这才智兼备的卫其英。

可是余少建突然发现自己不甘心,他想把这人护在自己眼前。

心口偏下的位置没来由的一阵酸麻,他用手捂了一下,这种感觉很陌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余少建下马,跟在卫其英后面进到驿站。

这处驿站条件不错,比一般客栈也不差,驿丞迎了出来,他刚从第一个冲进来的人那看了文书,一看就知道这位是正主,“徐大人,您里边请。想是您也知道驿站对过往官员食宿只收取成本,可是现在旱灾,吃食实在是贵的吓人,下官就来问一下,还用不用驿站的饮食?”

“说说看,有多贵?”余少建向来沉稳,从不是个自大的。

驿丞苦着一张脸回道:“一份固定餐食,有饭、肉、菜、汤,各一碗,要一两银子。”

这价也真把余少建吓了一跳,肃了一下脸,干咳了一声,“就要一份吧,给刚才那位大人送屋里去。”

“大人……”驿丞还想再说什么。

“其余人,”余少建数了数,“来十一碗面。”

“面是三十文一碗。”驿丞回道。

平时十倍的价格,余少建点头,这碗面别管值不值也得吃,还好能吃得起。

可是看着驿丞还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怎么,还有事?”

“水也不多,每间房就能提供一壶,并明早走时每人配满一水囊。”

“行,这就够了,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