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清宫快穿:我是四爷心尖宠 > 第33章 白驹过隙众生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今的大阿哥只有两个格格,都是可爱活泼七窍玲珑的可人儿。

大福晋原本身体就孱弱,又接连生了两个孩子,又是格格,只觉得心里愧对大阿哥,心情郁结,更引得身体不好。

如今大阿哥像是去了迷障,第一时间跟大福晋说清楚讲明白。

他一心向往军营,并不愿意困在皇城之中,虽然是大清国的皇长子,可实际上对继承大统并没有什么想法。

之所以这么多年跟太子不对付,也不过就是看不惯他这个弟弟总是仗着皇阿玛的偏爱高高在上。

如今兄弟两个冰释前嫌,他自然不会给太子添堵,也不会不顾福晋的身体,非要生出来阿哥不可。

再则,格格又如何,一样是他的亲骨肉。

他爱新觉罗家的格格,即便是格格,也不是旁人能比的。

大福晋虽然松了口气,但因为生不出阿哥可还是有些想法,好在大阿哥一直陪伴在左右,她的心情也一天天的放松。

大阿哥说的也没错,身体才是根本,身体不健康,就算是生下来阿哥也没办法长久的陪伴左右,如此岂不是得不偿失?

大福晋也不是不听劝的人,更何况大家一起合伙做生意了,有太子妃和乌拉那拉氏星晚这样重活一世的人在身边劝着,又有顾池媚这样的人在身边插科打诨,大福晋原本心里的那点儿纠结也就渐渐的不见了。

太子妃好像是说真的是先开花后结果的,生下来格格之后不过两年又给太子殿下添了一对龙凤胎宝宝。

喜得康熙帝话都不会说。

这可是大清国第一对龙凤胎,还是出自太子殿下,康熙帝又如何不开心呢。

太子也是喜上眉梢,他实在没想到太子妃竟是如此厉害,生下嘎鲁玳不过两年就给他添了两个孩子,还是龙凤胎!

瓜尔佳氏看着两个褪去红皱的孩子,心里也是一片酸软,这一世果然是跟上一世不同了。

她膝下有了孩子,还不止一个。

反而是上辈子多子多福的侧福晋直到现在都还无所出。

她虽然重活一世,但并没有善妒的想法,除了先一步嫁给了太子,并没有拦着太子不让他宠幸其他人。

对侧福晋也没有使用任何的手段,毓庆宫里也被她护的跟铁桶一般,后宫里的那这个魑魅魍魉都别想朝着毓庆宫伸手。

可侧福晋依旧是无所出。

瓜尔佳氏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想来这一切只有上天知道了。

侧福晋看着瓜尔佳氏那里的热闹,心里也是眼热的,可她什么都做不了。

太子对她并没有什么宠爱,一切不过就是凭着规矩而已。

作为储君,不能独宠一人,她的存在对太子来说也就是那么回事。

明明坐胎药她喝的不少,可就是没有喜信。

她开始还以为是太子妃对她出手,可宫内宫外的大夫她看过不少,她的身体健康,除了坐胎药喝的太频繁伤身,什么事情都没有。

平日里太子妃也不会拦着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想要宠幸谁就宠幸谁,她的容貌艳丽,太子殿下的宠爱也不少,可没有喜信就是没有喜信,老天爷不给,她就是强求也强求不来。

几家欢喜几家愁,太子殿下如今是得意了,三阿哥却是笑不出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对妻不忠换来的报应,成婚多年,他是一无所出。

福晋对他也是不冷不热的,他常年追着福晋跑,眼里如今是放不下别人,红袖添香的那点小爱好早就没了,可他跟福晋之间却总回不到从前。

荣妃如今对三福晋董鄂氏可是十二万分的满意,有能力会赚钱,还孝顺她这个婆婆,唯一一点儿不好就是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可如今她也想开了,万岁爷那么多的儿子,成婚的也不少,一个个不也是没什么孩子,万岁爷都不着急,她急什么?

着急上火长皱纹,不好不好,她可是励志要做最美老太太的人,可不能为了个不孝子平添皱纹。

这两年陆陆续续的七阿哥跟八阿哥也都成婚出宫建府了,虽然还没有喜信传来,但因为哥哥们也是如此,他们作为弟弟却是一点儿不慌的。

焕颜坊的赚钱能力是很强的,这两年可是赚了不少钱,焕颜坊也已经开遍了大清国。

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焕颜坊重新的焕发了生机,以前没有工作条件的人如今都能指着给焕颜坊工作养家糊口。

四阿哥跟顾池媚暗暗扶持伤残士的事情也被康熙帝和众位阿哥知道了,他们也愿意出一份力。

如今的大清国男儿,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当兵,因为福利待遇好,并且保家护国不止光荣,还没有后顾之忧。

哪怕是他们战死沙场,也不怕亲人妻儿老无所依,幼无所养。

哪个男儿没有英雄梦,哪个男儿不想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他们自然是想的,可以前是流血又流泪,他们自然不愿意,只能强制征兵。

可如今却是不需要了。

四阿哥开的好头,如今的皇子阿哥们只要赚钱,必然是要孝敬康熙帝的,一成给国库,一成给私库。

康熙帝如今是红光满面,不用跟老天爷借,都能再活五百年。

之前准噶尔,科尔沁他们还蠢蠢欲动,想要跟大清国掰掰手腕子,如今康熙帝有钱,国防装备到牙齿,他们若是不老实,那就是揍你没商量。

还有平藩的事情,那也是顺顺利利的。

儿子们都有大能力,有都齐心,还都知道孝顺他这个当爹的,上阵父子兵,就是想把天捅个窟窿也是成的,更别说平藩了。

这时候的康熙帝面对朝臣可没有什么软软呼呼的昏君气,不听话,不懂事,不服管那就揍你没商量。

大臣也不是个傻子,一个个都恨不得夹起尾巴做人,康熙帝指哪打哪,可不敢有丝毫的阳奉阴违。

毕竟万岁的儿子都长成了,一个个还都有本事,本以为会看见兄弟相争,他们也能浑水摸鱼,渔翁得利,结果却是都规规矩矩,被太子殿下管的服服帖帖。

得得得,他们的所有算计都是痴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