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下来到了辽夏金元部分。

虽然早已知晓,这几个朝代的建立者还是感到意外,后世竟然把他们也算在Z国历史里面。

毕竟相对于汉人来说,他们是外族,尤其是长时间和汉人打来打去的外族。

辽朝。

耶律洪基自信一笑,他觉得这很正常。

要知道,自己为了汉化可是做了诸多努力的。

他一直提倡华夷同风,为此学习了很多汉人文化。

胡老师:“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契丹族壮大后,把国号改为辽。”

“不过他们的国号几次多番变更,耶律阿保机时期叫契丹国,他后面的继任者耶律德光改为辽国。983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又复称契丹。到辽道宗耶律洪基的时候,也就是1066年,又改为辽。”

唐朝。

李世民听完,满脸无语。

国号是一个国家多么神圣而庄严的事情啊,居然可以换来换去,也太不严肃了。

不过想到辽国属于异族,他觉得好像又不是多么奇怪了。

蛮夷可不像他们一样,有着统一的文明和教化,这些异族随性而为。

李世民算了一下,辽国的建立时间和唐朝的灭亡时间为同一年,也就是说辽国刚好是趁着中原地区内乱的时候发展起来的。

他有点痛惜,也不知道该怪异族野心不灭,还是怪唐朝内部的人不争气,为了争权夺利给了别人机会。

辽朝。

耶律阿保机:说实话,我也有点不理解,改来改去做什么?好玩吗?

各个时期的统治者们:我们这样定国号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不用大惊小怪。

胡老师:“契丹族与鲜卑同源,游民民族,渔猎而生。辽与宋两国在南北形成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两国维持着稳定关系,双方频繁互派使臣、贸易活跃。”

西汉。

刘彻有点乐:“用岁币买来的稳定局面吗?”

真有意思了,这课本上写的有点过于平和了,明明双方斗得你死我活。

转念一想,刘彻又理解了。

站在辽宋两国的立场,他们是敌人。

在裴姝他们那个时期,两方在后世已经是一家了,这么说好像不准确,应该说局部是一家。

他看了后世的地图,和胡老师展示在课件上的北宋、辽西、西夏的形势图有点差异。

辽国部分地域还在Z国境内,部分国土已经没在那只金鸡上了。

辽朝建立之初。

耶律阿保机有点头疼,自己此时虽然建立了辽国,但怎么治理成了他的一大难题。

他们辽国的政权松散,民族众多,有契丹族、奚族、汉族、阻卜、女真、室韦等。

东北那边的民族主要以渔猎而生,中原地区部分又是农耕为生,还有草原民族是游牧生产。

辽国的版图看起来比北宋的还要大,但面临的问题也多。

他根据韩延徽的建议,打算采用一种特殊的治理方式。

胡老师:“建立辽朝的耶律阿保机面对着复杂的局势,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南、北面官制。”

“以国治治理契丹,以汉制治理汉人。南面的官员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事务,包括州县、租赋、军马等。”

“北面官员负责契丹等游牧事务,皇帝和宫廷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为政治中心。之后耶律德光继续这种制度,并且进行了改革。”

西汉。

刘彻想象着在朝堂上,一半官员穿着胡服,一半穿着汉服,大家一同议事。

他摇摇头,这个画面有点奇怪。

三国时期。

诸葛亮听完南北面官制后若有所思,这种方式对于辽朝的情况来说确实合适。

辽国境内族群如此多,用一种方式治理的话很难让别的民族适应,也算是为民族融合做出贡献了。

不过权力会有点分散,君主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可能就比较弱了。

想到胡人统治汉人,他内心也不知道该作何感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

苻坚:“咦,这不就是胡汉分治吗?”

这种政策也不怎么好,看看前赵、后赵实行胡汉分治后,民族间的矛盾越闹越大。

于是他把这种政策废掉了,没想到后世又开始实行起来了。

(乞伏国仁、慕容垂:嘿嘿,想不到吧,我们又把胡汉分治恢复了。)

辽朝。

耶律德光无奈,他也不想搞得如此复杂,他们辽国涉及到的范围太广,民族太多了。

用汉人的治理方式治理辽国的话,契丹本部的人不满意。

用契丹的方式治理的话,汉人不满意,时不时就造反。

他和他爹都试过了,汉人沿袭的那套制度影响太深远了,不可能被契丹同化的。

所以他们才想出了胡汉分治的办法,其实耶律德光觉得自己家的人挺天才的,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当然,也是他们的汉人老师教得好。

汉人老师:。。。。。。这个,这其实不是原创的,老祖宗们很早以前就用过了,只是重拾起来罢了。

(刘聪:偷我家创意。我设置左辅、右辅,你就来个南官、北官是吧?一点新意都没有,没看到我们汉赵被灭了吗?你们辽国早晚要走我们的老路。)

魏晋南北朝时期。

拓跋宏:这个小老弟,同道中人啊?和他一样走向了汉化道路。

主要还是汉人的文化太厉害了,别族文化撼动不了汉文化啊!

汉文化和他们的文化比起来,确实要先进一些,要想国家长久,肯定要学习的。

拓跋宏觉得自己倒是不拘于哪种文化,只要优秀,他都愿意学习。

这时,有人想起来燕云十六州的事,在弹幕上骂耶律德光,要他归还燕云十六州。

【耶律德光:哼哼,我凭本事得来的领土,你说还就还啊?】

汉家领土被夺走的人被他气死了,继续在弹幕上喷他,说他一个异族,无耻小儿。

有的人看着他们对骂,连连摇头。

五代十六国。

石敬瑭屁都不敢放一个,想着你们骂归骂,不要提到我。

可惜没有如他所愿,有人说不过耶律德光,转头朝着罪魁祸首而来。

【石敬瑭你个败类,汉人的耻辱。】

【石敬瑭你是汉民族的罪人。】

......

石敬瑭:呜,都讲到宋朝那个时期了,怎么你们这些人又开始翻旧账了?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不好吗?

痛恨石敬瑭的人:这件事没办法过去了,你说得倒是轻巧。

看着别人对骂没意思,很多人把精力集中到了课堂上,任由那些人发泄情绪。

课本上关于辽国的介绍不多,两段就没了。

辽朝。

耶律阿保机不满:“前面的朝代篇幅这么多,到我们就这点内容?”

就讲了一个南北面官制度,也太过简单了。

韩延徽:“大王,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契丹没有文字,很难把本国的历史流传下去?”

最近韩延徽想着,契丹应该要有自己的文字才行,不然这个国家难以维持下去。

旁边的耶律迭剌连忙点头:“大哥,韩政事令说得对。我们契丹确实需要有自己的文字,前两天我收到回鹘的使者来信,来了灵感,自己绘制了一些小字,您可以看看行不行。”

耶律阿保机接过弟弟耶律迭剌递过来的绘制样本,仔细观摩,寻思片刻,觉得可行。

文字的事之前韩延徽已经和他说过了,可创造一种文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想创造就创造的。

耶律阿保机把这件事交给了弟弟负责,之前一直忙着其它事就没太关注,没想到这小子动作还挺快的,样本都弄出来了。

他看完后递给韩延徽:“匣列意下如何?”

韩延徽仔细端详,耶律迭剌绘制的文字和回鹘文有点相像,应该就是仿照人家写出来的,不过用作契丹族的文字已经可以了。

凭空重新创造文字确实太难了。

他点点头:“臣觉得可行。”

耶律阿保机:“那行,耶律迭剌你继续完善文字,然后安排人把这些文字传下去,大家都要认真学,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子弟。”

本来他想着直接用后世的简体汉字的,但想想本民族还得有自己的文字才行,不然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