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是思政课。

课堂开始,吴老师先给大家放了一首歌.

旋律响起没多久,同学们已经听出这是什么歌曲了。

【(春天的故事)(春天的故事)(难忘的春天)(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Z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唐朝。

李世民听着前奏出现了很个“春天”,有点好奇,这个春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要强调这么多遍?

听到一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时候,他有点摸不着头脑,觉得这写的有点过于含蓄了,完全看不出来是什么意思。

可是想到吴老师把这首歌弄到课堂上放,他觉得这一年对于Z国来说肯定十分关键。

教室里,学生们刚开始听的时候也没太大感觉。

这种类型的歌曲他们有的是在课堂上学的,大部分是家里上年纪的老人比较喜欢哼唱。

听着听着就熟悉了,也不知道怎么就记牢了。

很多时候听到都不会有什么深刻体会,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好土。

可是现在一边听,一边把课件上出现的歌词和课本上的内容对照着看的时候,部分学生觉得好像体会到一点这些歌了。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Z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

秦朝。

秦始皇看完这些歌词,明白了七九年对于Z国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可能就是这个国家经济腾飞的转折。

不然怎么会崛起一座座城、聚起座座金山呢?

他十分好奇这年Z国发生了什么,尤其是领导层发生了什么。

整首歌听完,观看直播的很多人在歌词里抠细节。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事件,但是从这首歌里面就能看出一九七九年和一九九二年这两个时间段,整个华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吴老师:“这首歌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它描述了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生活中的三大件是什么吗?”

很快,教室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回答。

“互联网、高铁、手机。”

“房子、车子、票子。”

“房子、车子、网络。”

......

五花八门的答案听得古人们一脸懵。

北宋

赵匡胤看着这些东西,高铁、飞机、网络他知道是什么了。可是票子又是什么东西?钱吗?

这,怎么说呢?这些东西都是俗物,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

赵匡胤对后世人这种归纳方式是有点服气的。

别说他们了,有些答案出来的时候吴老师都有点诧异,他暗暗叹了一口气,觉得现在的孩子受网络的影响真的挺深的。

吴老师:“新三件确实没有一个定论,不过旧三件基本上很多人都得到了共识。20世纪70年代家庭生活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老师一边说,一边还放出了这些东西的动态图片,旁边有十分简短的用途说明。

拥有一块宝石花手表,让你出门倍有面。

骑上凤凰牌的自行车,路边的目光铁定聚焦到你身。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蝴蝶缝纫机,你的忠实小助手。

很多人想到自己脚上登着自行车,手上戴着一块腕表出行,那副场景,好像确实有点酷啊!

各朝代和女红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看着缝纫机刷刷刷就缝好一块布,眼睛都亮了。

要知道缝补衣物真的十分伤眼睛,很多时候白天没时间弄,晚上靠着微弱的光源给一家老小缝补衣服。一两个时辰下来,眼睛都快瞎了。

这个缝纫机好啊,一下子就缝好了,这针线看起来还挺整齐的,要是能拥有一台就好了。

清朝。

李鸿章看着课件上的缝纫机,只觉得十分眼熟。

仔细看过后他反应过来:咦,是了,缝纫机,我出访大不列颠国的时候还带回来一台呢。

他当时看到缝纫机的时候觉得这东西的制作很精妙,而且能很快缝制好一件衣物,比手工制作一件衣服要快好多。

本来想着带回来给太后看看,让她见识见识西方的洋玩意,看她能不能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更重视一些。

可是这东西带回来后就被闲置了,毕竟太后的衣物有专人缝制,完全用不上它。

吴老师:“20世纪80年代代表了小康生活的三大件是电视机、冰箱、洗衣机;90年代表示富裕家庭的三大件是空调、电脑、摄像机......”

西汉。

刘彻看着每过十年,这些“三大件”就更新一次,只觉得这个时期Z国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

他对这个画圈的“老人”提起了十二万分的兴趣。

这种发展变化,已经非常明显地表明这个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节节攀升。

吴老师:“冰箱的出现,让人们不用担心食物变质;电视机可以让大家坐在家里就能看电影;洗衣机则将妇女从繁重、琐碎、费时的家务中解放出来;空调让人们把凉爽搬进家里面......”

每听到一种东西的用途,观看直播的古人,尤其是普通老百姓脸上都会露出羡慕的神色。

难怪后世的人把这些东西称作生活三大件,这些东西无论是哪个年代的,对于解放人的劳动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简直便利极了。

北宋。

苏轼看着冰箱的用途,眼睛一亮,觉得这个东西好啊!

有了它,容易坏的食物放进去就能保持很长时间,那他就可以多吃一段时间了。

他们这个时期虽然也有冰块冰镇食物,可是冰块多贵啊!而且还费事,不耐用。

这个冰箱一看就能放很多东西,不过想到它需要用电,苏轼泄气了。

电啊,电啊!怎么才能得到你呢?

空调也好啊,炎炎夏日里能用它降暑,多凉快。

吴老师:“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们小时候家里和现在的变化,是不是变化很大。三大件的更新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突出变化,已经能够证明它让我们国家渐渐富裕起来了。”

接下来的时间,比较活跃一点的同学分享了一下家里面出现的变化,有的是家里的老人讲给他们听的。

有人说他们家几年前没有电话,后来安装上了座机,然后出现了翻盖手机,现在用上了触屏手机。

有人说他们家十几年前到集市赶集是走路去的,后来有了马车、牛车,然后是自行车,现在家里已经有了小轿车。

有人说以前他们一家一顿吃一两个菜,还不怎么见得到肉,现在已经可以大鱼大肉了。

还有以前住一个小土房,现在住上了干干净净的钢筋水泥房。

总之,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变化确实很大,是明显能感受到的那种。

吴老师:“在某个特殊时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1978年12月......实现了一次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这段讲述了这个时期的国家是如何进行改革的,开放了哪些经济特区等。

秦朝。

秦始皇从之前的课上知道新Z国之前出现了一段艰难时期,之后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都下滑了。

他当时就想着后世这个国家要怎么走才能让它走上正轨?

现在看到改*革开放的出现,他理解了。秦始皇有点佩服这些人能够想到这样的发展路线了。

真的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改革了。

不过他出现了一个疑问,后世不是要追求共同富裕吗?这样改革的话并不能顾及到每个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