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春秋时期,墨子:微观世界?之前说过这个东西,这里说的原子核就是微观世界里面的的吗?不知道它和我想到的“始”和“端”有没有关系。我认为“始”是时间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端”是空间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时空是由它们构成的。

战国时期,扁鹊秦越人:后世居然有治疗这些不治之症的方法?看着和这个什么原子核有关,真想知道是什么东西?

明末,李中梓:很好奇后世是怎么治疗这些积气之症的,能不能和我总结的治疗方法结合?

高老师:“二十世纪还诞生了半导体工业,发明了晶体管、集成电路、大容量电子存储技术......可以说,二十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界,这个时期为我们后来研究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连串的技术名称出来后,那些对物理感兴趣的普通人:看来我们是学不了这个东西了,什么电子运动、原子、分子的,完全就是天书啊!

高老师:“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很多科学家,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爱因斯坦,他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了相对论。除了他,还有普朗克、波尔、海森堡、薛定谔等非常多物理学家。”

唐朝,李世民:从前面的什么牛顿、法拉第,到现在的爱因斯坦,这些名字听起来感觉都不是华夏大地的人啊!难道我们华夏和这个物理学的建立就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很多人都有他这样的疑惑。

裴姝他们的班级上,也有人问出了这个问题:“老师,为什么建立物理学的人都是国外的,既然物理学这么重要,我们古代就没有人研究这门学科吗?也没有物理学家吗?还是说我们在这方面太弱了?”

高老师沉默了几秒钟后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得涉及到历史、政治等多方面因素。但是说我们古代没有科学我是不认同的。其实不光是物理,像数学、化学、生物等理科,在古代的时候它们的待遇基本都差不多。”

“现在的学科划分都是西方人弄出来的,我们古时候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甚至地理等学科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很多东西都是一起研究的。”

“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北宋时期的沈括,他对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水利、医药、经济、军事、艺术等方面都有研究,可以说是一个全才了。”

“类似他这样的人在古代还有不少,他们基本上都是通学好几门学科的。”

北宋,沈括:咦,我留名了?原来后世是这样看待我的吗?我研究的一些东西原来就在他们现在的学科里了,后面我学起来的话应该能找到很多共通之处吧?

高老师:“我们的物理研究其实很早的,据明确的史料记载,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墨子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也可以说是一个物理学家了。”

“他在几千年前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了。比如力学,他的定义是‘力,刑(形)之所以奋也’,他很早就归纳说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指出物体在受力之时,也产生了反作用力。”

“他还表述了杠杆定理、探讨光与影的关系,他在很早以前就做过小孔成像的实验,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都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对声音的传播也进行过研究。”

春秋时期,墨子:这些说法看着有点陌生,但好像也能从字面大致判断说的是哪方面的。也就是说,其实后世研究的东西和我现在研究的都差不多了?

高老师:“除了墨子,还有刚刚说到的沈括,在物理方面,他对磁学、光学、声学都有研究。沈括通过观察,早就注意到了音调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并记录下了声音的共鸣现象。他还用纸人来放大琴弦上的共振,形象的说明了应弦共振现象,这比诺布尔和皮戈特的琴弦上纸游码试验早了500年。”

北宋,沈括:原来后世是这样归纳这些理论的吗?那为什么不用我们自己总结的知识体系,反而用了其它国家的呢?

高老师:“除了他们,我们古时候还有王充、赵友钦等很多研究物理的人,很多理论的出现都比西方要早。”

班级上,有同学问:“那为什么我们会落后别的国家那么多啊?真的很可惜。”

高老师:“这得从多方面分析了。咱们先从政治方面说吧,总的来说,我们古代的科技是从明清时期开始慢慢地走向衰落的。在这之前,虽然封建统治者对科技的重视并没有他们对统治民众的思想这方面那么大,但是也还是在缓慢平稳地发展着的。”

“明清时期政治黑暗,统治者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制度,增加苛捐杂税,人民的基本生活困难。在这种环境下,研究科学技术的人当然就少了。这时候我国的社会发展几乎可以说是停滞不前的,这是古代科技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