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曹操的痞军师 > 第942章 牛与马与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朝堂上的波诡云谲虽然不可谓不激烈,但民间的反应却是截然相反,对于刘章所描述的那种可以日行千里的车,民间瞬间就如同油锅里掉进去一滴水珠一般,瞬间就炸了!

日行千里啊,这事基本上只存在于神话故事之中呢。

啥?有人拿千里马说事儿?

对于这个,笔者只能说,那只是个形容词儿罢了,纵观几千年的历史,还真没有记载哪匹马可以日行千里呢。

而且若是自己养过马或是有认识的朋友在养马的其实不难得知,一匹马持续奔跑的最大距离也就只在百公里左右,且就算只是百公里下来,那匹马基本上也废了。

至于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基本上最多10公里左右就要换一次马,这不止是马扛不住,也是为了让负责送信的驿卒得到一定的休息时间。

于是乎,在自发与多方刻意的舆论引导之下,国内的百姓大体上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声音:侯爷是天神转世,侯爷说的都是必然会实现的;这不过是官员们为了捞取政绩与财富而搞的面子工程,大兴土木之后,留下的只会剩下一片狼藉;只要不占我家的房跟地,真假无所谓……

民间的热议很热闹,朝堂上的官员们也不甘寂寞。

几大革新派首脑频频在公报上发文并接受名士访谈,俨然一副为铁路造势的架势。

而那些江东旧部也是门庭若市,不断接纳着想要趁机谋取一官半职的“青年才俊”。

总而言之,双方基本上是装都懒得装了,几乎是将彼此的矛盾摆到了台面上。

倒是那些老牌世家这一次低调的厉害,算得上是如无必要家族中的重要子弟完全是闭门读书、拒不见客的状态。

没办法,曹魏前后几十年,每次吃亏吃得最狠的都是他们,天知道这一次会不会又是针对他们的一次“阴谋”?

毕竟……

刘章那人,可从来都不是个按常理出牌的主儿。

更何况,核查土地与人口这种事儿,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冲着他们这些世家大户来的……

甚至再退一步讲,哪怕这一次刘章真的没有借机寻他们麻烦的意思,家里那些个儿孙平日里都是个什么德行难道心里真就没点儿数?这种紧张时候还放出去浪,无论是被哪一方揪住小辫子不都得被人当枪使唤?

所以啊,人贵有自知之明,该低调的时候就要老老实实躲起来。

同样都是二世祖,这个时代的人可比后世的某些东西看得明白多了,毕竟啊,两个时代最大的区别就是,一时上头想要做一回大侠的成本太低了。

不信你瞅瞅城门口的那些用来悬赏的通缉令,就那画功,真有人能分辨出画上的人究竟是张飞还是关羽?更何况那些有经验的大侠一般都会在做事的时候将脸给蒙上。

当然了,当大侠的成本低了同样也意味着犯罪的成本同样不高,故而古往今来,有权有势者出行总是带上一群人绝对不是后世某些所谓的明星是为了“摆排场”那么简单的。

稍微偏了点儿,言归正传。

总之,此刻的大魏,因刘章突然丢出来的铁路项目,正处于一种全民热议的状态,以至于到了约定好的大朝会来临之际,就连远在漠北的鲜卑人都听说了汉人王朝要造一条可以日行万里的路,以至于鲜卑人内部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彼此争论不休。

好吧,谣言的力量果然很可怕,明明刘章说的是一日夜间可行千里,传到外族耳朵里就成了日行万里了,也不知道这二十倍的差距究竟是哪位高人编出来的,瞧把草原上的孩子们吓的……

不过这不重要,毕竟刘章年岁也大了,草原的问题他也不打算在有生之年彻底解决,所以啊,还是将目光放回到眼前。

六月十五,大朝会的日子,天气是真好,万里无云的,热得人直想骂娘。

嗯……骂曹启他娘……

至少刘章觉得此刻候在太极殿外等着上朝的官员们一定在心里骂得痛快,当然不止是曹启他娘,八成他这个提出修铁路的始作俑者也应该是在一起挨骂的。

毕竟……按照这时候的规矩,夏至到秋日拔禊期间,原本应该是官员们休假的日子……

所以啊,现在的状况相当于,今年的暑假消失了,而看民间的反馈,刘章的提案若是通过,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概也是没得休了……

所以……加班这种事儿,最开始的时候就只是公职人员的专属福利?

所以,后世的九九六零零七怎么就演变成了劳苦大众的福报了捏?

“陛下驾到,百官朝见……”

正当刘章想得有些出神之际,内官那特有的嗓音将刘章的注意力从另一个空间维度缓缓召回,同时也打破了太极殿外那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怨气。

刘章随着表情管理异常出色的官场老油条们进入了太极殿内,只是走到一半,刘章忽然忍不住笑出了声。

严肃的太极殿,刘章的呵呵声是如此显眼,旁人且不说了,就连司马懿也忍不住扭头送来一抹质询的目光。

刘章见状忍住笑意冲着周围的人摆了摆手,许是不想节外生枝,倒也没人出言责难刘章这略显不敬的行为。

那么刘章究竟因何发笑呢?

理由在于,适才刘章忽然觉得这满朝文武规规矩矩排队进入太极殿的场景,本质上与后世工厂里的工人也没啥区别。

都是老老实实排队,也都是被迫加了个班……

但其中却是有一点区别,那就是任谁来,都无法将这群人看做牛马……

那么造成这种感觉的根源在哪里?是衣着?是气度?还是长相?都不是,真正造成这种情况的是认知!

来点儿干货,古时候投靠他人的文臣也好武将也罢,开口都是怎么说的?

在下愿效犬马之劳!

那么什么时候人会说自己是牛马呢?

答:小女子无以为报,来世愿当牛做马报答恩公。

发现了没有?

几千年以来,无论是掌权者、管理者还是雇佣者,都在强调牛的品德,但这些人自己从来都不愿去做那头老黄牛,甚至口头上愿做,那也是下辈子的事儿……

为何?

因为牛它兢兢业业的不要回报,可犬与马可就不一样了,狗是要吃肉的,而马,你要是不用好料,它也跑不快,唯有这牛,只要饿不死就行了……

所以啊,用牛这个物种来形容的东西,大抵后面都有个大坑呢。

举个例子,比如证券交易所谓的牛市,那可不是提醒老百姓们进场的时机到了,而是提醒操盘的割韭菜的机会要来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