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并无他人,老夫便倚仗年岁,与你认真谈一谈!”
老昭阳贵为楚国令尹,其职堪比丞相。
于楚国之地位,仅次于楚王槐。
可以说,老令尹昭阳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历经两代国君,虽实力平平,但根基深厚。
屈家祖地那位灰衣老者,曾传授老昭阳两招。
自此突破两大境界,臻至天位后期。
自那以后,昭阳便有些自傲了。
“秦国将在这几日,派遣使臣入楚!”
老昭阳话锋一转,试探性地询问屈原。
“届时你这位左徒该如何应对,又该如何应变呢?”
“秦乃楚之宿敌,劲敌也!”屈原面色凝重,直言不讳道,“魏国公孙衍四处奔走,再度力促五国合盟。”
“其意在秦国,而楚国正可借机削弱秦国,以除后方心腹大患。”
此语一出。
令身为老师的昭阳悚然一惊,实难料想屈原竟会如此直白地袒露心迹。
于这位令尹昭阳而言,战国局势波谲云诡。
不是你攻我,就是我灭你之国。
世间无永恒之盟友,唯有永恒之利益。
然。
楚国所面临之威胁,绝非仅秦国一国。
可问题在于,屈原如此毫不掩饰且如此迅速地表明立场。
无疑是将楚国立场,置于风口浪尖了。
稍有差池,便会招致秦国及列国的警觉。
幸而此时在场者寥寥无几,再加上楚王槐。
也不过仅三人而已。
昭阳虑及于此,赶忙以师者之尊,训诫于他。
“芈原!邦交恰似征战,万不可与之交底。”
“当相机而动或斡旋,邦交绝非打打杀杀!”
“此点,你身为左徒,想必也心知肚明。”
“芈原谨遵教诲!”屈原拱手作揖,继而话锋一转。
“我王!若局势这般混沌不明,芈原恳请我王顺势而为,厉行变法!”
一闻变法二字,霎时令在场二人面色骤变。
老昭阳手指屈原,本欲启口,却见楚王槐已然起身。
但见楚王槐行至屈原跟前,朝着屈原上下打量。
楚王槐面色凝重,缓声道:“楚国与秦国不同,我想芈爱卿也不愿步商鞅后尘吧?”
楚王槐语气沉稳,以“我”自称与屈原交谈。
这已算是给了屈原极大的颜面。
“若能使楚国如秦国般变法图强,芈原无所畏惧!”
“况且,芈原愿为商鞅,助我楚国昌盛!”
楚王槐道:“你非商鞅,寡人亦不忍见你成为商鞅!”
“你是芈原!”
“芈乃姓氏,屈为氏!”
“你是楚国的芈原,亦是列国没有的芈原!”
屈原闻听此言,神色肃穆,朝着楚王槐恭敬地拱手一礼。
楚王槐微微颔首,岂料话锋突转。
“谈及商鞅,令寡人不禁忆起楚国失地的商於‘商邑’!”
闻得楚王槐所言,屈原沉默不语,然老昭阳却心急如焚。
心焦如焚的昭阳,本欲开口,却又闻楚王槐之语。
“罢了罢了,今日所言之事甚多,改日朝堂再议吧!”
言罢。
但见楚王槐转身离去,心中尽是无奈。
变法?
于楚王槐而言,于楚国变法,实乃难以行通之事。
毕竟,楚国并非他楚王的一言堂。
而是由屈景昭三家共同扶持的楚国。
变法,须得三家同意方可。
且不说屈原带头变法,单说屈氏同意的变法。
亦不论老昭阳身为屈原的老师,便代表昭氏同意的变法。
此皆绝无可能之事。
其背后缘由,实乃令人深思。
老昭阳身为楚国令尹,且为昭氏表面上的族长。
然而,变法之举,却触动诸多利益。
或会引发昭氏幕后之主不满,如此,昭阳则危矣。
况且,屈原亦非屈氏之代言人。
此外,景氏之人不在此地。
他若敢同意变法,楚国恐无明日。
景氏,景笙无论在表面还是在幕后。
皆是景氏之主。
至于屈原所在的屈氏,那就怪了。
共有三位代言人。
外内里。
何为外内里?
外,指的是屈氏在外面之代言人。
通常是代表屈氏钱袋的代言人,并且在楚国庙堂没有官职。
且还是经商,为商贾之身。
内通常是代表屈氏子弟,同时也是屈原所代表的屈氏子弟。
至于里,这才真正的代表屈氏的一言一行。
景氏景笙不在庙堂为官,却掌握楚国庙堂近三分之一的人脉。
景氏大多数子弟,皆在楚国庙堂之中。
甚至,排列前茅。
楚国三大高位,列数令尹、左徒、上柱国。
令尹,对内主持国事,发号施令,统领百官及参与重大国策制定。
左徒,和楚王共议国事并起草政令,及接待诸侯国使节,处理对外关系。
上柱国则是,保卫楚国都城的最高武官,地位仅次令尹、左徒之下,掌楚国军营大权
上柱国之位,由景氏牢牢掌握着。
………
楚王槐离去后,偌大的偏殿中,仅剩令尹昭阳与左徒屈原二人。
目睹此景,老昭阳决心教导屈原为官之要。
“为官者,心中所思所感皆为祸端,何事该言何事不该言,切不可轻言!”
昭阳转头凝视着发愣的屈原,嘴角微扬。
“心中所想应深埋心底,若宣之于口,世人皆知,便非同小可了。”
“世人所思所想,你难以洞悉,届时恐将祸从口出。”
“尤其你身为左徒,主管诸国邦交,凡事务必深思熟虑,而后言出!”
“尤其是方才你与大王所议之事,万不可外传,否则,楚国将何去何从?”
“你屈原又将何去何从?”
屈原闻之,稍作停顿,拱手施礼道:“还请令尹大人指点迷津!”
“今日你与大王所谈变法之事,万不可泄露。”
老昭阳轻抚胡须,郑重地看了屈原一眼。
“变法者,皆心怀叵测之人!”
“百余年前,吴起于楚国掀起变法狂潮。”
“却使楚国陷入惊涛骇浪,三家同时发难,险些令楚悼王王位不保!”
“此点,务必铭记于心!”
闻得昭阳所言,屈原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拱手作揖道:“谢老师教诲!”
见此,昭阳方才满意。
恰在此时,一名寺人步入偏殿。
拱手躬身施礼道:“禀报令尹、左徒两位大人,秦相张仪化身使臣,已在鄢都客栈恭候!”
“知晓了,退下吧!”屈原挥手示意,沉声道:“本左徒稍后便去,会一会这张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