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古文献中记载,在远古的原始时代,人死了就是死了埋都不埋,丢弃在野外,叫弃尸。后来人们开始不忍心看着自己的亲人同类在荒野中腐烂或者被野兽吃掉,于是将遗体放在一片野草上,上面用树枝来掩盖。大家可以参考下葬字的字形,而且发音同【藏】ZANG,行为和意义一目了然,就是要把遗体给藏cANG起来。再后来人们觉得仅仅用树枝还是不够安全,于是就挖个坑将遗体掩埋。这就是土葬的起源。

而棺材的出现,正是正是中原本土丧葬文化的代表之一。

棺材。亦称寿棺、寿枋、更早的时候,在上古时期称为“榇”。中国文字多有象形意义,亲人去世后,将亲人的遗蜕置于木制的容器内,即为“榇”。从偏旁就可以看得出棺材是用木材制作的,那么为什么不用别的材料来做呢?一是因为就地取材,古时候木材比较多。二是因为树木是“长生”的象征。自古以来,棺木又称“寿材”,都是年代越久、树龄越高的越好,就是这个原因。当然,这里的长生并不是指死者,而是自己。上古时期的人认为,人并不会正常死亡,所有的死亡,都是因为妖魔鬼怪作祟。而人对于那些妖魔鬼怪,是没有反抗的能力的,只有听凭其摧残。

把已过世的人盛放于棺木之内,把“生”的意味强加于死者,其本意是将死者作为献祭,以此来告诉妖魔鬼怪不要找自己的麻烦。这跟国外的献祭恰恰相反,一个死人献祭,一个活人献祭。不过这些行为都表现人这种动物的自私。

所以说,其实丧葬文化的起源是非常冷漠的。这是由于上古时期社会生产力过于低下的现实所决定的。任何一个人力,对社会来说都是宝贵的资源,因此要舍弃死者,专注于保护生者。

棺材的来历并没有具体的考证,不过民间有一种说法:大体庞涓和孙膑在鬼谷子处学习兵法之后,庞涓先下山做了魏国的大将军;后来魏王又迎孙膑到魏国,而庞涓因为嫉妒孙膑的才能,就诬陷孙膑私通齐国,被挖去膝盖骨(膑刑),之后又欲进一步加害,孙膑之后装疯,后逃到了魏齐边界,而魏国的追兵也到了,这时候孙膑来到了一户人家,请求其把自己设法送入齐地。于是就把孙膑放在了床头的睡柜里,当作已经死的人,又盖紧了盖子,再加绑麻绳,一行百姓就这样把孙膑送出了魏国,也躲避了魏兵的追捕。这种抬睡柜、绑麻绳的方式后来就运用到了丧葬事宜中了,人们就把这过程称为“送殡”和“出殡”。但这也是人们的臆想,无从考证。可能是因为“膑”和“殡”同音吧。

说到底,把尸体放入棺材里,大概率都是为了保证尸首不被野兽糟蹋了,算是家眷对死者的最后一丝执念!

灵堂布置的很简单,就是在院子正中间,搭了两根小树杆,上面又覆盖上了一卷竹席,两侧用各种杂草树枝给遮了一下,在挂上一些白布,一个简易的灵堂就完成了。

灵堂里面,摆放着一张破旧的桌子,充当香案,上面简单的摆上一些贡品,也没什么好东西,就一碗粟,一碗不知名的野果子,一碗浑浊的酒水。这些东西还是村民东拼西凑给凑上的!骨灰盒就放置在最里面。

小妇人和孩子,就跪在灵堂的一侧,哭喊着往前面的火堆里,放置小木棍,偶尔在添加一张泛着腐朽的纸张。

吴大娘就摆了一张板凳,坐在灵堂的另外一侧,拄着竹棒子,低头啜泣。

王村正摇摇头,慢慢的向吴大娘走去:“妹子,孩子去了,就让他安心的去,免得去到那边。还的操心家里!你也要放宽心!”

吴大娘哭的说不出话,只得断断续续的点头:“他王叔啊,,呜呜呜。我这命咋就这么苦。年轻的时候,当家的去了,自己拼死拼活把孩子拉扯大。没几年自己又成了睁眼瞎。这孩子还没立业,老婆子我又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啊!天爷啊!你咋就这么狠心。光折腾我这个瞎老婆子!”

王村正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就不停的叹气,最后就憋出一句:“妹子,别的不怪,就怪这世道!”

“妹子,孩子去的突然,这也没备个寿材,叔家里倒是有一副薄棺,要是不嫌弃,就先拿来给孩子用上!”

吴大娘闻声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朝着王村正就跪了下去:“他王叔,这恩情,怕是这辈子都还不上了!你请端坐,容老婆子我替孩子给你磕几个头!”

王村正连忙伸手搀扶:“妹子,这是作甚。一副木头盒子,不必如此大礼!二娃也是老汉看着长大的,别的帮不上,一副寿材就送给孩子了!”

吴大娘抹着泪:“不行,不行,他王叔,不让磕头,那这寿材就不能要!”

王村正无奈的点点头,这个礼他要是不受,可能这家子一辈子都不会心安,借着吴大娘的板凳端坐,安安心心的受了一礼!

吴大娘跪好,又扭头朝着媳妇和孙子喊到:“慧芳,石头,给王大爷磕头,这恩情要记一辈子!”

二人顺从的对着王村正磕头,一旁的小石头不明所以,瞪着眼睛还没吭声,脑袋就让他娘给按在了地上!

磕完头,王村正站起身,把吴大娘搀扶起来:“妹子,莫要太过伤心,石头还小呢,还指着你们两个把家撑起来!孩子虽然去了,不过他是为国战死的,朝廷不可能不管,以后日子总能过得下去,好好的把石头培养成才,二娃在那边也能放心!”

吴大娘点点头:“他王叔,感谢的话,老婆子就不多说了,有啥恩情,就让小石头长大了还你!万幸啊,二娃还给留了一个种!呜呜呜,要不然咱们这一户就算是断了香火!”

吴老汉又是一阵叹气,摆摆手,向外走去,吩咐几个青壮,去他家里,把寿材给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