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历史直播:我用天幕改变历史 > 第107章 重新出发,发现“野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7章 重新出发,发现“野败”

[这还不算,在路上,为了催芽,袁隆平又把种子绑在了腰间,用体温温暖水稻的种子。

这件事情做下来,长此以往,他又落下了腰疾。

但让人心酸的是,无论那个时候的他们如何努力,杂交水稻的研究依然没太大进展。

听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想,“都如此努力了,如此拼命了,还没有好消息,杂交水稻真的能成功吗?”]

“是啊,真的能成功吗?”百姓们听到这里,也迷茫了。

这么久过去了,好像有进展,又好像没有丝毫进展,袁隆平真的能成功吗。

“一定能成功,他可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旁边,同样听得认真的少年轻轻吐出一口气,干瘦的脸上,黑亮眼珠中尽是希望,毫不犹豫地坚定回答。

“对啊,他可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定能成功的。”听到少年的回答,旁边的人也附和。

那个时候的袁隆平院士都还没有放弃,他们这些听的人怎么就先丧气了。

各朝代的各个时间,不少人也同样坚定的回答被说出,十分笃定。

不知不觉,他们已然相信并且崇敬这一位为百姓,也为解决饥荒,而百折不挠的英雄。

……

虞美人也听到这样的声音,同样笑弯了眼。

是啊,那可是他们的袁爷爷啊,怎么会有人忍心怀疑呢。

拍下照片,虞美人打算等特殊时代的新中国成立后,把照片交给图书管理员。

那个时候,一切才刚刚开始的袁爷爷,看见那么多相信他的人,一定会很开心吧。

[对于杂交水稻一定能成功这件事,大家都相信着。

那个时候的袁隆平也相信着,相信水稻是具有杂交优势的。

但他是先驱,是开拓者,碰见问题,他只能自己探索,自己琢磨。

很快,他就想到,他们寻找的水稻都是人工栽培稻之间的杂交,基因相近,这会不会就是找不到合适雄性不孕株的原因呢?

所谓的“远缘杂交”,就是指的这个。

说直白点呢,他们手中的水稻虽然不是自交的,但关系还是太近了,所以才没办法成功。

所以,换个思路,培养杂种,最好是父母祖上两千年都没见过面,是不是就能成功呢。

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后,袁隆平终于确定了“远缘杂交”的方针,把目标定在寻找野生稻上,随后,突破口也很快出现。

1970年11月23日,袁隆平团队中的李必湖,发现了对于杂交水稻至关重要的野生雄性不育株——野败。]

汉朝。

刘彻听着天幕过于直白的解释,没忍住扶额,其实,可以稍微说的委婉一点的。

比如……额,人工栽培稻之间的杂交,基因相近,“远缘杂交”。

算了,说杂种就说杂种吧,最起码好理解。

明朝。

朱元璋听着,只觉得脑门上青筋一跳一跳的。

农民出身的他,就从来不知道,培养个水稻能这么麻烦的,他真的听不太明白啊,可恶。

但让他不记录,那是不可能的。

亩产3000斤什么的,他根本抵挡不了这样的诱惑好嘛!

所以,还是从民间搜罗几个人才吧。

想着,朱元璋就想叹气了。

忍不住想,那个徐光启,怎么就不在他这个时期呢。

若是在他这个时期,他老朱绝对重用。

左边站着抱着朱雄英的马皇后,右边站着朱标的朱元璋,十分认真的想。

别问这一大家子怎么都围绕着朱元璋,问就是老父亲得知未来的他会死全家的ptsd还没好。

但问题是,朱棣:所以,在老父亲心中,我已经不是您全家的一员了吗。

卑微.jpg。

……

[说起来,对于“野败”是怎么被发现的,我们现代就有好多说法。

有说李必湖散步时发现的,洗澡(游泳)发现的。

还有说是钓鱼钓起来的,“解手”碰到的。

或者是买米回来在路边发现的,以及在海南帮忙带路的冯克珊发现后,要李必湖去鉴定的。

但听采访了本人后,据本人口述,发现这六种说法……

全错。]

各朝代众人:……

所以,他们刚才那么认真讨论,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到底有什么意义。

玩他们呢。

见自己逗到了人,虞美人也不卖关子了,直接揭晓答案。

[想要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当然是要看李必湖的采访啦。

我们之前说,他们经过了6年的持续研究,在杂交水稻这条路上却几乎没有进展后。

袁隆平就重新整理思路,准备研究“远缘杂交”。

之后呢,他们就一路辗转到海南三亚南红农场。

没错,就是我现在在的地方,还记得我现在在哪里吗——

“海南三亚的水稻国家公园”。

没错,就是在我脚下的这片土地附近,发现的“野败”。

他们来这里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海南真的有很多野生稻。

其实,袁隆平团队在发现“野败”之前,就已经针对调查,研究组到达海南后能不能搜集到当地的野生稻资源。

他们因此询问了在农场的农民,农民的回答皆是,“哪有什么野生稻啊!”

他们得到这个答案后,直接懵了,心中在想,教科书上不是说,海南的野生稻非常普遍吗。

没有疑惑多久,很快,他们就在冯克珊那里得到了答案。

原来,在海南,当地人是称“野生稻”为“假禾”的,农民又不懂普通话,所以才不知道“野生稻”为何物。

乌龙解开,李必湖就同冯克珊约定,他方便时给袁隆平团队带路。去找野生稻。]

听到这里,百姓也想扶额了。

这研究杂交水稻的路,是不是真的,太波折了一点。

只要一想想,专业的团队,十几年的努力,因为语言不通的缘故差点翻车。

怎么就这么好笑又心酸呢。

幸好,李必湖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反复又询问了冯克珊。

幸好啊。

……

虞美人也觉得心酸,研究杂交水稻的路太难了。

每走一步,就真的如同鲫鱼跃龙门一般,是逆流而上一般。

太累了,也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