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俺老爹是程咬金 > 第71章 懒人有懒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拆迁最难的不是拆房而是迁坟,尤其是封建社会,百姓把祖坟看的比命都重,你敢刨人祖坟人就敢跟你玩命,这是死仇。

普通百姓都是如此,更何况京兆韦氏。

想到拆迁的难度,程处默摇头道:“算了,此事以后再说吧,今日无事,妙竹院浪会。”

一夜很快过去。

天亮神清气爽的程处默和王天明赶往刑部找李靖报到,李靖已等候多时并为两人准备了马匹,寒暄过后立刻出城赶往同州。

同州就是后世渭南的蒲城县,境内有煤炭,铁矿,高岭土等十余种资源,正因如此,程处默才将炼钢厂建在了那里。

长安到同州不足三百里,几人都赶时间不愿磨蹭,一路驰骋天黑就到了。

天黑了没法视察,李靖只好接受地主的安排,吃饭休息。

天亮起床,冲进房间硬拽起程处默跟王天明两个睡懒觉的,刀架脖子上逼他们带自己去视察。

没办法,不这么做的话两人能睡到中午。

出了宿舍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个平整的院子,灰色的地面也不知道是什么做的,不但平整而且坚硬,人和车走在上面特平稳,估计下雨天也不会泥泞。

王天明看出了李靖的疑惑,撸起袖子兴奋解释道:“这是水泥,特别适合铺路,这里的路面我可费老劲了,先挖半米深的坑,用三七灰土填充打地基,再铺上水泥,不但好用还好看。”

李靖诧异道:“水泥是什么东西?”

王天明解释道:“是种混合材料,将石灰石,粘土,铁矿粉按比例混合,再经过高温煅烧,再与石膏磨细混合就成了,当然,配方是我老板提供的。”

李靖看向程处默,程处默抬头望天。

感受了番水泥路的舒适,李靖又抬头望向远处,看清之后一阵呲牙。

比起路面的整齐,其他地方就有些草台班子的味道了,一个大锅炉就在露天地里怵着,旁边数十名穿着牛皮衣的人正在忙碌。

大夏天的穿牛皮,看着就热啊。

王天明解释道:“本来是想给锅炉盖个房子的,这不还没顾上嘛,至于牛皮,隔热用的,锅炉旁温度太高了,没有牛皮隔热,皮肤很容易被烧伤。”

提起这个程处默有些无奈,条件太差了,目前只能先凑合,生产的同时逐渐改善工作环境。

李靖要去锅炉旁仔细查看,两人不愿他去又劝不住,只好逼他套上牛皮衣。

刚穿上就感到一阵闷热,李靖叹道:“这么片刻就出汗了,他们要长时间穿戴,还要在锅炉旁干活,这能受得了吗?”

程处默叹道:“对此晚辈目前也没解决办法,只能给他们每月十贯的高薪,拿钱弥补吧,同时为防止热出个好歹,这群人上一天休一天。”

李靖一阵心动,每月工作十五天赚十贯,比他俸禄都高啊。

如此也就理解这群人为什么愿意干了,辛苦一年就可以回乡置地,享受生活了。

李靖迈步上前,程处默跟王天明却没义气的同时退后。

他们才不去遭这罪。

李靖回头瞪了两人一眼,在主管的带领下爬上梯子,居高临下看向炉内,见里面全是火红滚烫的铁水眼中满是惊异。

他做梦也没想到,铁这玩意居然也能化成水。

走下梯子将主管拉到一边仔细询问各种技术问题,搞懂所有之后才转身离去。

程王二人连忙迎上,跟哼哈二将似的跟在身后介绍道:“那边是宿舍,那边是食堂,那边是仓库,我们这是分开施工的,修路的,盖房的,挖矿的各行其事,除了必要的衔接之外互不干涉,从而保证所有事情能同步进行。”

李靖满意的说道:“干的不错,去仓库看看吧。”

统筹管理也是一种能力,不过这种能力对世家子弟不算什么,整天耳濡目染,时间到了自动就会了。

比起露天锅炉,仓库就豪华了许多,每个房子都上着三把锁,钥匙由三个人共同保管。

王天明招人开锁推门,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堆奇怪的炉子,还有一堆粗钢管以及从未见过的拐弯钢管。

李靖诧异道:“这些东西是干嘛的?”

程处默笑道:“火炉,烟筒,弯头,取暖三件套,天明,给李尚书示范一下。”

王天明招来工人,拿起钢管对着火炉烟囱插了下去,再在钢管的另一端连接弯头,弯头处再连接根钢管直通屋外。

随后找来柴禾点燃火炉,等火烧旺了直接添煤。

煤炭比柴禾更耐烧而且火更旺,王天明又找来水壶,灌上水堵住炉口,取暖的同时顺带烧水。

李靖可不是凡人,瞬间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快速跑到屋外观看,见大量浓烟顺着烟筒排到屋外顿时大喜过望,惊叹道:“天才啊。”

早在几百年前百姓就发现了煤炭能烧的事,但煤烟有毒啊,大家又不想死,只好舍弃这种东西改用成本高昂的木炭,买不起木炭的就冻着吧。

但是现在,毒烟的问题被程处默用一根钢管就解决了,用脚后跟想也知道,煤炭取代木炭的时间到了。

但还有个问题,就是那种复杂的火炉打造肯定不易,普通人家没那么多钢铁,也不具备打造火炉的技术,所以想要烧煤就得先买火炉。

按照程处默的尿性,火炉肯定卖的特贵。

这个小奸商。

“所以你门口那几座煤山不止炼钢用,还想卖钱是吧?”

程处默笑道:“我这也是为了让大伙能过一个舒服的寒冬吗,李叔放心,煤炭价格肯定比木炭略低。”

略低,亏你说的出口,知道木炭多贵吗?

李靖仿佛看到了长安百姓的财富再次流入程处默口袋的场景,叹息道:“走吧,去采矿去看看。”

山里没法骑马只能步行,李靖跟着王天明很快来到山下,见山下除了忙碌的人群之外还有两根工字形的铁棍一直延伸到山上,好奇问道:“这两根铁棍是干嘛的?”

大唐本来就缺铁,这么好的铁不拿去打造农具武器却扔在山里,不是有病吗?

程处默笑道:“上去就知道了。”

几人沿着山路爬到矿洞,来到铁棍尽头的李靖也终于知道了铁棍的用处。

只见铁棍上架着一辆大铁车,挖煤的工人从矿洞出来,将竹筐中的煤倒进车里,装满之后合力推动,铁车沿着铁棍直接滑到山下,中间连扶都不用扶。

李靖无语道:“水车磨面,铁棍运输,你还真是懒人有懒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