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蓝星仙缘传承系统 > 第208章 昌邑的煤炭开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蛾娘弹奏,瑛子唱曲,有婉转动人,无缠绵悱恻,祝瑛是小姑娘,没有生活经历。

杜月蛾自弹自唱一小段,中年美妇风采不减当年,突然想起孟灵儿,她或许能唱出不一般的韵味。

大约一个时辰,宋子轩引着山阳郡守赵广到了,刘渊已经回临淄。

山阳郡煤矿有两处,在昌邑城南面,一处离昌邑不到百里,距菏水十来里,水路运输便捷。另一处离昌邑城更近,五六十里路程,利用菏水运输不成问题。

煤矿向下挖掘三四十米就能出煤,现有技术水平可以开采,天赐的宝藏。

煤矿通常少则十几层,多则三四十层,三四十米深度出煤,技术上能挖掘十层左右。昌邑如果是中型煤矿,一层煤炭少说都有几百万吨,昌邑的煤炭储量,至少可以按六千万吨计算。

“仙师君王,两处煤矿每天出煤大约两千吨。”

赵广以吨来汇报,听着很舒服,说明新度量衡普及很快。

渝州綦江煤矿,年产量十万吨,昌邑两千吨日产量,年产六七十万吨。数字看着差六七倍,实际人均煤炭量相差无几,渝州只有九十万人口。

缺乏挖掘和运输机械,完全依靠人力,两处煤矿动员的劳力,在四五千之数。每天工钱至少五十文,伙食十五万,全部往上抛一点计算,大约三十五万文,十斤煤炭成本不足一文钱。

昌邑煤矿属于官营,煤炭到最终使用环节,每斤价格要在两文以内,甚至更便宜,才可能大规模替代木炭。

精打细算是必须的,官营煤炭同样需要盈利,有钱才能促进技术进步。

“仙师君王,昌邑煤炭利用菏水,经定陶到达黄河南岸昌明县,最后运至临济。”

水运路线此前已有了解,示意赵广继续。

“全程15吨木船,运费12两银子,如若在昌明用大船转运,更便宜也更安全。”

十斤煤炭四文运费,加上此前的一文,每斤煤炭已耗费掉半文钱。

“运费可有下降的可能?”

“回仙师君王,昌邑煤炭一半运往临济,耗时一月,15吨木船每月近2000艘。山阳郡木船严重不足,臣与定陶郡守王会之,正动员周边郡县,同时加紧督造大船。”

意思不言自明,船运费短期不可能降价,而且15吨木船走黄河水运,有覆船的潜在风险。

难怪鹿鸣客栈五两银子一晚,差不多可以住二十位船主,不过大多数船主不会住客栈。

“渝州有五十米长货运大船,一次运载两三百吨,黄河一带可有此类大船。”

“回仙师君王,目前建造的货船,三十来米长,造价六十两银子,运载煤炭五六十吨,打算往返于东明和临济之间。”

赵广回答简明,信息很有用,大船数量上去以后,船运成本必定下降。15吨运煤船,往返支流湖泊,短途运输煤炭更加适用。

洗煤同样是一笔成本,集中在东明和临济的堆煤场,挖掘沟渠引黄河之水,废水沉积于洼地。

此外码头装卸成本,陆路运输成本等,最终价格能否控制在两文以内,心中压根没底。运输便利的地方应该没问题,像五彩城那样,估计难以办到,修建房屋只能使用山石和水泥,煤炭烧制砖瓦成本够呛。

“菏水航道情形如何?”

“回仙师君王,河堤年久失修,总体不太乐观,臣已在分段整治,保证煤炭运输不受影响。”

整治河堤是最痛苦的事情,人力物力耗费巨大,内心还得祈求千万别发洪水,尚未修好又被冲垮。

炼气中期的仙师,咋没有修筑河堤的术法,点土成堤多棒啊!

大禹治水,使得洪水不再肆虐,百姓安居乐业。李冰父子治理岷江,奠定蜀地水利灌溉基础,沃野千里始成粮仓。

感慨没有用处,凡人或许弱小,万千凡人可令旧貌换新颜。

明日前往东明县,看看昌邑煤矿、菏水两岸,具体是何情形。

伍慧陪着蛾娘母女一道,利用传送门送回听雪堂,由贾子笛安排她们去菊园,人尽其用,本王明日也要回长安。

次日清晨赵广早早等候在客栈外,同行的有郡尉胡小刀,来自商仲恒部直属军,此前是六等将军。

“臣山阳郡尉胡小刀,叩见仙师君王!”

两人施礼完毕,上马出南门,山阳郡百人队骑兵护卫。

来到城外,不时见到斗车和驮煤马车,大清早就起来干活。赵广在旁讲述,煤炭提供给昌邑砖瓦水泥作坊,烧制出来的砖瓦便宜,价格不到原来的三成。

砖瓦作坊多为民间兴办,水泥作坊由山阳郡衙署牵头,煤炭价格每吨两千文。

“城墙毫无扩建必要,砖瓦水泥务必用于修建房屋。”

顺便给赵广提个醒,脑袋发热修筑外城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劳民伤财。

一个多时辰后来到煤矿,百来米间距一处矿井,上面架设有滑轮,使用大竹筐运煤,完全使用人力开采。

“矿井内出现积水如何办?可有使用木桩支护?”

“回仙师君王,积水严重时,只留少部份人清除积水,其余人转至新矿井;矿井转为横向时,一直有使用木桩支护。”

“矿井内遇到可燃气体如何处理?”

“回仙师君王,依赖矿工鼻子嗅闻,不时从井口鼓风,实在不行换一处矿井。”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煤层浅还能对付,煤层深的话,成本会直线上升。想多了,目前的现状,深层煤炭根本无法开采,只能寄希望开采技术不断改进。

隋国的煤炭开采,运气占很大成份,遇到地质条件好的煤矿,地方经济瞬间发达,否则入宝山空回,望宝藏兴叹。

单单昌邑的煤炭年产量,折合两百多万两银子,人力和运输占大头,朝廷薄利,直接的商税只有几万两银子。

不过账有另外的算法,煤炭带动的砖瓦水泥作坊、造纸作坊、炼铜制铁等,间接带来税赋收益。大量百姓从事煤炭相关行业,收入增加消费随之增加,又能带动其它行业,造船业就是明显的例子。

实地看完后,一行人前往菏水北岸。